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了兩篇老田的文章,都涉及到文革問題、精英問題,現將《關於勞動價值、勞動積累和勞動致富的思考》一文置頂,期待廣大有志於典立勞動者社會的朋友為未來的“勞動者宣言”奉獻自己的才識和努力。關於精英問題、文革問題,本博將連續貼出“學與思”朋友的長篇巨論《我的文革》,根據文章內容,我將文章題目改為:學與思:毛主席時代的那27年。在每段連載的前面,我將盡力談一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將學與思關於劉青山、張子善、高崗這兩段文字一起貼出,目的是指出勞動者社會,還真的只能請精英們走開,劉青山、張子善三十幾歲就混到了高級幹部,無疑是戰爭年代的模範、骨幹、精英,高崗更是精英中的精英,骨幹中的骨幹,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為暴露的正是精英們的本性:高人一等,為所欲為,為保住“高人一等,為所欲為”這點私利不惜拉幫結夥,殘酷鬥爭,絕不手軟。
新中國誕生前夕,有朋友擔心中共也會象李自成那樣很快腐敗。毛主席說,我們有人民民主這個法寶,我們不會腐敗。但是在毛主席心中對腐敗的擔心其實與那位朋友一樣沉重。正因為此,在中共中央機關進北京時,毛主席嚴肅地對周恩來說,這是“進京趕考”,並且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進入北京“考試”就開始了,從此毛主席就一直處於“考試”狀態,直至他生命的終點。儘管國事千頭萬緒,“考試”始終是毛主席心中的頭等大事。文革就是他的“考卷”的最後一頁。
三反運動與劉青山、張子善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建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經歷了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之後,本來就很落後的中國經濟在十一、二年的戰爭中遭到進一步的破壞,人民亦陷入極度的貧困。在這個爛攤子上建立的新中國,除了擁有幾億饑寒交迫的人民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理想,幾乎一無所有。就是在這種極度的困難中,新中國的建設起步了。
為了儘快地,最大限度地調動一起可以調動的力量,新中國立即在全國展開了土地改革運動,使得億萬貧困的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極大的調動了他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由於土改是從四八年的解放區開始的,所以五零年時已經初見成效。
在城市裡則拋棄了蘇聯剝奪全部資本家,直接實現公有制的政策,僅僅剝奪了大的官僚資本和買辦資本,而鼓勵中、小資本家在保障工人的基本利益的基礎上儘快恢復生產,為快速恢復國民經濟而作出貢獻。這種務實的,溫和的政策既實現了公有制經濟的建立,又避免了經濟過大的動亂。所以,短短幾個月,工業經濟也開始恢復運轉。
與此同時,中蘇友好條約於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簽訂。條約中約定蘇聯將向中國提供長期經濟援助。
如果能夠按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可以預計,不出兩三年,中國的經濟就可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可是就是在這個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時,曾經被日本占領的朝鮮被蘇聯和美國一分為二,分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北朝鮮和資本主義的南韓。蘇聯在短短四、五年之間,把朝鮮人民軍武裝成一個擁有10個師, 5個警備旅,一個裝甲旅,600門火炮,180架飛機,總兵力約13.5萬人的強大軍事力量。相比之下,南韓軍隊大約只有朝鮮人民軍一半的武裝。蘇聯和朝鮮的領導人看到這種有利的軍事形勢,以為可以武力統一朝鮮全國,於是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人民軍越過了三八線,長達三年的戰爭爆發了。
朝鮮人民軍的進攻開始很順利,可是當美國人採取了“抄後路”戰略時,敗退開始了。朝鮮人民軍兵敗如山倒,一路潰敗;美國人則實現了“在鴨綠江洗刺刀”的計劃。金日成向毛主席求救,斯大林促中共出兵……
毛主席陷入兩難困境。
一方面,中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急需休養生息;另一方面頭號帝國主義的大軍兵臨城下,唇亡齒寒!不僅如此,就連中共黨內高層的多數都對戰勝美軍沒有信心。這也不難理解。美軍是剛剛打贏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和日軍的勝利之師,他們不僅擁有海、空的絕對優勢,不僅擁有數倍,乃至十倍於我們的陸軍單位火力,他們還擁有絕對優勢的後勤保障。
應當說,我們的最大弱點是後勤保障。一方面朝鮮的狹長地形使得美軍比較容易截斷我們的後勤供應線,另一方面我國薄弱的經濟實在難以支撐對抗強大的美軍所需的戰爭消耗。
打還是不打?如果放棄朝鮮,讓美國人的“大炮”架設在鴨綠江邊,那麼中國的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就完全暴露在美帝的“炮口”之下;那時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隨時可能被美帝的炮火打斷。作為一個一心要為中華民族找到一條復興之路的毛主席絕對不能容忍這種局面的出現,於是他力排眾議,任命彭大將軍掛帥出征!
彭德懷與幾十萬人民子弟兵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很快美軍被趕回了三八線。由於戰線拉長,由於美軍吸取了教訓,由於我們的軍力畢竟遠不及美軍,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相持不下的戰爭給中國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那時政府財政支出的約一半用於維持朝鮮戰爭。如何儘可能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除了爭取蘇聯的更多的經濟援助以外,增產節約是唯一可行的手段。於是,一個由周恩來提出,毛主席支持的增產節約運動開始了。
要節約就要查漏洞、堵漏洞,這一查問題就出來了!全國各地紛紛發現官僚主義和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有些地方竟然已經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不僅是地方,就連軍隊與中央機關,一些貪污、浪費幾十萬、上百萬(折合現在的人民幣)的大案都不乏其人。必須把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開展起來,否則增產節約的計劃只能化為泡影。
於是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毛主席向全黨、全國發出命令,立即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三反”運動的主要目標是清查、處理黨內各級幹部中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分子,這被稱為“打老虎”。天津地委兩任書記劉青山和張子善成為“大老虎”的典型。
此二人都涉及上百萬的貪污與揮霍,儘管二人都是革命戰爭中的有功之臣,儘管他都是十分短缺的三十幾歲的高級幹部,可是為了制止黨的官員的腐敗,必須殺一警百!毛主席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
就具體處理辦法上,中央廣泛徵求了黨內外的意見,結果是絕大多數人都主張槍斃他們。一九五二年二月四日,槍決被執行。
這槍聲震懾了剛剛走上“管理者”崗位的黨員幹部們,有效遏制了貪污、浪費之風。不過,“三反”運動對克服官僚主義的作用不大,特別是對黨的高層幹部似乎沒有多少觸動。
“三反”運動和槍斃劉、張是毛主席力保中國共產黨不變色的考卷的第一頁。
高饒事件
上面說“三反”運動對黨內高層觸動不大,是指53年至54年期間發生的“高饒反黨事件”。這件事本身與毛主席的反修防變的大事關係不大,但是對黨內政治鬥爭的走向卻影響深遠。故此需要做個簡單敘述。
高饒事件的主角是高崗。這個人的情況大致如下:
高崗原是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的一個大隊政委(大約相當於營教導員)。
高崗在與林彪配合搞東北解放區時開始崛起。林彪入關後,高崗成了東北三省的最高領導,有“東北王”之稱。在而後的三年朝鮮戰爭期間,他領導的東北解放區對朝鮮戰爭的支持力度最大,連以待人嚴厲著稱的彭德懷都表示讚許,當然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睞。1949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高崗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以政治局委員加中央政府副主席的身份位列朱德、劉少奇之後。52年高崗奉調入京,組建國家經濟計劃委員會,接管了周恩來領導的政務院的幾乎一半部委,主管全國經濟工作。陳雲、董必武、彭德懷、鄧小平、林彪、饒漱石、彭真、薄一波、鄧子恢、李富春、習仲勛、李先念均成為其下屬。
我猜,按照原先的打算,毛主席本打算用劉少奇和周恩來搭檔來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經濟。可是解放初期劉少奇表現出來的右傾思想(在後面將具體敘述)讓毛主席開始對劉少奇不放心。而高崗在東北解放區恢復經濟的工作做得相當出色,特別是高崗在東北解放區及時開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戰爭與朝鮮戰爭,深得毛主席嘉許。所以,毛主席調高崗入京抓經濟工作,八成是為了抵消一下劉少奇的右傾影響。
可惜的是,高崗是個權力欲太過的人。幾年之間的“飛黃騰達”使得他飄飄然,以為成為毛主席的接班人指日可待!更何況就在這個時期,劉少奇的右傾思想一再受到毛主席的批評,周恩來也受到牽連,扳倒劉少奇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於是乎,高崗開始了倒劉少奇的“非組織活動”。
他先後拜訪在軍內有崇高威望的彭德懷、林彪,約談了陳雲、饒漱石、鄧小平等人;暗示“一榮俱榮”。彭德懷暗示了對高崗的支持——彭德懷歷來瞧不上劉少奇,林彪則只是“打哈哈”,不置可否。時任組織部長的饒漱石投靠了高崗,而鄧小平向毛主席揭發了高崗的拉幫倒劉。從此,彭德懷在劉少奇眼中成為最危險的人物,而鄧小平為劉少奇戰勝高崗立下了頭功,成為劉少奇的“鐵哥們”。
儘管毛主席很欣賞高崗的經濟工作能力,可是他對黨內的拉幫結派行為深惡痛絕,處理起來絕不容情。於是高崗、饒漱石倒台了。不僅是倒台,而且是“反黨”的罪名!
1955年3月31日,毛主席在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就“高饒反黨聯盟”定性講話,除了“在黨內玩弄陰謀,進行密謀活動,在同志背後進行挑撥離間”,以及“驕傲情緒”、“逞英雄”等等,居然完全看不清楚“高饒反黨聯盟”在政治上、在路線上、在大政方針上如何反黨。
看來“在黨內玩弄陰謀,進行密謀活動,在同志背後進行挑撥離間”,是高饒的“反黨”內容,在政治路線上、在大政方針上他們並未反黨。
1954年8月高崗自殺身亡,經濟計劃委員會隨着高崗的自殺撤銷。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經濟計劃委員會確實是為了讓高崗接管國家經濟管理大權而專門組建的。從此,政歸劉、周、鄧。
【下面摘錄《高饒事件始末》中的一段文字:
徹夜工作的毛澤東剛剛準備休息,葉子龍風風火火地進來報告:“主席,高崗出事了,他自殺了!”
“哦?”毛澤東一怔。
“剛才總理來電話,說他和彭德懷先去看現場,詳細情況等一會兒再報告。”
“人死了麼?”毛澤東問。他還抱着一線希望,希望能像上一次,也是自殺未遂。
“死了。”
“怎麼死的?”
“可能是服安眠藥,正在檢查。”
毛澤東不再提問,沉默良久,喃喃道:“遺憾,終於留不住他……他這個人,鬥爭性太強,性格過於剛烈。”
“高崗這不是自絕於黨麼?”葉子龍問。
“話是那樣講,但黨內鬥爭死了人,總是不好。”毛澤東神情有些黯然,“高崗的死,我也有責任,就是時間延誤了。對高崗不是徹底打倒,還要讓他繼續工作,讓他當個省委副書記。我本來想同習仲勛談,我與他約了。目的就是同習講,高崗想去陝北,我們想保留他的黨籍,還想保留他的中央委員,讓他回延安去工作,他也願意。可是遲了一步,我還沒來得及講……如此結局,我也覺得遺憾。這事怪我啊!” 】
“對高崗不是徹底打倒,還要讓他繼續工作,讓他當個省委副書記。……我們想保留他的黨籍,還想保留他的中央委員” !
鄧小平“改革”之初,胡耀邦在鄧的授意下為許多歷史上犯了錯誤的人平了反,可是不包括高崗。可見劉、鄧是絕對不能容忍高崗繼續工作的!
高崗事件的直接後果是劉少奇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的接盟。在高崗事件之前,劉、鄧交往並不多,而且二人在黨內不在一個層次上。正是高崗事件,使得劉少奇與鄧小平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政治搭檔,正是高崗事件打開了鄧小平的快速上升的政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