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窗外 - qmh的博客  
用文字打开一扇窗,窗那边的故事有时更加真实,可信。  
https://blog.creaders.net/u/902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政治正确”:过去与现在 2016-10-16 09:27:25

【作者按:此文最近以 “都说川普因反对政治正确著称,究竟什么是政治正确”为题发表于国内澎湃新闻2016-10-13号。】

 “政治正确”:过去与现在

最近应邀写篇关于美国“政治正确”的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一言难尽。如果是一年以前,可能很快就把文章写好了。我对“政治正确”颇为反感,下笔无需多想。 如今经历了近一年多总统大选,耳闻目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以反对“政治正确”的名义煽起种族偏见、仇恨和排外情绪。看似直言无讳不在乎是否“政治正确”,实则进一步撕裂社会。其言其行及其产生的影响,不得不让人重新反思对“政治正确”的理解。在齐声讨伐“政治正确”之前,问一声:究竟什么是“政治正确”?

(一)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这一词汇在美国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是左翼人士例如“新左派”内部调侃、玩笑用语。一开始带有肯定的意思,即赞许某些人对左派意识形态的忠诚,和左派思想严格保持一致。美国没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某个政党或某种意识形态保持绝对一致的观念和要求,“政治正确”这一词汇显然是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中国等借用过来的。后来,这一词汇很快转化成为左派内部批评、嘲讽那些教条、走极端、把意识形态绝对化的人。总之这是当年美国左派内部玩笑、自嘲的一个词汇。

9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保守势力主要是新保守主义者利用当时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个别极端事件,巧妙地借用“政治正确”这一词汇攻击最早使用该词汇的左派和自由派,特别是自由派所倡导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指责他们在大学校园大搞“政治正确”,压制言论自由并试图推翻人文学科中的传统科目和内容。经过保守派和媒体炒作,“政治正确”成为一个让人讳莫如深,心有余悸的话题,同时成为压制言论自由、不宽容的同义词,尽管这其中有着极大的误解、夸大其词、和混淆事实真相。“政治正确”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中自由派和保守派在文化上的较量。

(二)

 早期“政治正确”争论的内容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问题,其二是多元文化。从70年代开始,随着种族隔离的废除和女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黑人和其它少数族裔学生以及妇女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为了适应大学校园内学生种族、性别、宗教等多元结构变化的趋势,在一些学生和教员的要求下,一部分学校制定了禁止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包括性烧扰、性暴力的行为规范和语言规范speech codes。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激进的学生和激进的言行,使得部分教员和学生不敢或者避免在课堂等公开场合谈论种族、性别等敏感话题。同时在某些学校的“speech codes”里也出现一些荒唐可笑的规定,比如争论是否应该称呼“高中女孩”(High School Girls)为“高中妇女”(High School Women)。反对者们抓住这些个别和极端例子给“speech codes”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指责其支持者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上纲上线为破坏学术自由,压制言论和思想。

一些校园“speech codes”反对者喜欢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Benno C. Schmidt Jr.1991年“政治正确”争论高潮时期发表的捍卫校园言论自由的观点,即言论和思想自由是耶鲁大学的中心承诺。抽开历史背景,施密特校长关于言论自由的观点无疑是对的。但毕竟种族、性别歧视在美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在60年代以前,美国大学校园内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白人。经历了1954年“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教育平权案后,以及60年代民权运动,种族隔离现象才逐渐在公立学校系统包括各州立大学中被打破。女性在美国也曾经处于次等“公民”地位,直到1920年才获得政治选举权利。虽然在19世纪就出现了为妇女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女子学院,例如美国东部著名的“七姊妹”(Seven Sisters),以及最早实行男女合校的Oberlin College和其它一些私立大学,稍后公立大学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也开始招收女生。但直到1969-1972年间,一些顶尖大学如耶鲁大学的耶鲁学院、普林斯顿、约翰.霍普金斯、布朗、杜克、达特茅斯学院等才开始正式招收女生本科生。哈佛大学虽然从60年代中就和著名的Radcliffe College,一所位于波士顿剑桥区的女子学院联合颁发本科学位证书,但是直到1977年才正式成为男女合校。我们现在对多族裔混校、男女合校早就习以为常,但在几十年前却并非如此。

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中仍然存在的种族、性别、和对不同性取向者的偏见与歧视,学校制定相应的行为和言论规则,旨在营造一个宽容、开放的校园环境。在美国历史上,不仅曾经有过奴隶制度,而且在不同时期还存在过对天主教、爱尔兰人、犹太人、东欧和南欧移民、中国劳工等不同宗教和不同种族的歧视。《独立宣言》所追求的“人人平等”原则,美国宪法中保障和尊重个人权利原则,即使在美国也不是一天实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抗争,包括血腥的内战和一波波民权运动,才逐步成为现实。当“平等”和“人权”由理想成为现实,开放的心态,理解与宽容而非歧视,对不同种族、性别、宗教、年龄,甚至不同性取向的尊重成为当代文明价值观的一部分,与之相应的行为和言论规范正是文明的标识,而非压制言论自由。就拿在美的华裔而言,美国黑人不能容忍“N”字等歧视性字眼和语言,难道华裔在听到“Chinks”,“Go back to Chink land”,“Stop the Asian Hordes”等侮辱、歧视性语言,就可以无动于衷,默认这是他人的“言论自由”吗?现在我们很少听到这类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攻击性语言,不正是在平等、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上产生的更加宽容、开放的新的文明规范吗?

在有关“speech codes”争论中,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将种族、性别歧视与对种族、性别问题的正常讨论混为一谈,从而造成一种“speech codes”压制言论自由的错误印象。事实上两者不是一回事。种族、性别歧视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谴责,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并非“speech codes”禁止和限制的对象。有时候,出于误解和少数人的过激行为,人们对种族、性别等所谓“Taboo issues”(忌讳问题)三缄其口,不敢开诚布公的讨论,令人忧虑和遗憾。记得两年前我儿子就读的高中学校的校长在当地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提出当地黑人社区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等外部原因造成的,而且与黑人家庭、婚姻等自身因素有关。校长本身是一位黑人,能够开诚布公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这样坦率、开诚布公的讨论不仅对学生有益,也对社会有益。这才是施密特校长、大学和社会所要捍卫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三)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是早期“政治正确”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大约从80年代起,一些大学开始设置教授和研究不同民族及其文化的专门学科,即Ethnic Studies/Minority Studies,例如非洲研究、非裔美国人研究,亚洲研究,拉美研究等以及妇女研究。这些新兴学科的设置一是为了适应美国大学校园内日渐普遍的种族、性别和文化多元状态,同时进一步推动校园内文化交流、理解和多元发展,而非维持“欧洲中心”文化传统一统天下的地位。

“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反对者则认为:(1)有关少数族裔历史、文化、社会的研究和教学已经包括在现有人文社科学科及课程之中,开设专门的新兴学科是多此一举。(2)大学教育应该保持较高的标准,而一些少数族裔文化中的经典及其相关研究水平不够。(3)更有甚者,一位在90年代初“政治正确”争论中非常活跃并有极大影响的保守派人士表示,少数族裔的某些经典本身就“政治不正确”(Political Incorrect)。例如《可兰经》中歧视妇女的内容,日本文学经典《源氏物语》对等级制度的赞许,以及印度文化经典《薄伽梵歌》和《吉檀迦利》对西方物质主义和无神论的拒绝等。(4)反对“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人以文化、社会保守派人士为主,他们最为担忧的是多元文化的兴起将冲击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占支配地位的西方传统文化。在他们看来,“多元文化”改革的目的是要以“多元文化”取代“欧洲中心”的传统西方人文学科。

 以上观点其实经不起推敲。难道现有学科、课程中包含了少数族裔文化的某些内容,就不能开设相关的独立学科?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呢?更何况新学科的设置将有助于推动对不同文化、妇女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高其研究与教学水平,同时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所谓少数族裔的某些文化经典“不够标准”,也过于武断和狭隘。至于文化经典中某些“政治不正确”的内容,那种文化包括欧洲文化中没有糟粕?人文学科研究与教学的目的不是不加分析地对传统和经典顶礼膜拜,而是通过教学和研究增进对不同文化以及整个人类文化的理解,这个道理那些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反对者应该懂。讽刺的是,反对者们一方面指责多元文化支持者压制言论、学术自由,另一方面却要求人文社科学科内容与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为了证实所谓“多元文化”取代“欧洲中心”西方文化的担忧是否属实,我特意查看了以自由化著称的若干美国顶尖文理学院如威廉姆斯学院、阿姆斯特学院等的学科设置。这些学院的确都不同程度地设置了非洲研究,非裔美国人或黑人研究、亚洲研究、拉美研究、犹太文化研究、妇女和性别研究等等,但同时依然保留着以欧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学科如古典学,(英文)语言和文学、哲学等等,而且这些传统学科在师资和教学方面往往占有更重的份量。我儿子去年上大学,就读的学校正是这样一所文理学院。我把他修过的哲学课书籍留下自己阅读,其内容依然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西方传统哲学。他所修的另一门艺术史课也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主,兼涉亚洲等其它地区。

著名的常春藤大学如位于本州的耶鲁大学和其它精英大学也是如此。由于这些大学规模更大,设置的多元文化学科与课程更加全面丰富。本州州立大学中旗舰大学,全国公立大学中排名前20的康州大学也不例外,开设有一系列多元文化学科和课程。有趣的是,本州其它四所州立大学和十二所社区学院却并没有这类专门学科。这一观察符合一项对美国大学内多元文化学科设置研究的结论,即越是精英大学,越重视并有充足的条件开设多元文化学科和课程。普通大学不一定有条件设置专门学科,但一般都开设相关课程。在常规人文社科学科中如历史、文学、哲学教学中,也往往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内容。可以说,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本身已经是美国大学校园的普遍共识。

多元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美国大学中人文和社科教育不再是“欧洲中心”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多元文化没有也不会取代西方文化,而是与传统的西方文化共存。大学校园内人文社科教育的内容不是削弱了,而是更丰富了。今天看来,不仅大学校园和整个社会日益多元化,国际间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往也愈加密不可分,当年开启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是一项颇有远见的改革。一些反对者曾经预言多元文化将降低美国大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事实却远非如此。曾经在90年代初“政治正确”争论高潮时饱受非议的斯坦福大学,密执安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几十年来不是越办越差,而是越办越强。

在有关政治正确的争论中,我们华裔最为关心、最为不满的是某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按照“Affirmative Action”为某些族裔学生提供“照顾”。“Affirmative Action”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帮助曾经长期受到歧视,经济和教育条件受到限制的少数族裔学生入大学就读(以及就业)。反对者认为虽然该法令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机会平等,但实际上制造了另一种不平等。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争论。不过,如果我们对历史上教育和社会种族歧视的背景,以及大学为推广多元文化所做的努力有所了解,或可对“Affirmative Action”及大学招生制度和录取标准有较为客观、公允的理解。

(四)

近年来“政治正确”争论的 焦点集中在言论自由方面。在展开这一话题之前,首先说说什么是“ Trigger Warnings”(触发预警)和“Safe Spaces”(安全空间)?

今年八月份美国各大学开学之际,芝加哥大学负责学生事务的院长John Ellison在给新生的欢迎信中批评“Trigger Warnings”和“Safe Spaces”,激起校园内外人们对这两个相对陌生的词汇的广泛兴趣和讨论。Trigger Warnings是最近数年来才开始出现的一个词汇,指在大学课堂上,对一些可能引起学生痛苦和不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口头上或者书面上例如教学大纲、阅读材料前事先所做的提醒或提示。提示内容以性侵和其它暴力事件为主,通常与政治无关,少数涉及堕胎,种族主义和同性恋等敏感话题。据美国著名高教期刊《高等教育记事周报》报道,几十年前大学里就有教师提供类似“预警”或提醒。不过那时不叫“Trigger Warnings”,而是一般常识。

Trigger Warnings 并非学校的要求与规定,而是教师的自愿行为。据俄克拉荷马某校一位社会学教授说,在她十余年教学生涯中,曾经从未使用过“Trigger Warnings”。后来在一次课堂上讨论性侵,引起一位曾经遭受性暴力的女生极度痛苦。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这位教授从此在教学大纲中注明教学内容可能会引发某些学生内心的伤痛。这就是“Trigger Warnings”。正如康奈尔大学一位教授所言,Trigger Warnings是一种礼节和关心。

Trigger Warnings 在美国大学中也并非普遍现象。很多学生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汇,许多教师也从未使用过Trigger Warnings。在最近争论中,著名文理学院卫斯理大学校长询问学校教员,只有一位教授表示曾经使用过Trigger Warnings。更重要的是,Trigger Warnings只是就个别学科、个别课程中个别特殊问题对学生做善意提醒,而不是删掉有关教学内容,或者轻描淡写敷衍了事,更没有避免或禁止对相关问题深入讨论。很多人包括芝加哥大学Ellison院长错误地把“Trigger Warnings”等同于言论“审查制度” - Censorship,如上文所述,事实并非如此。

Safe Spaces”,顾名思义,就是“安全空间”之意。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女权运动,即女权主义者聚集在一起讨论女权问题的女性论坛。后来在90年代,这一概念又延伸到同性恋团体和其它边缘群体,比如同性恋酒吧,就是“安全空间”。由于同性恋者可能遇到人身、语言伤害,同性恋酒吧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安全,不受干扰的聚会场所。在大学里,妇女活动中心,同性恋者协会等等都是这样的“安全空间”。在这些校园组织内部,其成员相互支持,维护自身权益,有点我们所说的“抱团取暖”的意思。这才是“Safe Spaces”(安全空间)的本意。

Ellison院长在迎新信中加了一个限定词“intellectual”,成为“Intellectual Safe Spaces”,即“思想上的安全空间”。言下之意,“安全空间”拒绝和排斥不同言论和思想,但这并非“Safe Spaces”的本意。广义上说,“安全空间”要求在校园内禁止种族、性别、性取向等种种歧视,这和校方以及社会上反对歧视的态度是一致的,并非限制思想和言论自由。正如布朗大学校长Christina Paxson在今秋迎新生致辞中所说,我们首先要搞清“安全空间”的真正含义。如果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反对歧视的“安全空间”,布朗大学以此为骄傲。Paxson校长同时指出“自由表达是学术自由的基本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各种挑战性、争议性思想和观点。

对于“Trigger Warnings”,“Safe Spaces”,以及90年代备受争议的“speech code”,批评者的另一个观点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太多“过度的保护”。把大学生当孩子,并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其实这些批评者误解了这些举措的目的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培育平等、宽容、开放的价值观。正如Paxson校长所言,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推动人类知识进步,而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公平和正义。批评者也低估了年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校园虽然有着相对单纯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们毕业走进社会就措手无措。即使有跌倒的时候,也会爬起来的。我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最近两、三年里,在个别学校,由于部分学生抗议,学校被迫取消某些有争议人物到校演讲,或者受邀请者迫于学生压力主动推辞演讲邀请。例如在2014年,布兰代斯大学取消了对一位伊斯兰教批评者的演讲邀请。前国务卿赖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前校长,以及IMF总裁Christine Lagarde,迫于学生抗议的压力分别辞退了大学毕业典礼主题演讲邀请。国务卿赖斯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加大前校长是因为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校警在处理学生抗议事件中使用暴力而受到学生抵制,Lagarde女士则是学生们对IMF政策的不满。应该指出,学生有抗议的权利,但不应该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威廉姆.鲍文批评学生不够成熟,而且“如果学生要求毕业典礼演讲人和自己在所有问题上观点一致,那还有谁能作为典礼演讲人?”在今年五月霍华德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奥巴马总统也告诫学生不要把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拒之门外,要允许不同声音畅所欲言。不过,上述事件并非普遍现象。

(五)

“政治正确”是个经常被滥用的词汇。如果说政治正确压制言论自由,可是政治正确争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无论是90年代的“speech codes”,多元文化教育,还是近年来“Trigger Warnings”和“安全空间”等,如前文所述,都与压制言论自由无关。其中“speech codes”主要针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行为和语言,多元文化教育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Trigger Warnings”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安全空间”则是人们寻求相互帮助、保护自身权益的组织或活动空间。

如果说“政治正确”是要求他人和某种意识形态保持一致,那我们都要对着镜子好好照一照自己。远在一百年前一战时的美国,如果你是个反战的和平主义者,你会受到社会甚至同事朋友的疏远和排斥。在2030年代,在某些州中学里教授进化论可能会被投入监狱,这样的法律直到60年代中期才被最高法院废止。更不用提50年代麦卡锡主义,捏织罪名迫害不同政见人士或所谓 “共产同情分子”。在冷战时期,曾经有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在讲课前,事先需说几句批评中国政府的开场白以免被人指责“Soft on Red China”(对红色中国软弱)。在90年代初“政治正确”争论中,保守派反对设立多元文化学科不也是要求意识形态一致的一种形式吗?我在读书时曾经有一位教授,他写过一本谢尔曼将军的传记,后来还被改变成剧本。谢尔曼将军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北军将领,曾经挥师长驱直入南方腹地,占领并火烧南方重镇亚特兰大(当时已是一座空城)。若干年后,我在一份杂志上无意中看到一则消息,南方某个保守组织宣称在南方主要大学里,聘用这位称赞谢尔曼将军的教授是南方的耻辱,呼吁把他踢出学校。就在最近总统大选期间,南方两家主要报纸,曾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贯支持共和党的达拉斯早报和创立于1870年的亚利桑那共和报,发表社论公开反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并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莉。两家报纸因此受到众多川普支持者抵制,亚利桑那共和报编辑部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自从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反对种族、性别歧视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社会共识,是文明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在90年代初,保守派主要是新保守主义者借用当年新左派内部互相讥讽的词汇“政治正确”,加上左派和自由派一部分人的某些极端言行,成功地给自6070年代以来一系列社会、文化、教育改革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把“政治正确”描绘成压制言论自由的思想和政治警察。

自由是珍贵的又是脆弱的,没有自由我们什么也不是。当人们捍卫言论自由,批评所谓“政治正确”时,首先要问一声:什么是“政治正确”?让我们感到疑虑和害怕的是所谓“政治正确”,还是我们的无知和偏见,以及某些舆论的误导?人云亦云、贴标签会使人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和复杂性,更会使人在随波逐流中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捍卫言论、思想自由不仅需要宪法保护,还需要独立思考。

启明  美国  2016.10.6.


浏览(1660) (5) 评论(1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太山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6-10-17 17:06:49

政治正确的关键是“平衡”,“中庸”。

========================

错, 政治正确根本扯不上中庸。 相反给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带来的正好是极端,

何为中庸? 说到底就是数学上的"优选法”!即,各国(或各个体)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能力, 所能够付出的代价, 在最好与最坏的可能结果之间, 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或自己国家的最佳位置。

回复 | 0
作者:太山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6-10-17 16:52:37

本来“政治正确”是保护弱势的,但现在维护“政治正确”的却是强势集团(大学校园里占多数的学生和教授,财大气粗的硅谷公司,掌有立法权的政客等),而反对的却是相对弱势的群体。

================================

政治正确从来没有"本来保护弱势 ”。 政治正确仅仅是因为在世界超级强国国内的弱势群体偶然捡了个便宜, 沾了点光而已, 且因超强国家政府完全承担得起这一额外的负担。

先甭说政治正确丫根就不涉及任何具体客观标准, 即便有具体标准,设想,在一个存在巨大力量差别(资本,金钱等)的丛林世界采用一种统一的社会行为准则将意味着什么? 强者占便宜多还是弱者?

体育竞技场上为什么要分成年组, 少年组, 职业组, 业余组,轻量级,重量级, 男女组,残疾队等? 而不统一使用一种“规则正确" 来裁判所有运动员? 因为那样弱者根本没有参与实质性竞争的可能.

这便是政治正确的荒谬之所在. 超级强国炮制出政治正确的初宗是将自己国家特殊手段和代价维持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强加世界各国,占领世界舆论, 道德, 价值标准的至高点,以便为所欲为,控制世界.

现在好了, 随着美国经济,(实际是西方经济)的不景气, 政治正确导致的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了, 统治者开始难以招架了, 于是川谱这样的人开始出现了.。。。。。。。

回复 | 0
作者:窗外(qmh)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6-10-17 12:12:52

欧阳峰,

Thank you for your visit and comments. You raised some good questions. While I may not agree on the points you made , I respect your positions and well presented arguments. Thanks for the discussion.

(Sorry I can't type in Chinese on my office computer.)

回复 | 0
作者:点点 留言时间:2016-10-17 11:36:37

所谓政治正确PC这个词的出现,简单来说就是它所代表的东西过多了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多跟少的问题。任何把它转化成为有跟无的问题的人,不是大脑不够用,就是故意误导。

回复 | 0
作者:太山 回复 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6-10-17 09:48:03

普世价值应该不在你所说的政治正确的范畴之内。 离开普世价值的共识, 就没法沟通了。

====================================

这是最典型的愚人逻辑.举个例子:

借助于交通工具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普世价值”。

然而,因为交通工具的必要是现代人类“普世价值”,所以, 劳斯莱斯轿车是人类交通必备之交通工具就是荒唐的强盗逻辑了.

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不再属于“普世价值”而应该属于由具体个体的具体情况(主要是具体目的, 具体条件)所决定的具体“价值标准”了.

楼上那位仁凶笔下的所谓“普世价值”显然是偷换概念,而指西方世界特殊条件,特殊代价,特殊手段维持的特殊价值标准。而因为这些具体条件,代价,手段其实根本“不普世”, 所以这些标准也根本不可能普世!

当然, 没这些能力的国家如果非要用这标准衡量和指导自己国家的结果就是今天的独联体,东欧,南美,利比亚,伊拉克,印度, 等等.。。。。。

回复 | 1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6-10-17 07:52:42

政治正确的关键是“平衡”,“中庸”。很多政治正确的观念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确有必要,是增进思想多元化的有效工具。但在今天的形势下是否还必要,是否还起着正面作用而不是异化为压制思想多元化的工具?这个都要具体讨论。空对空地谈“政治正确”是没有结果的。博主的立场似乎是:目前政治正确基本上还是正面的,有些过头的现象但那是个别的。这样的陈述没有数据支持很难说对或不对。退一步说,即使过头现象是个别的(如耶鲁学生大骂教授的视频和普林斯顿学生要求去掉威尔森校长的命名),也是值得讨论和重视的。就像警察枪击黑人的事,闹大的也是个别的。另外,把“政治正确”的争论纳入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党派斗争框架,也是限制了它的社会意义。正如博主所说,保守派在“政治正确”上做文章已经几十年了。为什么在这次大选中“政治正确”问题得到社会的空前重视?是因为出了个极端不正确的川普,还是因为大学中发生了好几次“个别事件”?其实都不是。关键是对于政治正确的反感已经超越了党派,而维护政治正确的举动也愈演愈烈。本来“政治正确”是保护弱势的,但现在维护“政治正确”的却是强势集团(大学校园里占多数的学生和教授,财大气粗的硅谷公司,掌有立法权的政客等),而反对的却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这其中的意义和值得思考的地方,远远超过了两派之争。

回复 | 0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6-10-17 06:48:33

太长了, 没法看完。

普世价值应该不在你所说的政治正确的范畴之内。 离开普世价值的共识, 就没法沟通了。

如果不是我的孩子在美国的所谓顶级大学里面上学, 我不会知道美国的知名大学教授蠢到什么地步。 真理, 哪怕向前迈出一小步,也会变成谬误。

那天那个谁贴了一个关于福利女王的帖子很有意义, 从黑人的角度抨击美国的福利制度对黑人群体造成的长远危害。 我们非常容易地去指责别人,从来不反省自己的问题, 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政治正确让坏人百般利用, 并用来诋毁攻击普世价值, 是时候作出实质性的改变了。

回复 | 3
作者:太山 留言时间:2016-10-16 22:32:29

更正:

然而,当美国经济不景气, 老百姓怨声载道越来越多时, 问提就不一样了, 政治正确成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抱怨的“武器"了。

回复 | 0
作者:太山 留言时间:2016-10-16 22:30:29

”如今经历了近一年多总统大选,耳闻目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以反对“政治正确”的名义煽起种族偏见、仇恨和排外情绪。”

=====================================

知道您为何有这种认识变化吗?

不是经历了一年多总统大选,而是经历了美国经济相对繁荣强盛与长时间相对萧条低落两个不同的状况.

政治正确是把双刃剑,因为没有具体标准, 所以强国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特殊条件,代价和手段维持社会稳定的具体自由,人权标准作为“普世标准”, 强加于世界各国, 而这时美国国内的你的不满(政治正确) 根本属于微不足道的一点,兴风作浪不起来。

然而,当美国经济不景气, 老百姓怨声载道越来越多时, 问提就不一样了, 政治正确成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抱怨的理由了. 所以,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出川普这样的人了. 即,统治者HOLD不住政治正确带给自己的麻烦了. 而此时作为贫民的您, 开始意识到政治正确对你的好处了.

回复 | 3
作者:太山 留言时间:2016-10-16 22:04:25

又一没搞懂“政治正确”的主在长篇大论地谈论政治正确.

“捍卫言论、思想自由不仅需要宪法保护,还需要独立思考。”好不冠冕堂皇。

1) 请问,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就宪法这一个因素就能保护啊?

一个苹果落牛顿身上,想出了个万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顿当时是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难民呢? 他敢想其他吗?

2)“政治正确”,“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原理上讲,无异于“致富”,“追求幸福”,“丰衣足食”,“健康长寿” 等,

以上词组有个典型的特点。主观上有方向而客观上无具体标准. 因为没有涉及任何具体客观条件,代价,实现手段,时间,空间等因素。所以,不能用来裁判客观现实存在的是非正误。

你能因为李佳成比你门们家富裕而断定你们家“反致富”吗?

好家伙,你门们家用独一无二的超强军力把持和消耗着世界绝大部分财富资源,你叫我们家跟你们家一样自由(同一种自由标准)?

我们家老二言论自由了: 俺要跟你们家一样,$8.35/Hout法定工资,当政的,你们达不到这标准就滚蛋。

你不是成心要别人家狗咬狗啊!仅天的南美,东欧,独联体,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土尔其,埃及等等国家和地区不都是杰作吗? 再说了, 就政治正确“爱好和平”而言,战争算"反政治正确"吗?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 政治正确还违背了“全面看问题”。比如,

一些情况是政治正确后面伴随着政治不正确. 所以,前面的政治正确实际是反政治正确的.

一些情况是“政治不正确” 后面却伴随着政治正确.所以,不正确是正确的.

关键在于谁来定义政治正确的具体标准? 特别是今天,充满疯狂军备竞赛和战争, 战争威胁的丛林世界?

显然惟有这个世界的相对强者和超级强权.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回复 | 4
我的名片
窗外(qmh)
注册日期: 2014-10-28
访问总量: 164,39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大法官提名纷争后面的罪魁祸首是
· 白日梦
· 二季度增长率、川普-容克声明及
· 探亲
· 与龙卷风赛跑
· 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 从另一(策略)角度看习、金会
分类目录
【摄影 夜景 黑白】
· 七月烟花 新年快乐!
【摄影 室内 人物】
· 女孩与画
【它山之玉】
· 转帖:我对鲁迅的一些感受(附胡
【游记】
· 清江 – 未说完的故事
· 赵书记和美丽的清江
· 回国杂记(2):杂事杂感
· 回国杂记(1):列车管理员
【美国今昔谈 - 历史篇】
· 女性在美国历史上的角色
· 澄清有关美国建国先贤的种种谬误
· 澄清有关美国建国先贤的种种谬误
· 美国建国先贤们挨过骂吗?
【美国今昔谈 - 教育篇】
· 川普及共和党税改对研究生和高校
· 母校德州大学的募捐活动
【美国今昔谈 - 政治篇】
· 大法官提名纷争后面的罪魁祸首是
· 6分钟20秒,令人震撼的“沉默”演
· 与“女魔们”并肩站在一起
· 中美关系、蒂勒森东亚和中国之行
· 川普的监听指控闹剧
· 特朗普执政一月盘点:胡作非为还
· 川普当选阴影中,呼唤人性的善良
· 白人蓝领工人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
· 关于川普、希拉里中国政策的粗浅
· “政治正确”:过去与现在
【美国今昔谈 - 经济篇】
· 二季度增长率、川普-容克声明及
· 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 川普及共和党税改对研究生和高校
· 油价下跌,几家欢喜几家愁
【摄影 瀑布 其它】
· 瀑布 - 魔鬼的跳涧乐园 (2)
· 瀑布 - 魔鬼的跳涧乐园 (1)
【摄影 户外 四季】
· 湖畔秋色 康州即景
· 秋 麻州西部即景
· 秋 (图六幅)
· 秋 (图六幅)
· 秋 (图六幅)
【散文】
· 白日梦
· 探亲
· 与龙卷风赛跑
· 摄影趣事(带图)
· 艺术人家和山脚小镇
· 有趣的小松鼠
· 大选投票小记
· 山 花
· 父与子(绘画)
· 父亲节小记
【古今随笔】
· 从另一(策略)角度看习、金会
· 大选投票小记
· 关于"斩首"(金三)说的一点看
· 养虎为患,以此为甚!
· 正能量、自信和反思
· 股市暴跌和"阴谋论"
· 李光耀和他的三句实话
· 杂感:穹顶之下
· 中国,一声叹息:维权和维稳 (
· 中国,一声叹息:维权和维稳 (
存档目录
2018-10-08 - 2018-10-08
2018-09-04 - 2018-09-04
2018-08-05 - 2018-08-05
2018-07-01 - 2018-07-01
2018-05-15 - 2018-05-15
2018-04-02 - 2018-04-02
2018-03-26 - 2018-03-28
2018-02-01 - 2018-02-01
2017-12-03 - 2017-12-03
2017-05-09 - 2017-05-09
2017-03-07 - 2017-03-19
2017-02-21 - 2017-02-21
2017-01-01 - 2017-01-03
2016-11-07 - 2016-11-27
2016-10-16 - 2016-10-26
2016-07-03 - 2016-07-03
2016-06-18 - 2016-06-19
2016-05-22 - 2016-05-22
2016-02-16 - 2016-02-22
2015-12-02 - 2015-12-30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4 - 2015-10-25
2015-09-07 - 2015-09-23
2015-07-04 - 2015-07-04
2015-05-04 - 2015-05-12
2015-04-13 - 2015-04-21
2015-03-05 - 2015-03-25
2015-02-07 - 2015-02-16
2014-12-15 - 2014-12-15
2014-11-02 - 2014-11-30
2014-10-30 - 2014-10-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