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事件
胡惟庸非常能干,当上宰相以后,把各项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非常善于协调淮右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把两边都安抚的很好。
但另一方面,胡惟庸也并非安分守己之辈。他利用宰相高位,独揽政务。臣下的奏章,他先行拆阅,对他不利的,就隐匿不报。官员的生杀升黜,他也常常不经奏报而独断专行。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1]
简单来说,胡惟庸就是一个有很才能的贪官。这一类官员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
对胡惟庸违法乱纪的行为,朱元璋应该是有所察觉的。但察觉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取得可靠的证据,这个无从得知。从历史记载来看,他了解的程度应该比较有限。因为胡惟庸敢于大胆的拦截不利于自己的奏章,而背后又有李善长代表的淮右集团支持。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浙东集团没有领袖,难以有组织的向他发起进攻。
不过有一件事情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洪武八年,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看望辞官在家刘伯温。结果胡惟庸看望回来之后三个月,刘伯温就去世了。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胡惟庸和刘伯温长期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传来传去,就传出来一种谣言,说是胡惟庸给刘伯温下毒把他毒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更是把朱元璋也拖下水了,说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去下的毒。
实际上这事儿吧,纯粹是胡惟庸运气不好。因为古代根本就没有吃下去之后,当时不知道,过了几个月才毒发身亡的毒药。这种东西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面。有一些慢性毒药,必须每天摄入一定的量,连续吃上很久,然后才能过一段时间再致命。胡惟庸就去看望了刘伯温一回,要是下毒,不管是偷偷的下,还是御赐什么食物让他吃,肯定是吃完就丧命,不可能过了好几个月才死[2]。
民间当然不会管这些科学问题,谣言越传越厉害。连朱元璋都半信半疑了。就去问副丞相汪广洋知不知道这个事?
汪广洋是浙东集团的大佬。“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的就是他向朱元璋提出来的。这个战略对朱元璋夺取天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本人也一直深得朱元璋信任。
汪广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干也锋芒毕露的人,原来跟杨宪一起打击李善长,后来又跟杨宪搞内斗,但是杨宪被莫名其妙杀掉之后,他估计也是被吓到了,从此后就开始“韬光养晦”,既不参与政治斗争,也不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总之就是随波逐流,各个方面都不得罪。
这种做法,要是换了一般的皇帝,也就混过去了。但到了朱元璋这里,那就两说了。作为一个工作狂,朱元璋对眼皮底下的消极怠工完全不可容忍。已经为此屡次责备汪广洋了,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投靠了胡惟庸?所以这次问他,应该也有测试的成分在里面。
汪广洋对此毫无察觉,似乎想一混到底。朱元璋问起这个事情,他倒是回答的很干脆:没有这回事。
这个谣言当时已经传的很厉害了。既然朱元璋都亲自查问了,汪广洋你好歹认真分析调查一番再说。这样直接就给挡回去,意思很明显:害怕得罪胡惟庸。
朱元璋收到汪广洋的回复之后,勃然大怒,新帐老账一起算,当即就下旨说他拿着朝廷的工资不干事,严重失职。革职流放。在流放的路上,又连续下旨责备,还把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老账都拿出来说事。汪广洋走到一半,看到这些圣旨,就自己服毒自杀了。
由于毒杀刘伯温的传言,确实找不到什么根据,所以胡惟庸表面上仍然安然无恙。但朱元璋对他猜忌已经很深了。洪武十三年,又发生了占城国来朝贡的使者到了南京,竟然没有人管,也没有人报告朱元璋这种事。估计是胡惟庸太忙了,也可能是他手下的人平时骄横惯了,这种小国的使者贿赂没有到位,就懒得管他。
这个使团找不到地方住,就带着大队人马,在大街上转悠,结果宫内的太监出来买菜——朱元璋一直很关心市场物价,经常要太监给他报告菜价——给看见了。回去报告了朱元璋,
朱元璋很生气,因为占城这个地方很重要:在今天的越南南部。当时越南北部的安南经常作乱,占城国可以起到牵制安南的作用。人家的使者跑来进贡竟然没人管这算怎么回事?于是下旨追问,
胡惟庸回复说是下面的部门办事不力,下面的部门又互相推来推去。这下把朱元璋惹毛了,处理了一大批人,而且命令从此后六部直接上书言事,可以不用抄送宰相。摆明了就是不再信任胡惟庸了。
这个制度建立以后,胡惟庸的那些不法之事就有点瞒不住了。洪武十二年(1379年),胡惟庸的一个亲戚犯了死罪,被告到朱元璋那里。胡惟庸晕了头,竟然上书求情。朱元璋当然毫不犹豫的给杀了。
这年12月(农历),快过年的时候,决定性的事件发生了:胡惟庸的儿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匹好马,很威风的骑着在大街上狂奔。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嘛,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因为速度过快,马匹失控,撞上了对面开过来的一辆马车,当场死亡。胡惟庸悲伤加上愤怒,竟然下令把被撞的那个马车的车夫绑起来,自己操刀把车夫给砍了。
这事情立即变成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舆论事件,胡惟庸想要隐瞒也瞒不住了。
——六百年之后,2012年3月18日。
凌晨4点,北京市海淀区保福寺桥附近。
在一条因下雪而变得湿滑的环路上,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个年轻男子驾驶价值数百万的法拉利跑车飙车,车辆失控撞毁,该男子当场死亡。里面还有两名年轻女性。
经过调查,该年轻男子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之子令谷,还在北京大学念书,不可能买得起如此昂贵的跑车。
这起丑闻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广泛关注,令计划为了隐瞒此事,跟另一个党内腐败大佬周永康勾结。但最终还是没有瞒过去,令计划很快就被从关键职位上调离,然后被隔离审查。经过调查发现,令计划不仅贪腐数量巨大,还组织“西山会”结党营私,将许多与山西有渊源的官员拉下水。据反腐记者罗昌平报道,“西山会”的组织时间不晚于2007年,也就是说令计划结党腐败的行为至少隐藏了七年之久,令计划案发后,中央对山西官场进行了大整顿,7位省部级高官,36个厅局级官员落马。低级官员和行贿的商人更是牵连无数。
六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好马变成了豪车,但除此以外,其它方面的变化好像并不是很大。
胡惟庸案与令计划案一样,都是一场由于没有约束好子女而诱发的“坑爹事件”。胡案接下来的发展,也与令计划案几乎一模一样。
朱元璋很快就得知了此事,下旨要求严查是谁杀的车夫。
胡惟庸请求用“赎死”的方式,一方面向车夫家属支付大笔赔款,取得家属原谅,一方面向国家缴纳大笔罚款,免除杀人者死刑。“赎死”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一项制度。汉朝的时候,司马迁因为李广利投降匈奴的事件受到诛连,应该被杀,他就凑了一笔钱免除死刑,而改为阉割之刑。这样他才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胡惟庸的请求并不算十分无理。
但朱元璋只回答了他五个字:杀人者偿命。
这种情况下,胡惟庸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找一个家丁来认罪抵命。但他自己被追究责任免职几乎也是免不了的。
过完了春节,第二天一上班,御史中丞涂节就上书,告发胡惟庸谋反!
[1] 《明史·奸臣列传》
[2] 关于“下毒”,还有一个朱元璋背的“黑锅”。就是开国第二功臣、大将军徐达之死。他实际上是善终。但民间传说他得了背痈,不能吃蒸鹅。朱元璋偏偏赐给他蒸鹅。徐达吃完了之后当晚就病发身亡。
这个事儿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当时的各种野史、笔记也没有任何记载。而是徐达死后一百多年,才在野史里面出现。
此事一定为假。朱元璋杀过不少开国功臣,要杀徐达并不需要用这么“委婉”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背痈不能吃蒸鹅只是一种迷信。我问过这方面的医生,得背痈的人,就算一天三顿都吃蒸鹅,吃上一个月,也绝对吃不死。蒸鹅、煮鹅、红烧鹅换着吃、或者蒸鹅、蒸鸡、蒸鱼换着吃,也没问题,当然,生了病,吃点清淡的,应该是有好处。但总的来说,痈这种病,跟吃鸡吃鹅,还是吃鱼吃肉,并无直接关系。
有人进一步推测:虽然蒸鹅无毒。但徐达从这个事情可以知道朱元璋想要害死他,因此被逼自杀。
这样的推测也不靠谱。《本草求真》云:“鹅肉……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在古代也就是一个传言,不是共识。皇帝给臣下赐食是常有的事。但是,利用食物禁忌毒死大臣的事情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大将军徐达一生征战沙场、算无遗策,建国以后镇守北方,政治上小心谨慎,没有任何不端的言行,这样一个既聪明又谨慎的高人,仅仅因为朱元璋赐蒸鹅给他吃,就断定朱元璋想要杀他,然后也不搞清楚就自杀了。这样的逻辑实在过于荒谬,真当徐大将军的战功都是充话费送的吗?
=====================================
作者李晓鹏。本文是《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的前传,剩余部分会在人人继续连载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8)血流成河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7)孤注一掷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5)建国后的权力斗争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4)官不聊生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3)发动群众反腐败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2)反腐风暴无实效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4-1)另类暴君朱元璋
——————
对于反腐败的思考: 从行政铁腕手段反腐败,制度反腐败,到发动群众反腐败,普及法律反腐败,扒皮萱草, 从宰相功臣王爷到公主朱元璋已经做到了极致。 唯一没有做的事情大概就是选举了, 可是选举可以选掉暴君, 但是不能选掉贪官,李登辉陈水扁外加乌克兰的天然气公主还有韩国的卢武铉都证明选举只能保护腐败而不是反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