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天雄星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雖然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很喜歡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但是我還是將海頓排在了第6位--嗯,還是一位古典樂派的大師,我確實是非常偏愛了。
海頓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他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音樂風格的傑出代表。海頓曾經指導過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學習音樂,算得上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他還有一個有趣的外號叫做“海頓老爹”。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他從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自幼就在很艱苦的條件下自學音樂。1761年受聘擔任了埃斯特哈齊公爵家裡的樂長,任職長達30年之久。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並逐漸成為了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大師。他的音樂旋律非常豐富,而且充滿了純樸開朗的鄉間氣息。海頓此後曾經兩次去倫敦旅行,在那兒寫下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這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海頓一生勤奮不輟,創作出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其中包括了107首交響曲,68首弦樂四重奏,62首鋼琴奏鳴曲,和45首鋼琴三重奏,14部彌撒,24出歌劇,以及兩部神劇等作品。海頓的主要音樂成就和貢獻表現在交響樂的創作方面。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被後人尊稱為“交響樂之父”。柴科夫斯基曾經高度評價道:“海頓是交響樂創作的鎖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牢固的環節。沒有他,也就沒有莫扎特、貝多芬。”交響樂通常被公認為是古典音樂創作的最高形式,僅此一點即可奠定海頓在音樂史上不朽的地位。海頓的交響曲名作中,第94號G大調交響曲《驚愕》特別出名,這除了曲子本身十分好聽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在海頓的時代,欣賞音樂往往只是上流社會的專利。但是當時那些上流社會的貴夫人們往往都對音樂一竅不通卻又喜歡附庸風雅出席音樂會,而且因為徹夜狂歡,因此經常不顧禮節的在音樂會上公然打瞌睡。為了諷刺一下這些附庸風雅的貴婦人,海頓在這首曲子第二樂章的開頭以一個很弱的弦樂反復演奏德國民謠式的主題,然後突然加入一個定音鼓爆發式的強奏和弦,營造出一種強烈而震撼人心的效果。在音樂會上當樂隊演奏到這段旋律時,那些貴婦人們果然全都從睡夢中驚醒,面面相噓,還以為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劇場。由此可見海頓還是一位相當有意思的音樂大師的。
同時,海頓是“弦樂四重奏”這種音樂形式的開創者。他發展了“說話的原則”,即把各聲部的主題彼此一一呼應,就好象在交談一般,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優美。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着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幾乎後世所有的音樂家,從貝多芬到肖斯塔科維奇,都把弦樂四重奏當作寄託真實心聲的最佳音樂表現形式。要想通過作品了解一位音樂大師真實的內心世界,傾聽他的弦樂四重奏是最佳的途徑。
另外,海頓還是現在德國國歌的作者。
代表作品:交響曲《告別》、《時鐘》、《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頓》等,弦樂四重奏《雲雀》,清唱劇《創世紀》,《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