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幾篇文章,經濟學距離百姓不是那麼遠。 特別是後一篇2009年的文章, 其理解深度真比廟堂上的學家們不知道高多少倍。 當然, 廟堂上的學家也許不是傻瓜, 而是為特定群體服務而言不由衷。
——————
也來說說數學網友的“篩選性勞動”和小土網友的“惡性傳銷”
再來看看
我覺得,數學網友用“篩選性勞動”來說明“中國房地產的原理”也好,小土過後是多雲網友用“惡性傳銷”來形容“中國的房地產”也罷,你們最好都去看看什麼是西方一些經濟學家所諷刺的“番茄醬經濟”(ketchup economics)。
我在四年前的一個帖子中曾提到過“番茄醬經濟(ketchup economics)”(《理論根基鬆動後張維迎們今後怎麼教學生?(2009-09-10)》):
“番茄醬經濟(ketchup economics)”大致可以這樣粗略理解:因為兩升一瓶的番茄醬價格恰好是一升一瓶的番茄醬價格的兩倍,於是就聲稱番茄醬價格是合理的。也就是說,毫不顧及番茄醬本身的實際價值,只在乎打包後炒作過程中“理性人”對價格的比較和理解。
顯然,僅“番茄醬價格”的這類比較是不夠滴。然而你不要笑,西方的一些經濟學大師們對此卻深信不疑。如“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Theory)之父尤金·法瑪(Eugene F.Fama)的許多理論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這的確就像小土網友說的“惡性傳銷”!
至於數學網友的“篩選性勞動”嘛,依我看,一定程度上就是“眼球經濟”的變種。其中,也含有數學最愛之一的新自由主義“番茄醬經濟”的毒素成份。
所以,大家可以借鑑西方經濟學的一些數學模型的嚴謹和其思考問題的方法,但不必迷信其所推出的所有結論。有些結論是非常可笑的,憑常識就可以判斷。真的,就如小土網友判斷的中國房地產就是“惡性傳銷”那樣。那麼,為什麼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會得出某些可笑的結果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其“假設”本身,有些就不“嚴謹”。
另外,更可笑的就是咱們中國某些“主流慣了”的經濟學家了:到西方溜達了一圈回來,沒學到人家的嚴謹不說,還盡把人家自己都覺得可笑的地方拿來唬咱中國老百姓。
——————————————
說說中國房地產的原理
當討論中國的房地產的時候,首先我要介紹我在強國論壇發明的“篩選性勞動”的概念。篩選性勞動,這個概念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由數學網友在強國論壇提出。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任何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出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其實按概率論的觀點,就是平均生產出它的勞動時間,成正比。意思就是,有兩種皮鞋,生產第一種皮鞋花的時間如果是第二種皮鞋的一倍,那麼它的價值也是第二種皮鞋的一倍。
但是人類的勞動存在着一種,叫篩選性勞動。例如,假設生產出來的黃豆,其中有百分之一的黃豆個頭比較大,因此就弄一個勞動來專門把這百分之一的個頭大的黃豆挑出來,作為一種勞動產品來賣,因此一百斤黃豆可以挑出一斤這種個頭大的黃豆。假設一百斤黃豆的價格是100元,代表100分鐘的勞動時間,又假設從一百斤黃豆中挑選出一斤黃豆需要勞動500分鐘,則挑選出來的黃豆的價值就是600元不到,因為挑剩下的黃豆仍然可能賣99元。
再比如說淘金,假設某個河裡的沙子是免費的,而沙粒中有千分之一的金粒,因此將千分之一的金粒挑選出來,這也是篩選性勞動,導致沙子的價值也往很少的金粒中集中。
再比如說考古,如果一萬塊石頭作為建築材料是很便宜的,但是對這一萬塊石頭做仔細篩選,從中找到一塊始祖鳥的化石,則勞動價值就向那一塊化石集中,它凝結了人們的篩選性勞動的價值。
而篩選性勞動是可以將價值集中到一個人身上的,例如全社會的人都在尋找美女,結果從幾億女人中找到一個美女,這是幾億個人每個人勞動了一分鐘得到的結果,因此這個美女的身價就倍增,因為她身上凝結了幾億人的勞動成果。對於這幾億人來說,花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但是因為集中起來了,這個美女的身體就集中了眾多人的勞動。這導致這個美女每開一次演唱會或者出來走走都要求極高的價錢。
因此這種篩選性勞動在人口大國中是經常出現,甚至是產生貧富懸殊的一個原因。所以眼球數就是錢。
來說房地產,其實房地產的價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房子的建造成本,那隨着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可是越來越低,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地皮錢。地皮為什麼值錢?就是這個篩選性勞動造成的。
人類在地球上居住,後來產生出了交易的需要,但是交易就需要有交易的地點,而地點是需要尋找的,正如從幾萬粒沙子中尋找出一粒金子那樣,要從地球的幾萬塊地皮中尋找到一塊適宜交易的地皮。這種尋找的勞動其實是幾萬個經商的人的腦力勞動,他們付出了勞動,最後尋找到了適宜交易的地皮,這樣,幾萬個人的勞力腦力的價值就凝結在這一塊適宜交易的地皮上了。
那麼在現代,一塊適宜交易的地皮有什麼特點呢?交通便利,給排水設施好,通訊設施好,此外,還有就是廣告效應好。就是說,一塊地皮越著名,則人們越是篩選它,導致它的價值越高。
就拿中國來說,現在的商業活動更多地和國際貿易有關係。那麼任何一個外國人,如果有東西想賣給中國,或者想從中國購買東西,因此要去中國出趟差,就他的知識,先到哪裡呢?先到北京。其實其它國家也一樣。比如你想去泰國,當然首先就想到了曼谷,想去英國,就想到倫敦。因此,這些知名地方被眾多人篩選,必然導致地皮的價值急劇上升。當然,中國其它的許多地方也很出名,例如香港,上海,廣州,等等。因此這些地方的地皮是必然很貴的,因為它凝結了大量的商人的篩選性勞動。因為,就一般人的地理知識,知道一個國家的除首都以外的地名都是少的。例如有誰能夠輕易說出泰國除曼谷以外的地名?或者菲律賓除馬尼拉以外的地名?都不是很容易的。
但是,一國的交易地點,又和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是有極大關係的。當一國的生產力在迅速提高的時候,必然有越來越多的令人感興趣的產品製造出來,所以才有商人來進貨。因此,一個國家的地皮價格上升,一定是人們看中了這個國家的一些產品。
上世紀泰國還有其它的一些亞洲國家的地皮迅速上升,原因在於,這些國家提供了旅遊地,這些旅遊地被歐美的大量遊客的篩選所看中,所以價格上升。
但是這裡的前提是,歐美的遊客們很富有。那麼為什麼歐美的遊客很富有呢?因為歐美的生產力強大。此外,歐美的許多生產都轉移到了這些地區,導致這些地區也能夠生產出許多產品。所有這些都是導致地皮價格上升的根本原因。
但是後來為什麼這些地區衰了呢?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崛起,主要是中國生產力的崛起,能夠生產出許多和歐美產品抗衡的產品,這就導致了歐美的產品競爭力下降,歐美人變窮了,歐美人一窮,就沒有多少錢成為遊客,而亞洲的這些地區遊客一少,生意就少,也就是人們不篩選這些地區了,這些地區的地皮必然下降,甚至慘跌。但是這些地區有可能復興。因為這是一個切換過程,就是說,由歐美很富有,到歐美一衰導致這些地區跟着衰,因為歐美的遊客少了,但是中國的崛起導致中國的富人增加,那麼這些地區又會由於中國的遊客大量湧入而生意變好。
那麼,為什麼亞洲的這些什麼什麼小龍衰了呢?原來為什麼不衰呢?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地區的科學技術不發達,它們有一段時間是生產一些產品,但是都不知所以然,無法開發出新產品。這一點中國不同,中國的生產力強大,是因為中國越來越能夠開發出新產品,中國重視科學技術的開發。
而中國的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夠迅速增長,其根本原因又在於軍事技術的迅速增長,更多的先進武器都能夠製造出來,如天宮號,如打衛星武器,軍事技術的增長帶動民用產品的技術增長,相互又能夠促進。因此在可望的未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將一直處於追趕狀態。而這就導致新產品的源源不斷地出現,並導致中國被更多的商人看中,導致中國的地皮持續上漲。
正因為中國的生產力持續上漲,導致了人們花在中國的地皮的篩選勞動越來越多,這是中國地皮不斷上漲的根本原因。
因此,以生產力為基礎的中國地皮,是沒有泡沫的。一些人為什麼要反覆宣傳所謂泡沫並警告房地產價格會下降呢?甚至表演拋出一些房地產呢?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製造輿論逼迫一些人賣出他們的房地產,這樣他們可以乘機大量吃進。
其實我認為,根據我的篩選性勞動的原理,泡沫這個詞就是一個偽科學的詞,是不存在的,亞洲其它的一些地區和國家之所以地皮價格下降,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的生產力不行。生產力才是最根本最根本的因素,而在此基礎上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包括地皮的價格,其實都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不應當用泡沫這種偽科學術語來描述。一些經濟學家之所以要用這個術語,不過就是因為他們崇洋迷外,外國經濟學家說啥,啥就是真理,他們一輩子做的事情就是舔外國人的屁眼。
給再來看看網友講篩選性勞動
我的確不是搞經濟學的,但是篩選性勞動確實是我的發明,而且由再來看看網友的介紹,那個今年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尤金還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雖然我同意他的其實沒有什麼泡沫一說,但是他因為不知道我的篩選性勞動的概念,因此解釋得不到位。而有了這個概念,一切就昭然若揭了。下面進一步介紹我對於篩選性勞動產生的價值的觀念及對所謂泡沫的看法。
還是先來談美女的篩選性剝削的概念。就是說,多少億人一起尋找美女,最後找到最美的一位,則多少人尋找的這個腦力勞動,有可能平均起來每個人一分鐘,則根據馬克思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觀點,這幾億個一分鐘的價值就全部集中在這個美女身上了,這就產生了篩選性剝削。
因此,這個美女身價大漲,她每開一次演唱會的門票每張一千元。這是不是泡沫呢?不是,因為人們的篩選使得她的價值凝結了人們的勞動,所以,這個門票錢是真的。
但是過了幾年,這個美女再開演唱會,門票只有十元一張,而且,上座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是不是把前面的泡沫給擠了呢?這才是她的實價呢?並非如此,當年的是實價,現在的也是實價,當年人們篩選到她,篩選性價值集中在她身上,後來有了另一個美女了,而且這個美女已經人老珠黃了,所以,當人們篩選出另一個美女的時候,這個美女的篩選性價值就下降了。你說幾年前她的一千元的門票是泡沫?不是的,也是實價,而現在的十元一張也是實價,都反映客觀價值,只不過這個客觀價值,是和人們的目光往什麼地方篩選有關係的。
或者說,十三億人的目光,眼球,相當於十三億支亮亮的手電筒,如果有那麼幾億,甚至幾千萬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麼這個人的身價大漲,就是必然的,這不等於泡沫,這是實實在在的目光,但是,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只要這幾億個手電筒一分散,往兩邊一歪,傾刻之間這個人身上的篩選性價值就沒有了,但這不等於是泡沫啊,不過就是價值的轉移和變動罷了。
因此有一些網友顯然誤解了我的意思,好象我的觀點是篩選性價值是只升不跌似的,那不是的,是可以跌的。你們要批判我總得看我的原文吧?我其實在第一個文章的原理里就講到了亞洲各國各地區的房地產的漲跌原理,就是和篩選性勞動有關係,那就是有漲有跌嘛。
例如美國當年底特律汽車城為什麼繁榮?就是因為人們篩選到那塊地方了,而為什麼現在破產了,它現在破產不等於它當年是泡沫嘛,只不過現在人們不篩選它了,它就破產了。
而且我提出的一個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有關,就是其實還是生產力決定一切,就是說,中國的房地產上漲,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生產力迅速上升,但是如果中國不重視生產力,導致中國以後不再是世界工廠,那麼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下降也是必然的。
而西方的那些經濟學家之所以沒有解決金融危機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美國政府長期不重視生產力的發展。例如有一次比爾蓋茨想和布什總統談談,布什總統根本不理他,但這是美國政府的戰略錯誤。
有的人問我為什麼帶8字的號碼價值大,這不很簡單嗎?就是人們在十個數字中更多地篩選了8這個數字嘛。但是什麼時候人們膩了這一點,帶8字的號碼的價值也會迅速下降的,但這也不等於現在帶8字的號碼貴就是泡沫,那也不是的。
再說到一些網友的恨恨地說政府和什麼什麼聯手炒高房價,導致工薪價層買不起。要知道世界上有許多東西都是工薪階層買不起的,而且我提出的原理,也還暫時沒有討論到這個問題,只不過一個市場經濟的規律罷了。而且,政府真的希望房價高嗎?那麼政府拆遷起來是不是很麻煩?花的代價會不會很大?
現就給一道題給你們做做,極左都可以做,有一戶人家有一棟房子現在的市價是200萬元,現在政府只給100萬元的補償就要強拆這房子,你們請回答,政府這麼做是抬高房價呢?還是壓低房價?你們的觀點,政府應當給這戶人家多少拆遷費?多少補償?回答啊?這可關繫到你們的選票啊,別失去人民啊,反正我是不競選的,我不在乎得罪人民。你們的回答,必須根據我的篩選性理論來吧?或者你們的政治理念,你們如果執掌政權,你們打算怎麼搞公共工程,拆遷到了住戶你們怎麼辦?怎麼給補償?你們反對強拆嗎?
其實,市場上的所有產品的價格波動,都和篩選有關係。今天大蒜突然漲價了,那一定是某些人們突然喜歡吃大蒜了,因為某刊物登出大蒜能夠治癌,明天大蒜突然降價了,一定是另一個雜誌提出反駁意見大蒜治癌是胡扯,這些信息使得人們一會兒篩選這個產品,一會兒篩選那個產品,這是各種產品價格波動的根本原因。
————————
就“篩選性勞動”給數學網友提點意見
看過一則笑話。有個寓言,夜幕下,老虎對群獸說:現在是白天!群獸看看滿天星星,誰也不說話。這時,狐狸說話了:老虎說得對!因為現在是日全食。接着,狐狸向大家講解什麼叫日全食。群獸聽過之後,終於信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撒謊靠強權,圓謊靠騷貨!
想起這個笑話,是因為今天在強國論壇看到著名網友數學先生的一個置頂帖子《說說中國房地產的原理》。數學網友的帖子一貫幽默智慧,很是耐看。但看過這個帖子之後,我沒笑出來,卻把這個寓言想起來。數學網友告訴我們,當討論中國的房地產的時候,首先我要介紹我在強國論壇發明的“篩選性勞動”的概念。篩選性勞動,這個概念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由數學網友在強國論壇提出。
但是人類的勞動存在着一種,叫篩選性勞動。例如,假設生產出來的黃豆,其中有百分之一的黃豆個頭比較大,因此就弄一個勞動來專門把這百分之一的個頭大的黃豆挑出來,作為一種勞動產品來賣,因此一百斤黃豆可以挑出一斤這種個頭大的黃豆。假設一百斤黃豆的價格是100元,代表100分鐘的勞動時間,又假設從一百斤黃豆中挑選出一斤黃豆需要勞動500分鐘,則挑選出來的黃豆的價值就是600元不到,因為挑剩下的黃豆仍然可能賣99元。
如果按照數學網友的“原理”,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條理論:那就是“篩選性”勞動的價值遠遠高於“生產性”勞動的價值,這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小土愛釣魚,吃不了的時候便難道小區門口去賣。有時大約有兩斤魚的樣子,共十幾條。其中三兩以上的有三條,二兩的有三條,其餘就是一兩左右的小魚。有人準備一把買走的話,我說十塊錢一斤。但有的人不願一把買走,而只想買那三條大的。我開價為每斤15元。因為如果單把那三條大的賣掉的話,剩下的小的就只能買七塊一斤了。但我是不是能對只想買三條大的人說,每斤賣三十元呢?不能!因為人家會算賬呀?與其用三十元買那三條大的,不如花二十塊錢買走所有的魚,這個道理難道數學先生不懂?你把一斤最大的豆子從100斤里挑出來,就要賣到500元。而本來100斤豆子含這一斤大個的豆子才100元,你當人家都是傻子呀?房子建設成本才1000元一平米,賣的時候居然賣到幾萬,這個巨大的差價體現的是“篩選性勞動”?牙被屁打了吧?
篩選性勞動是存在的,但篩選性勞動只是生產性勞動的補充,它不能也不可能超過生產性勞動的價值。把“篩選性勞動”按到房價上去,顯然狗屁不通。關於中國式房價,網上有個段子說得很精彩。一列行駛着的列車上,車廂里的廁所被人壟斷了。在廁所門口收費的是政府,是土地財政,在車廂里禁止隨地大小便的是乘警(房地產政策)。誰也不准在廁所以外的地方大小便,更不准下車大小便,那麼,唯一可以解決問題的地方就是廁所。可土地財政說了,誰給的錢最多,就給誰先用。你說你沒錢?沒關係啊!銀行正挎着巨大的錢包站在旁邊,你可以貸款哪!於是,為了儘快解決問題,你出十萬,我便出一百萬。因為,誰能憋得太久啊?你有意見?人家說了,沒人逼你來上廁所啊?你不願花錢沒關係呀,你可以忍着嘛!我還怪你們哪!是你們過分旺盛的需求推高了上廁所的價格嘛!
用一套政策,把人全部趕到沙漠裡,讓你饑渴難耐,然後再向你兜售麵包和水。要想活着,麵包一萬塊一個你也得買。這樣的霸道買賣跟“篩選性勞動”有什麼關係?人家賺足之後,還高喊是你們這些人如此旺盛的購買力推高了麵包的價格。吃了你,還讓你心甘情願,還讓你有口難辯有苦難言。這就是權力吃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政策導演出來的“旺盛需求”。中國的房地產“需求”,就是這種逼上梁山式的典型。開着權力的戰車,打着“政策”的旗號,明目張胆大鳴大放地吃人,就是中國房地產的真實現狀。中國的房地產,是政策逼迫,利益集團操控,消費誘導全民參與的一場惡性傳銷。
幾萬塊錢一畝從農民手裡強征來的土地,一轉手就能賣幾十萬幾百萬。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寸土地屬於人民,任何機構和個人都無權出售土地,但現在各地都在賣了,並且賣地的收入不知去了哪裡,而地價的負擔卻實實在在全落到了買房的民眾頭上。土地財政,房地產商把政府綁架了;官商勾結,把官員綁架了;房地產泡沫,又把銀行綁架了。而銀行綁架的則是千百萬儲戶的存款。在這個以官商腐敗為主要特色的吃人行當里,坑、蒙、拐、騙、霸道、黑道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房改政策規定了企業單位自己不能蓋房給職工分配,居民個人更沒權力自蓋房屋,剩下的出路只有租房或買房。租房,政府不造,或嘴上講造保障房,實質是玩畫餅充飢,只見忽悠不見房。買房,買經濟適用房,價格也不低,權勢們還在裡面窮攪和,讓想買的買不到,買到的轉手賣。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買高價商品房。什麼支柱產業,什麼拉動經濟,什麼需求旺盛,說穿了就是能用房子吃人!
數學網友,不知是您太幽默,我沒看懂您帖子的深意,還是您自甘墮落,主動做了房地產利益集團的狐狸,從而搗鼓出如此騷味十足“篩選性勞動”論。你是大學教授,屬精英層次,你的“發明”很可能被掠奪者拿去當愚弄人民的教科書。如此忽悠人家花30塊錢買那三條大魚,不道德呀!
——————
理論根基鬆動後張維迎們今後怎麼教學生?
文/再來看看
前兩天讀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一篇題為“經濟學家們如何犯下如此大錯誤?”(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的長文後,加深了我自去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對張維迎們的擔心:北大、清華這些名校中的張維迎們今後怎麼教學生和拿什麼經濟學理論做支撐來給上層提建議呀。
其實,今年早些時候我也在強壇發過帖子來調侃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有興趣的可以參見“西方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正在失去市場”(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1188042&bid=2)。
經濟學家們很聰明,你如果批評某種政策造成的不良後果,他會說:那不是我的主張,我的主張應該是怎樣怎樣。由於經濟學家們不怎麼團結(說好聽一點就是獨立性太強,呵呵),流派實在太多,出錯時都可以找到藉口推掉:我當時的主張是怎麼怎麼樣,沒完全按我的主張嘛,僅用了我的部分建議嘛,如果完全按我的主張,結果就不會成這樣;可一但有成績時就往身上攬:其中什麼什麼就是我建議的,某項措施就是我當時積極建議才推行的。實際上,讓人眼花繚亂的經濟學各流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他們喜歡稍有差別就自稱不同。老克(保羅•克魯格曼)在該文中對經濟學整門學科作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簡明扼要的回顧和總結,標題就十分醒目:“經濟學家們如何犯下如此大錯誤?”對整個學科進行反思,並沒有刻意去特別單批某一派。淡水經濟學家(美國內陸如芝加哥、明尼蘇達大學等)和海水經濟學家(美國東西海岸如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和加州伯克利大學等)倒是比較涇渭分明,其分水嶺在於對凱恩斯主義的認可上,在完全市場或適當的政府干預上有分歧。當然,老克儘管沒有單批某一派,但還是立場鮮明的。譬如,淡水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根據其理論聲稱:“失業是工人們自己的決定,只不過想暫時休假一下罷了”,克魯格曼對此嘲笑道:“大蕭條真的是大休假嗎?直白地說,我覺得這簡直是冒傻氣”。哈哈,可人家與你一樣也是諾獎得主喲。呵呵,大家瞧瞧,諾獎得主中的確也有傻冒喲。所以,再次證明了我的“裸體看人”大法正確無比。呵呵。
還是言歸正傳。個人認為老克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棒,無論是站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立場還是站在新凱恩斯經濟學的立場來看,這篇文章都是一篇說理的文章。建議北大、清華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去看看這篇文章,不一定要同意保羅•克魯格曼的觀點,但它的確可以啟發我們進行一些理性反思。真希望我國這些名校中的優秀學生中能多出幾位不要象你們的老師張維迎們那樣,而是能善於獨立思考的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家啊。要在學習吸收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全身心地沉下心來研究屬於自己的經濟學。該篇文章的網址是:http://www.nytimes.com/2009/09/06/magazine/06Economic-t.html?em=&pagewanted=all
的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根基之一的理性經濟人假設受到越來越普遍的置疑。人們開始相信:這次金融危機和蕭條不單單是政府疏於管理和華爾街不計後果冒險的結果,更是學術界經濟學理論誤導的結果。因為無論是“政府疏於管理”還是“華爾街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都是由於經濟學家們的理論和各種模型強力支撐的結果啊。
曾幾何時,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從西方學回了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張維迎們當年在國外進修學習時,親眼目睹了老師們在全面總結近兩百年來的經濟發展史和對經濟學各流派理論進行梳理後所得出的最新理論成果時的喜悅和興奮心情,以及老師們由此而獲得的各種榮譽(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啦,什麼什麼……獎啦,總之,你所能想象到的經濟學大獎都拿光啦),心中的信服感和慕名的衝動油然而生:我們要把這些成果帶回去,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我在這裡要贊一句,不錯,有抱負!為什麼要贊一句呢,因為他們當時確實是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由衷地信服(連我們強壇的數學網友也反覆聲稱那是他的“最愛”嘛,呵呵,所以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同時也有報效國家的願望,所以要贊一聲,當年人家的抱負是值得肯定的啊。
現在我們來指責張維迎們回國後的所作所為也不一定公正公平,事後英雄都是好當的嘛。但是,適當反思一下還是有益的:為什麼張維迎們當年會這麼快地就全盤接受這些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呢?
除了上述莫名的衝動和抱負外,究其原因,我看恐怕主要有三:
一、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不那麼信服。正如我在“西方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正在失去市場”一文中講的:“我國的改革開放30年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風靡全球的30年正好在時間上同步。僅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窺見我國主流經濟學家的理論根源。要知道,正是從改革開放之初開始,我們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的許多學生才有機會去英美的大學裡直接接受西方各種經濟理論的‘薰陶’,也正是這個時候,美國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大危機後盛行的凱恩斯經濟學開始受到冷落,西方大學裡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正風靡一時,再加上隨後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瓦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更是喧囂塵上,占了絕對上風。”此外,國內當時也正在對前30年進行反思;
二、導師們都是響噹噹的名師,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啦,什麼經典文章或什麼大部頭經典著作的作者啦,什麼什麼的……因此當時尚年輕的張維迎們心裡只有佩服的份,沒有什麼置疑的可能;
三、那麼完善、漂亮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模型,什麼資本資產計價模型(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啦,什麼 IS-LM-BP模型啦,以前只有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什麼的才用大型計算機來演算。瞧,現在我們的經濟學模型也是這樣,可信度大幅度提升啊。唉,這也難怪,文科出身的人生來就對數學啊計算機啊這些玩藝兒視為恐怖之物,因而是既有點恐懼又有點崇拜那樣的奇怪感覺。他們驚呼道:哇,沒想到今天這些生冷古怪的傢伙能為我所用啊,能為我們經濟學服務啊,於是自信心大為增強,從而導致對其演算結果的盲從。呵呵,就連老克都調侃到:溫而文雅的工商管理學院的教授們都成了華爾街支付報酬的火箭專家啦!哈哈,哈哈,說得真到位!
其實,就拿CAPM來說,儘管其理論模型非常漂亮(與此相關還產生了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它假設每個投資者都會理性地去平衡風險和回報,也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理性經濟人假設”(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假設,如資產市場沒有摩擦,所以信息同時面向每一個投資者等),如果這些假設都成立,它的確不僅漂亮而且非常有用。呵呵,從事過數學建摸的理工學生都知道,如果前提、假設荒謬,無論模型多漂亮和完美,其結論就是假設在前提下的謬論。當然,這些“荒謬”的結論在理論上也有些參考價值,但卻決不能大而化之地直接用於指導實踐。可遺憾的是,就連當年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也是這樣做的,他當時就過分樂觀,相信了現代金融經濟學的理論基石之一的有效市場假說( EMH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它實際上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在金融市場的延伸。)及其模型,任其次貸類金融衍生品泛濫而未採取調控措施,以為一切都在完美的現代金融經濟學理論模型的強力支撐和自然控制之下。直到去年十月他才震驚得不敢相信:整個智力大廈會轟然倒塌。由於智力大廈的坍塌(也就是各種現代金融經濟學理論模型的失效和濫用下導致的金融危機)同時也是實體市場的坍塌, 從而導致美國自上世紀20年代後期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不景氣。更有甚者,使得我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深受其害。正是從這個角度講,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也是學術界經濟理論誤導的結果。
這裡可以用“番茄醬經濟(ketchup economics)”來直觀說明一下經濟學大師們深信不疑的模型的某種荒謬性。其實早在2004年左右,耶魯大學的系勒(Robert Shiller)就提醒道:房產市場是 “非理性興旺(irrational exuberance)” ,存在泡沫以及由此將會帶來慘痛後果。結果遭到主流們的一致嘲笑,當時格林斯潘等幾位大腕都對此不屑一顧。金融理論對此則更為強硬,有效市場假說之父尤金·法瑪(Eugene F.Fama)甚至在2007年房產泡沫崩潰的前夜還在說:“泡沫”這個詞可把我逼瘋了,我們要信賴房產市場,“購房人都是理性的,因為這通常是他們將要進行的最大投資,他們會反覆比較房價”,因此不存在什麼“泡沫”,等等。呵呵,當然,購房人都是“理性的”, 購房往往是他們將要進行的最大投資嘛,他們是會反覆比較房價的,但這並不能說明整個房產市場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啊。它只不過是“番茄醬經濟(ketchup economics)”罷了:因為兩夸脫一瓶的番茄醬的價格恰好是一夸脫一瓶的番茄醬價格的兩倍,於是就聲稱番茄醬價格是合理的。也就是說,毫不顧及番茄醬本身的實際價值,只在乎打包後炒作過程中“理性人”對價格的比較和理解。你說可笑不可笑?我看吶,這不是像轉銷嗎?呵呵。其實啊,這就是從眾心理,與理性人所做所為相去甚遠。但是大家不要笑,風靡一時、橫行多年的市場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大廈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呀。基石不牢,你說它是不是“樓歪歪”,要不要倒掉?!
(說到這裡插一句,我真為我國的房產市場擔心啊。當然,我們的經濟學家會說:“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剛性需求,沒有泡沫”。不過我不知道這些經濟學家這麼說的時候,是否真的相信我們的購房人沒有受“番茄醬經濟”的糊弄?)
不過,我前面說了,從事過數學建摸的理工學生都知道,如果前提假設荒謬,無論模型多漂亮和完美,其結論都是荒謬的。但是,這些“荒謬”的結論在理論上的確有參考價值,只不過它決不能大而化之地直接用於指導實踐罷了。
於是需要修正。既然人不是完全的理性人,那麼市場就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效市場,那麼隨機遊走就更是天方夜譚,那麼現代金融理論就不能成立,那麼它在金融經濟領域中的正統地位就要動搖。需要另起爐灶嗎?我看至少我們社會主義的中國應該對其另起爐灶。但老克說,他們不需另起爐灶,但的確需要對其進行修正。不過,或許有效市場假說之父法瑪不會同意,某一天會挺身而出捍衛之。我孤陋寡聞,至今沒看見。唉,要不是這場金融危機,有效市場假說(EMH)會再產生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不見得呢,真可惜呀。
他們怎麼修正?老克說了:市場經濟有許多優點,但也有瑕疵和摩擦,並不那麼完美。所以完美有效市場假說等模型需要修正。怎麼修正?要研究人的行為特點,先從基石做起,人不是完全的“理性人”,那應該是怎麼樣的呢?老克又說,人除了有理性外,還有像羊一樣的群居本能,也就是從眾心態(herd behaviour)。呵呵,從眾心態?我太喜歡啦,看到這裡我對老克他們這些西方經濟學家們怎麼去修正和完善他們瀕臨崩潰的市場經濟學大廈我就不太關心啦(原本想再囉嗦下去的,此文也太長了點),就此打住。我在想啊,既然大家對人本質的認識有了些共同點,那麼咱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們是否可以借鑑一下西方經濟學理論來發展出一套也有模型強力支撐的、全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呀。人除了自私、有理性外,人還是社會人嘛,有從眾心態嘛。這有點向馬克思靠近了喲。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就像我在“關於人的本性,我有一個創意: y=c^x”一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11912d0100bsmb.html)中提到過的那樣:“人之所以區別與動物為人,就是上蒼賦予了他/她心智,能判斷醜惡,能通過自身努力來完善自己,完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要人們肯努力,是可以從無序到有序;只要人們肯努力,是可以從自私到不損公為私,從自私到不損人利己,從自私到先公後私。關鍵還是取決於大環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社會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麼人們都會忙於去“自我實現”(不能說自私自利)的;而如果一個社會頌揚“大公無私,先公後私”,“我們這個隊伍里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那麼由於“從眾心理”,人們還是會儘可能地那樣去做的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