此文为《中国社会的前进必须要从正确评价毛泽东开始》系列第一篇
前言
“
原信阳地区专员张树藩在《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写道:
信阳五里店村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将其四五岁的弟弟杀死煮了吃了。因为父母都饿死了,只剩下这两个孩子。女孩饿得不行,就吃弟弟。这个案子送到我这里我很难办。法办吧,是生活所逼。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把这个小女孩抓起来了。我的想法是,不抓起来也是饿死,不如让她进派出所,还有口吃的。
。。。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声,没有披麻带孝的礼仪,没有送葬的鞭炮和纸钱,没有同情,没有悲哀,没有眼泪,也没有震惊和恐惧。几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神经麻木地消失。有的地方用大车将死人成批地拖到村头的大土坑里,有的地方因无力掩埋,死人的胳膊和腿还露在外面,有的地方死人就倒在寻找食物的路旁,还有不少死人长时间放在家里被老鼠啃掉了鼻子和眼睛。
。。。
就在信阳大量饿死人、人相食普遍发生的时候,《河南日报》还宣传形势一派大好,连续发表七篇“向共产主义进军”的文章。余鸿德说:当年信阳库里有粮10 亿多斤,当年产量29 多亿斤,共40 亿斤。守着这么多粮食还饿死人,真不应该。如果开仓放粮,就不会饿死人。后来还是信阳自己库里的粮食解决的,没有从外面调粮食。饥民看着粮库里有粮,也没有人想到抢粮食。有的农民坐在旁边等着政府开仓放粮,他们坐在粮库旁边喊:“共产党,毛主席,救救我们!”有人就饿死在粮库旁边。
”
摘自杨继绳的《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为了写现在这篇文章,最近又快速地翻了下杨继绳的《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看完之后,心情再一次无比压抑,说实话,实在不想在记忆里增添这些太沉痛的回忆。所以一度完全不想再接触任何与此有关的东西了。我本以为我可以客观平和心态来谈谈我之体会毛的贡献和错误;但是在这四千万饿死的中国人面前,包括我自己的前辈,我无论如何都根本客观不起来。我完全失去了当初的热情和勇气。
不过,既然已经起草了,还是勉强把它硬着头皮写完。我的目的,一是觉得现在媒体和网上看的无论左派右派媒体对毛的评价我都不太满意;二是想探求足够的事实,看是否能够找到为什么至今还有人如此崇拜和迷恋他的原因; 三是对这个问题纠结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此做个小小的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从这个角度也许有助于自己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政治走向。
要思考毛的贡献和缺陷,就必须要把毛放在中国一百年来的近代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美苏冷战的环境下考察,更要放在20世纪初以苏联为代表的全球共产主义崛起和兴衰的背景下考察;还应该从文化传统的角度,从中华民族气质和民族心态的环境下去考察。脱离这些前提,是历史虚无主义。毕竟毛不是空降兵,他产生于本土,而且他产生和成长在一个内外交困、战乱不断、民生凋敝而又奋发图强的近代中国。因此,他应该是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缩影和特例,他的身上既有民族性和社会诉求的普遍性,也有他自己极富独特的个性,两种作用相互交织而因此影响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他的成功源于他能非常睿智地利用和结合了当时的特殊社会政治环境,又得益于他对民族心态和民族性格高超的洞察力。他的缺点也同样非常鲜明,他超强的权力欲(或者是体制决定的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对个体生命的轻蔑和漠视,晚年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急功近利,对现代中国社会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根本错误等等都是他的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他的错误思想为民族文化中的固有缺陷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他的失败也加深了这个近代苦难深重民族更多的悲剧色彩,他的地位和现实政治的微妙关系也使得官方欲言又止,由此大大地迟滞了中国走向真正现代公民国家的进程;而围绕着他身上的一切都使得众人更是雾里看花。一句话,直到今天,他依然强烈地影响着中国政治,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博弈。在现代中国的建设公民社会的前进路上,需要从真正正确地看待毛开始。
此外,先在此声明一句,本文虽然是博文,但是有大量的引用,因为我觉得前人比我写得好得多。凡是引用而非原创的地方,我都会注明出处,并放在引号里面缩进编排以示区别。
一、毛的贡献之我见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凌。国人无不奋发图强,希望民族复兴,改变被奴役,欺负,宰割的局面。因此,在鸦片战争后的150年间,民族复兴一直是中国人内心的真正主旋律,是人心真正所向,是压倒一切的主题。邓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这种心态的在新时期的一种反映。
而当时民众寄予极大希望的民国蒋政权可谓扶不起的阿斗: 一方面是生不逢时,饱受战乱之痛;一方面思路错误,革命脱离底层群众,国家管理极其不善。特别是四十年代末已经是乡村经济解体,贫富差距巨大,官僚和买办资本横行掠夺,军阀割据政令不畅,经济命脉受人宰割,政府腐败贪污横行,国民经济崩溃的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失败的国家。社会各界对民国的失望可想而知。
所以毛的最大贡献,是参与建立并领导了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并由此在近代中国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49年毛在天安门宣布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的确是对近代中国人心声的最好答卷。建国初期的中国,虽然贫穷,但是平等,普通民众第一次真正参与了国家的建设和政治生活,激情,热情和活力干劲得到了空前释放。全国上下齐心,政府清廉有为,那时候的中国,的确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毛一个人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当时的共产党这个群体。但是毛作为党的主席,指导方向的人和战争年月数次挽救党于危亡时刻的救星,理所当然的最有资格获得最大的赞扬。我相信那时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民,是真心拥护共产党的。而且大部分当时共产党人也有这样的民族情结和使命感。这点蒋的旧中国没有做到,而毛和共产党真正做到了。这是毛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毛的贡献之二是建国后,毛抓住朝鲜战争的机会争取到了苏联援助,因此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业布局,特别是重工业基本上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两弹一星在内使贫穷落后的中国有了可以摆脱大国核讹诈风险的资本,在外交上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和筹码,大大加强了民族自豪感。
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星一起,是毛和党在建国后拥有的最大正资产。 相比下,蒋的所谓的“黄金十年”,重工业基本没有发展,关键工业控制在外资手里,其含金量大大打了折扣。后来台湾试图发展核武器被美国阻挠,更加强化了共产党作为民族主义代表的地位,从今天来看,可谓深入人心。
虽然当今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已经比建国初期的中国富裕强大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在追赶之中。 因此,中国人的内心与所有曾经落后的国家民族一样,对西方同时存在的自卑和不屑;相应地,这种纠结心态仍然会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到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的强国。而这种心态的外在反应就是越来越强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
而我觉得这种民族主义思潮,是共产党能够在当时和现在仍然得到拥护的最大原因, 是党的合法性的最大来源,也是毛能享有历史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传统中国的一些恶俗得到废除。近代的中国,乡村的宗法一直处于与现代接轨而缓慢解体的过程中,但是没有共产党,不会解体的那么快和彻底。这个解体并非都是好事,积极的一面是一些传统的恶习弊端的确得到废除,包括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这在促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有积极意义,也对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动员能力有重大价值。此外毛一贯提倡的工农运动和群众路线,无论在五十年代的建设和六十年代的文革中间,对调动底层人民参与社会生活甚至政治实践,有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建国初期,普通民众的参与感,自豪感和平权感还是很强的。另外,共产党解放妇女是最彻底的,妇女的地位在新中国是非常高的。妓女等旧社会的弊端得到革除,解放大批妇女,值得赞扬。
第四是 文教卫生等国家基本义务有长足的发展。解放后卫生医疗的普及,乡村卫生大幅度改善,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文盲率大大下降,基本消灭长期困扰的吸血虫等寄生虫害等等善政必须要肯定。
第五是毛对第三世界革命理论的贡献:毛的影响也早已超出中国的范围,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左派游击斗争的思想标志。
以下摘自BBC:
“
在东欧(阿尔巴尼亚劳工党),西欧(杰克盖纳帕领导的比利时共产党,法国知识分子,如经济及历史学家查尔斯·贝特尔海姆,法国理论家如阿兰·巴迪欧),东南亚(波尔布特),南美(毛泽东游击队和秘鲁极左毛派组织光明之路),中东和东亚(70年代的日本黎巴嫩出现武装毛泽东组织),南亚(尼泊尔共产党- 火炬),还有美国,印度,菲律宾的共产党等等。哪怕他们已变得更边缘化,但其依据马克思理论的运动,同样存在于亚洲、欧洲、非洲或拉丁美洲多个国家,并在毛泽东这位革命舵手逝世近 40 年后,继续扩展及宣扬他的思想和理念。
”
这些革命中间,有些是第三世界反对殖民统治,理论上说是正义的;有些是反政府武装,有些是激进的左翼武装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如波尔布特。正如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一样,是否正义和先进也很难界定它的性质。但是毛的游击战思想成为人类精神财产的一个部分毕竟没有人能够否认。
小结:应该说,毛是幸运的。三四十年代的共产党的确代表当时最为先进的革命理念, 凝聚了无数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中国社会的实质,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再加上民国政府的无能和毛与共产党的正确策略,抓住机会所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何新曾经说过,和王震谈过话后,才理解共产党为什么得天下。被称为近代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在晚年仍然称赞毛在带领共产党打天下的伟大。但是也必须要指出,民族复兴的大业是一棒接一棒,前赴后继的长期过程。从光绪皇帝开始,洋务运动,到后来的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到毛泽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如果评毛的时候,把救国救民仅仅当作毛和党的专利,就不是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