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窗外 - qmh的博客  
用文字打开一扇窗,窗那边的故事有时更加真实,可信。  
https://blog.creaders.net/u/902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窗外(qmh)
注册日期: 2014-10-28
访问总量: 164,38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大法官提名纷争后面的罪魁祸首是
· 白日梦
· 二季度增长率、川普-容克声明及
· 探亲
· 与龙卷风赛跑
· 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 从另一(策略)角度看习、金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摄影 夜景 黑白】
· 七月烟花 新年快乐!
【摄影 室内 人物】
· 女孩与画
【它山之玉】
· 转帖:我对鲁迅的一些感受(附胡
【游记】
· 清江 – 未说完的故事
· 赵书记和美丽的清江
· 回国杂记(2):杂事杂感
· 回国杂记(1):列车管理员
【美国今昔谈 - 历史篇】
· 女性在美国历史上的角色
· 澄清有关美国建国先贤的种种谬误
· 澄清有关美国建国先贤的种种谬误
· 美国建国先贤们挨过骂吗?
【美国今昔谈 - 教育篇】
· 川普及共和党税改对研究生和高校
· 母校德州大学的募捐活动
【美国今昔谈 - 政治篇】
· 大法官提名纷争后面的罪魁祸首是
· 6分钟20秒,令人震撼的“沉默”
· 与“女魔们”并肩站在一起
· 中美关系、蒂勒森东亚和中国之行
· 川普的监听指控闹剧
· 特朗普执政一月盘点:胡作非为还
· 川普当选阴影中,呼唤人性的善良
· 白人蓝领工人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
· 关于川普、希拉里中国政策的粗浅
· “政治正确”:过去与现在
【美国今昔谈 - 经济篇】
· 二季度增长率、川普-容克声明及
· 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 川普及共和党税改对研究生和高校
· 油价下跌,几家欢喜几家愁
【摄影 瀑布 其它】
· 瀑布 - 魔鬼的跳涧乐园 (2)
· 瀑布 - 魔鬼的跳涧乐园 (1)
【摄影 户外 四季】
· 湖畔秋色 康州即景
· 秋 麻州西部即景
· 秋 (图六幅)
· 秋 (图六幅)
· 秋 (图六幅)
【散文】
· 白日梦
· 探亲
· 与龙卷风赛跑
· 摄影趣事(带图)
· 艺术人家和山脚小镇
· 有趣的小松鼠
· 大选投票小记
· 山 花
· 父与子(绘画)
· 父亲节小记
【古今随笔】
· 从另一(策略)角度看习、金会
· 大选投票小记
· 关于"斩首"(金三)说的一点看
· 养虎为患,以此为甚!
· 正能量、自信和反思
· 股市暴跌和"阴谋论"
· 李光耀和他的三句实话
· 杂感:穹顶之下
· 中国,一声叹息:维权和维稳 (
· 中国,一声叹息:维权和维稳 (
存档目录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基督教与美国对外政策
   

基督教与美国对外政策

启明

 

最近看到一篇有关儒学和中国政治发展关系讨论的文字,其中一位学者有这么一段话:"我坚决批判大陆新儒家与公权力结合来推行儒家的做法,但我同时也坚决不同意基督教与公权力结合推行基督教——就算其目的是为了宪政民主也不行,因为这样是违背了宪政民主的精神的。" 我赞同这位学者的态度和观点,但感觉国内部分学者对当今基督教与西方国家政府比如美国政府之间关系有某些误解。联想到不久前共识网对《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一书作者于歌一篇题为"上帝统治美利坚"的专访,其中误解更加严重。尤其是该著作者/被采访者关于基督教支配美国对外政策的观点,让人难以苟同。这里针对共识网访谈中作者/被采访者于歌的观点,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

不知道是作者于歌本人的观点,还是共识网编辑的炒作,首先那篇采访录的标题"上帝统治美利坚"就成问题。美国是个基督教国家,但同时也是政教分离(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的国家,"上帝统治美利坚"(God rules over America 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论。另外,现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包括对不同宗教和无神论的包容,以及宗教平等,而非突出某一宗教的地位。不难想像,如果美国有政府官员公开说"上帝统治美利坚",遇到政治麻烦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于歌提出的"基督教是美国的本质"观点(见其《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也需要进一步推敲。美国是个基督教国家,这点没有多少疑问。美国的效忠誓词(Pledge of Allegiance)里仍然有"One nation under God" 这句话,人们也习惯说"God Bless America"(天佑美国)。但断言"基督教是美国的本质"似乎不太妥当,忽视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社会、历史变化。即使在美国,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同意此一结论,至少大量无神论者和非基督教徒,甚至很多信奉基督的自由派人士也不会同意。

二十多年前刚到德州读书时,一名来自台湾的前辈留学生(也是一位基督徒)曾经在给大陆、台湾来的新生作报告时说:美国是一个上帝通行无阻的国家。我那时在美国南方所谓"圣经地带"(Bible Belt)MississippiAlabama已住过几年,对此深信不疑。其后搬迁至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并在当地生活了整整20年。"美国是一个上帝通行无阻的国家"言犹在耳,但渐渐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以前在南方,圣诞节期间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现在很多人则说"Happy Holidays!"(节日快乐!),有意识地回避"Merry Christmas!" "Happy Holidays!"包括了每年12月份的犹太人节日Hanukkah,非洲传统节日Kwanzaa,以及圣诞节和新年,这样谁也不得罪(包括无神论者)。我自己更喜欢和习惯传统问候"Merry Christmas!",但时常有人在问候"Merry Christmas!"时会小心翼翼问一声:Would you mind I say... (你介意吗?...)。去年学校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聚餐上,同桌的一名犹太裔教授质问校长为什么聚会的圣诞歌单中没有犹太人的节日歌曲,让我这个非教徒都看不过去,觉得这个要求很有些过分,无事生非!去年学校的学生基督教组织 Christian Study Club)于国家祈祷日在教学楼内举办祈祷活动,以及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上邀请牧师作例行、传统祈祷都受到个别教师指责,闹得沸沸扬扬。理由是我们是州政府公立学校,不应该涉及宗教活动,尤其是不应该突出某一个宗教。这些并非个别现象,其它还有众所周知的同性恋婚姻、妇女堕胎合法化等等,许多宗教人士极力反对但也无可奈何。在此不评论其中是非利弊,只是想说明基督教在美国虽然有极大影响,但其影响受到政治、多元化、平等观念等多种因素限制。"美国的本质是基督教"有些夸大其辞和表面化。

四百年前当英国清教徒登陆北美大地时,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崭新、纯净的宗教社区 - A God's shining city on the hill。当他们远涉重洋,离开英格兰和欧洲大陆时,同时也是为了逃离旧世界的宗教迫害。在殖民地时期,新教徒之间同样多次出现过对所谓"异端"的迫害。现在的罗德岛州就是由在波士顿地区、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受到排挤、迫害,被逼出走的一批新教徒建立的。这样的经历,使殖民地人民对宗教迫害特别敏感。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包括宪法制定者,虽然很多都是基督新教教徒,但同时也深受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熏陶,被历史学家称为"理性之人"(Man of Reason 或者 Man of Enlightenment)。在他们的经历和启蒙认识中,当宗教和权力相结合时,同样会出现宗教专制和迫害。如果说波士顿殖民地在建立初期具有神权社会色彩,而在制定宪法时,建国之父们则绝对无意建立一个神权国家。这就是美国政教分离、信仰/宗教自由、宗教宽容的来历。其后,宗教平等也渐渐成为美国社会、宗教领域的一个原则。只有理解了美国政教分离、宗教自由、平等的原则,才能较为恰当地认识和评价基督教在美国社会、宗教及政治中的地位。

个人认为自由民主才是美国的本质。这不仅符合事实,而且民主自由的体制和理念,在美国无论党派、信仰、种族,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和认同。"统治"美国的是宪法(Rule of Law)而非宗教。God rules America God Bless America,一字之差,其中区别极大。后者更准确地反映了基督教与美国的关系,即信仰、精神、道德和灵魂层面的依归。

(二)

如果说基督教之社会地位,基督教是否是美国的本质尚可争议,所谓"基督新教支配美国外交"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首先,如上所述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任何宗教,包括基督教"支配"美国对外政策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人们去请问美国职业外交家关于"基督新教支配美国外交"一说,对方一定会觉得不知所云,难以理解。

其次,作者于歌在访谈中提出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外交"概念,也令人费解。本文作者曾经在美国某大学内附属国际战略与和平Think Tank短暂工作过,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关于美国对外关系(美中关系。承蒙老同学推荐,曾赠送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资料室英文原本一册),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略有所知。一般而言,决定美国对外政策的思路有两条线索,分别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通常是指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和经济方面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从未听说过"基督教意识形态外交"。这方面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应是美国和前苏联之间长达四十年的冷战,其中包括意识形态之争和国家利益冲突,两者兼而有之。

在对外关系领域,美国朝野的普遍共识是以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等为主,但在具体政策上,常常会出现意识形态(Ideology)优先还是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为主的分歧与冲突。主流的看法是如果把意识形态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往往会给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让美国饱吃苦头的越南战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表示非常感谢美国在越战中阻止了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趋势。李这样说自有其道理,也符合事实。但在美国国内,则基本上认为这是一场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主要是受意识形态支配、最终失败的战争。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当年也曾经受到一部分美国的中国学学者诟病,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承认共产党控制中国大陆的现实,认清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争端与分裂,而非受意识形态主导一味封锁和孤立中国。这个看法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反映了美国某些中国学学者的幼稚和一厢情愿可以争论,在此不做评论。后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很多美国人认为这是走出意识形态局限,回归以国家利益为主的务实的对外政策。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与越战中的意识形态一样,都是政治上自由民主与共产极权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对抗。

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对外关系/对外战争的一个较近的例子是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比较复杂,有的说是反恐(我觉得这是忽悠),美国政府的官方说法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事后证明是情报错误。到底是情报错误还是布什政府的政策导向导致情报系统选择性失误,可以画个大的问号?)。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控制石油资源和中东地区战略地位,有关石油一说在美国之外特别是中国似乎尤为盛行。还有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但不可小看的因素 -即意识形态因素。从2000年总统大选时起及布什政府初期,布什身边聚集了一批所谓新保守主义者 (Neo-Cons。中国人较为熟悉的美国学者福山曾经就是其中重要成员)。这批新保守主义者在九十年代海湾战争和前苏联解体之后,信心爆满,认为美国不仅有必要而且有能力在世界其它地区推动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美国空前强大的武力。新保守主义者对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他们的问题是,不仅忘记了越战的教训,而且重新陷入意识形态支配外交和战争的怪圈。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随着该国局势的恶化,Neo-Cons影响迅速下降。在奥巴马时期,新保守主义更加一蹶不振。

与"基督教意识形态外交"勉强可以扯上一丝关联的是19世纪盛行的"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观念。Manifest Destiny的基本意思是美国在北美大陆的领土扩张是"天定命运"。其中包含两重意思:美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度,即American Exceptionalism。不仅有着优越的政治制度,代表着新的文明,在北美大地开疆辟土,扩建传播新的文明舍我其谁?同时美国是上帝偏爱的国度,Manifest Destiny 既是"天定命运",也是"天赋使命"。

Manifest Destiny盛行于19世纪,与美国在北美大陆内部领土扩张的西进运动同时,可以说是西进运动的精神动力。个人认为西部扩张运动主要是经济和领土扩张,在此过程中新的政治制度和宗教组织也随之扩展至整个美国。"天定命运"并非具体的政府政策,而是一种社会思潮、精神和内在使命的召唤。在对外关系上,比如对欧洲的外交仍以务实的中立主义为主。有人认为"天定命运"对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有所影响,例如1846-1848年美国-墨西哥战争和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虽然这两次战争都是在西进运动和"Manifest Destiny"思潮大背景中进行的,但主导19世纪美国 - 拉美关系和政策的无疑是众所周知的门罗主义。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境内"最后的边疆"也得已开发,西进运动和境内领土扩张正式结束。"天定命运"在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建立菲律宾殖民地、设立夏威夷、波多黎领地等事件中还有些影子,但此一时期美国短暂的海外领土扩张通常被称为"美国帝国主义"(American Imperialism)

进入二十世纪后,人们极少再提到"天定命运"这个概念。自从二十世纪初老罗斯福总统起,美国政府便基本上拒绝了海外领土扩张这一观念。同时代的另一位总统威尔逊在一次讲话中提到"Manifest Destiny",这是历史上美国总统在正式讲话中唯一一次提到这个词汇。威尔逊总统在讲话中,仅仅强调"天定命运"观念中追求、推广、扩散自由民主之一面,不再提及其中的宗教含义。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公认的自由世界的领袖。当代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就是有人热爱有人仇恨的自由民主之政治、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

其三,作者于歌在采访中提出"由于美国的基督教国家性质,以及始终如一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外交目标",甚至美国"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以及美国"或早或晚 ... 都会与'敌基督'的国家或势力冲突,并且必欲除之而后快"。美国几乎被描述成一个宗教狂热的国家。按照这样的分析和逻辑,美国的历次对外战争也应该是带有宗教性质的战争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场对外战争是宗教性质的战争。无论是建国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 - 1812年对英战争,还是1846-1848年墨西哥战争,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都无宗教色彩。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韩战、越战、美苏之间的冷战等等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最近十余年来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例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对基地组织和Isis的战争等等,主要是反恐战争而非宗教战争。对基地组织、Isis等宗教狂热分子和恐怖组织而言,对美国和西方的战争是所谓"圣战";而对美国和西方而言,对恐怖分子的战争并不是对伊斯兰教的战争,更不是要通过战争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如果这是美国的目的,美国应该在击败塔利班和推翻萨达姆后,分别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扶植基督教政权和强迫推行基督教才符合逻辑,但事实上美国没有这样做。我在这里并不是说作者/被采访者于歌本人认为美国是个宗教狂热国家甚至从事宗教战争,我只是指出,而且有必要指出,依照其上述观点和分析,很容易得出类似于此的荒谬结论,误导视听。

如果中国是"美国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的障碍",不仅中美矛盾更加无解,而且这显然不符合美国政教分离的原则,也不符合当今美国与实行民主制度但并非基督教的国家如日本、印度等国家关系的现状,甚至也不符合美国与其中东盟国但同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的外交现状。

看得出作者/被采访者的好意,希望通过其书籍和访谈影响中国政府,改善国内基督徒和基督教会的处境,进而改善中美关系,避免两国间的对抗和冲突。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是当其中参杂过多的主观臆断。错误的结论往往会给良好的愿望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我们夸大基督教对美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尤其是作出"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将成为美国国民及其政府的眼中的最主要的敌人,中国将被视作美国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的最主要障碍"这样的结论,不仅完全误读了宗教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误读了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美国内政外交的误解。

我个人同样希望中国的基督徒以及所有中国人都可以享受信仰、宗教自由;我也承认中美两国政府在中国基督徒、基督教境况问题上存在极大分歧。从美国的角度而言,中国基督教的境遇问题是中国整个人权状况、宗教和信仰自由问题的一部分,所以美国政府年复一年就此问题对中国政府提出批评。美国追求的是宗教自由、宽容与平等,而非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某一宗教占支配地位的"文明秩序"。那是宗教狂热的神权政府的目标,不是崇尚自由民主国家的追求。在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中,基督教问题肯定不是主要矛盾,更不是"对立的根本"。中美矛盾始终是政治体制及相应的意识形态 - 即自由民主和专制极权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分歧、政治体制之争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淡化。不幸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官方控制下舆论和媒体导向与渲染,某些极左思潮的回潮等等,意识形态之争再次抬头,使得已经走下坡路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挑起对抗或可暂时集聚人心,巩固权力,但得到的一定也是对抗,后果难以预料。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了。

于歌关于基督新教和美国自由民主传统之间关系的描述,有一定可取之处,但不是此文讨论重点,我也尚未读过其著作《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与《民族:宗教改变国家的走向》,在此不多作评论。我只简要提出这么一个思路:不错,基督新教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过某些积极影响。但除此之外,美国民主政治的形成有着更加丰富的历史遗产,包括英国议会政治、英国法制传统特别是普通法传统,欧洲启蒙运动中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自由、财产、权利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罗马共和、希腊民主的遗产,以及殖民地本身内部"议会"式行政管理实践等等。

以上仅为本文作者对基督教与美国社会,特别是与美国对外政策之间关系的观察与分析,并不代表作者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和看法。

启明 2016.5.19

P.S. 有兴趣者可参考共识网访谈录“于歌:上帝统治美利坚” http://www.21ccom.net/html/2016/dushu_0406/3049.html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