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 – 未说完的故事
以前写过几篇回国游记。在游记中,多半写的是亲情、友情和看到听到的一些开心的事儿。在国内,家人和朋友陪我去的地方,用一位老同学的话说,都是当地的“闪光点”。在我的笔下,正面描写和积极情绪更多一些。虽然也看到一些让人心情沉重的事情,出于对朋友的礼节,对故乡的感情,尽量避而不谈。但近些年来,发现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安静地坐下,悠闲地描写国内的山山水水,友情亲情。要么不写(我已经有好几年不写游记了)。如果写,就无法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回避所看到的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国版“镀金时代”的另一面。
多年前写过一篇游记“美丽的清江”(2002),描述和朋友一起游览位于湖北宜昌与三峡之间,长江支流清江及附近武落钟离山时的情景。在游记中,我曾经写道和一位朋友“自告奋勇,登上山顶。” 究竟如何登上山顶,则语焉不详。其实我们并非自己步行“登上山顶”,而是坐着轿子或者滑竿似的玩意由当地人抬着“登上山顶”。我不好意思这么写,便含糊其辞一笔带过。
记得当我们爬过码头几十层台阶来到登山口,正坐在石凳上歇息时,有四个山里人打扮的抬轿人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死缠硬磨拉我们坐他们的轿子上山。被他们缠不过,也可能被他们忽悠得有点儿糊涂了:什么山路很难走啊,自己上山会迷路啊等等。朋友付了钱,一人50元,我和一位朋友便一人一台轿被人抬着上山。同行的儿子,朋友的女儿还有另一位同学则在下面等我们。
抬轿人说的不错,山路的确很难走。据说较为平坦,直通山顶的路在远处另一个码头,我们登山的地方则是崎岖不平的小径。沿途不仅道路狭窄,弯弯曲曲,而且灌木丛生。坐在轿上,只能看见前方高处白云蓝天和周围的树木,完全不知道路在哪里,全凭几个抬轿人把一对沉重的竹竿扛在肩上,踩着地上的泥土和石块,一步步往上攀登。有几处地方山势陡峭,抬轿人一人在前,另一人在后,轿杆几乎都垂直了,人和轿子仿佛悬在空中。人到此时,只得咬咬牙,双眼一闭紧紧抓住轿杆豁出去了。有时我也偷眼观察一下抬轿人,只见他们先用脚在地上找个石块踏稳,腿一蹬,腰微挺,肩一提才往前迈出一步。有几次抬轿人脚下石块一滑溜,膝盖一弯轿子便向一边倾斜,但很快站稳脚跟直起身板。一路上我的心揪得紧紧的,不仅为自己提心吊胆,也为抬轿人暗暗捏着一把汗。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们的情形似乎相反。也许是经历了上山的惊险,对抬轿人的身手也更有把握,下山时便显得有些“处变不惊”,轻松了许多。和抬轿人也混熟了,一路上说说笑笑,下山的路似乎也变短了。闲聊中,朋友介绍说我是从国外回来的,几位抬轿人立刻说以前有老外来过这里,还坐过他们的轿子,并一再称赞老外人好,给他们不错的小费。山里人其实都很精明,一边说着老外给的小费,一边有意和我多闲聊几句。我也特意打量一下这几位抬轿人,虽说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但个头不高,身子干瘦,想到很多老外都是人高马大的体型,不禁为他们暗自叹息。抬这样的担子谋生,辛苦不容易啊。
下山后,我拿出些钱来交给两位抬轿人。他们刚走,另外两位抬轿人立刻围住我,说我还没给他们小费呢。我有些纳闷地说不是已经给了吗?你们四人不是一起的吗?我当时还特意交代这些钱是给他们四人分的。这两位抬轿人连连摆手大声说,他们和我们没关系。我们不是一起的。我抬头左右四顾,只见那两位急匆匆,一溜烟已经钻进远处林子里去了
……
也许是迂腐吧,总觉得让人抬着坐轿是一件不光彩、不合理的事,所以以前在游记中没有实写。有一次在长城脚下也曾经碰到一群抬轿做生意的人。不过不是抬着游客登长城,而是在长城脚下一个角落,围着一块空地转两圈,吹唢呐敲锣鼓热闹一番。家人鼓动我上轿好玩一下,但我执意不肯。后来和我姐姐说起这事,姐姐说你也真是。你就坐一下还可以让别人挣点钱。姐姐说得没错。或许我就是没有享受的命吧。
在“清江”一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我也有意省略掉,草草地一笔带过。文中写到“船在山脚下的码头边停住。待我们爬过几十层台阶的码头,来到登山口 ......” 其实,当我们刚刚踏上码头,立刻就被一群山里的孩子们围住了。孩子们手里提着、举着一串串鱼片干和当地其它土特产,还有敬神祈福的香向我们兜售。台阶既高又陡,像一条石砌的锁链挂在山腰。这些孩子锲而不舍地跟着我们,顶着烈日一级级台阶往上走。直到我们买了些鱼片干和几把香才逐渐离去。但仍然有孩子随我们一路爬过全部台阶,直到登山口。(朋友说清江的鱼片干非常好吃,后来回到家让我母亲按照朋友说的方法用油略微煎炸一下,撒点盐,的确是香喷喷脆脆的非常可口。)
那一年,儿子还不满五岁。为人父母的天性,朝夕相处的日子,自然懂得孩子的可爱和珍贵。在码头猛地看到一群孩子向自己奔来,不是像儿子那样,或者常见的儿女给父母一个熟悉的拥抱,而是伸出一双双瘦小的胳臂举着土货杂物向陌生人叫卖,将心比心,不由得心里沉甸甸的。这些山里的孩子,小的不过七、八岁,大的顶多十二、三岁吧。在鲜少有游客来往,不为人关注的码头和深山,早早地就开始了为家里挣钱谋生的日子。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名长相文静秀气的小女孩。也许是有些儿胆怯,也许是挤不过那些大点儿的男孩子,她总是落在其他孩子围起的圈外。手里提着几串鱼片干,怯生生地看着我们。她的眼神常让我想起“希望工程”宣传图片中那个被称为“大眼睛”的山区女孩的眼神。很多人都说在那女孩的眼中看到了“渴望”,那眼神当年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
在这个不被人关注的山脚下,偶遇一名同样有着会说话的眼睛的小女孩,我不必用多余的形容词告诉你,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女孩的眼中看到了什么。我只告诉你我没有看到什么:我没有看到希望!没有看到幸福!没有看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启明 2013.04.12.
后记:“美丽的清江”写于2002年,续篇“未说完的故事”写于2013年。两篇文字,其实叙述的都是同一件事。前后相隔十年,从轻松到沉重,也是作者自身的一段心路历程。
另,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每到一地,都受到同学和朋友们热情周到的接待。不仅带我走访当地美景名胜,也给了我机会看到国内的多个方面。我母亲曾说:你的同学待你如手足。的确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