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l刘瑛依旧的博客  
记录生活点滴,展示文学梦想  
我的名片
刘瑛依旧
注册日期: 2011-10-21
访问总量: 485,19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还能发文吗?
· 现在发博文,为何粘贴不上去?
· 谁能打开母亲的心结?
· 母亲的智慧
· 在德国生活遇到的邻居们
· 德国3.24空难的回望与追问
· 做点儿好事不容易!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教子点滴】
· 小女儿的困惑
· 又一收获:小女儿也跟着出书啦!
· 女儿当了一次出色的同声翻译
【说东道西】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怎么不灵
· 默克尔为何去了成都农贸市场?
· 让国内朋友惊叹的小事
· 在马来西亚听来的八卦
· 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成功所
· 交流之中的那些花絮
· 你是左派,还是右派?
· 海外招聘,能不能讲究点儿策略?
· 也说歧视:在德国的中国人都是间
· 假如当年习近平、宋祖英出国……
【家庭琐事】
【随想杂记】
· 还能发文吗?
· 现在发博文,为何粘贴不上去?
· 谁能打开母亲的心结?
· 母亲的智慧
· 德国3.24空难的回望与追问
· 做点儿好事不容易!
· 梦颖经历的那些事儿——14
· 诺贝尔文学奖:大器晚成终有时
· 太仓,一个美丽的地方
· 也说歧视:在德国的中国人都是间
【原创小说】
· 遭遇“被保护”——7
· 遭遇“被保护”——6
· 遭遇“被保护”——5
· 遭遇“被保护”——4
· 遭遇“被保护”——3
· 砍树
· 梦颖经历的那些事儿——17
· 梦颖经历的那些事儿——16
· 梦颖经历的那些事儿——15
· 梦颖经历的那些事儿——13
【东游西逛】
· 希腊度假胜地Kreta岛
· 在南京夫子庙烧高香
· 南京印象(二)
· 南京印象(一)
· 这段时间都在忙啥?
· 太仓,一个美丽的地方(图组二)
· 太仓,一个美丽的地方(图组一)
· 镜头下的威尼斯(下)
· 镜头下的威尼斯(上)
· 威尼斯,我对你不失望!
【前尘往事】
· 在德国挖到的第一桶金
【德国面面观】
· 在德国生活遇到的邻居们
· 德国前总理科尔的“家丑”
· 德国小镇的“射击节”(图片)
· 德国小镇的“射击节”
· 德国如何动员民众?
· 号外:德国女总理家也被盗了!
· 垃圾场的变迁
· 并非百分之百都赞同
· 我在德国参加总理选举
· “德国制造”曾是假冒伪劣标记
存档目录
12/01/2018 - 12/31/2018
01/01/2016 - 01/31/2016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南京印象(二)
   

       

            南京印象(二)

 

    前两天发了一组南京印象图片,反响还不错。

    有夸赞的,也有拍砖的。不管是夸还是骂,都反映了一个共同心态:海外华人对中国的事没法儿不关心。

    第一组南京照片,有秦淮河美景,也有平民小巷掠影。

    有网友责问我怎么“把南京拍成这样破烂不堪”?其实,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我这人特别喜欢幽默。稍加注意就能发现,我选择的那一组平民百姓的生活镜头,都带着某种幽默元素。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总是带着油烟和脏乱,往往很平淡甚至很枯燥。可是,只要用心去感受,照样能在了无生趣的琐碎生活中,发觉喜剧色彩,让生活充满乐趣。不是吗?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城市化的大规模建设中,一刀切地、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地向纽约曼哈顿看齐,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千篇一律缺少风情。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百姓像中国百姓一样,善于随遇而安,将就将就,自得其乐。

    现在国内许多地方,水的污染触目惊心,空气污染难以忍受。城市,尤其是一线大城市,贫富两极的巨大差距颠覆着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面是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一面是阴暗潮湿、难见天日;一面是高档奢华、穷奢极欲,一面是简陋脏乱、捉襟见肘。繁华与破败并存,高雅与低俗相伴。像一个巨大的矛盾集结体,纠结着挺立,翻滚着向前。

    写到这儿,突然惊觉,本来这是篇游记,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别的地方去了?唉!都怪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动不动就进行对比或评判。一边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一边还挑剔评判、说三道四。真不招人待见!

    好了,言归正传,还是来说我们的旅游吧。

    中国还在发展。有人戏说:某一天,古罗马的时期的皇帝活过来的话,还认的罗马的街道。在我们中国,隔个一年半载再去同一个城市,都不认得路了。

    所幸的是,不管怎么发展,不管如何改变,中国仍然完好保存了不少名胜古迹。南京中山陵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不再被拍砖,这次,我先上几张反映南京现代化光辉形象的城市风景照,再上几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照。

        

       

       1.我们住的五星级宾馆最高层,有一个非常干净的游泳池。三面落地窗,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南京城。


        

      2.从落地窗看出去,这一边摩天高楼不多。那些加了盖的红色屋顶,有点儿欧洲风味。


        

       3.这一边,只能看到一栋正在施工的楼房。不像前些年,建筑工地遍地开花。城市已具规模。市政建设已转入地下——修地铁。


        

      4. 这两栋大概是南京标志性建筑高楼吧?——以上几张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若干年后,说不定会成为历史资料。就像1900年一位美国人在北京拍下的照片一样。

        

       5.有人说,到了南京不去中山陵,等于没到过南京。所以,南京中山陵成了我们此行的必游之地。从下往上看,真的很壮观。


        

       6.从上往下看,同样非常壮观。最让人拍手称赞的是,这中山陵作为旅游景点,居然不卖门票!


       

          7.正醉心观赏着这壮丽景象,忽听旁边响起非常标准好听的解说声。穿着黄夹克、举着小旗子、嘴边挂着小麦克风的导游小姐正在给她的团员们讲解这栋 “天下为公”建筑的来历。我赶紧凑上去,也想听个究竟。结果,听见她说:当年孙中山先生倡导“天下为公”,建立公平社会。可是,你们看看,现在当官的,有几个为老百姓着想?他们贪污腐败、鱼肉人民,连国民党都不如....... 我心里惊呼:天啊!谁说大陆没有言论自由?瞧这导游小姐,公开场所都敢这么说! 我立刻举起手机,抓拍了一张。


       

           8.从中山陵下来之后,我们特意去了廖仲恺、何香凝之墓。何香凝和宋庆龄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中国女性。


       

        9.  然后,朋友崔氏夫妇带着我们,驱车去吃午饭。南京道路两旁的树很有气势,一再让我惊叹。


        

      10. 我们来到了南京大排档。据说这里的小吃很特别。


        

     11.走到门口,这大爷举手作揖,一声响亮的“欢迎光临”,把我吓了一大跳。


          

  12. 这大堂的黄灯笼很别致。建议海外的中餐馆也借鉴一下,不要千篇一律地只知道挂大红灯笼。其实,西方人比较忌讳红色。黄色和蓝色普遍被喜爱和被接受。


         

  13. 服务员小姐个个年轻漂亮,服装、发饰都也很有特色。


        

     14.这大排档的特点是,食客需自己到前台去看食谱,自己点菜。我到前台一看,哇!!.......


        

    15.这么多好吃的!一激动,拍照的手都发抖了。


       

   16.回到座位上,忍不住回过头去,再拍一张。


       

   17. 我们点了这些小吃。吃得饱饱的。一结算,4个人才花费200多人民币。折合欧元大约20多。在德国,20欧元哪能吃到这么丰盛的小吃?这南京大排档成了我的南京最爱。但愿它别再涨价。或许,将来就冲这南京小吃,我会到南京去定居。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