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北海之风 |
|
|
我最爱的却是海, 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容百川而不弃细流, 纳污浊而净化为碧水。 |
|
|
|
|
|
|
|
|
| 未来或许惊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格局? |
| 9月中旬以来,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美国正遭遇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升级以后的几天内,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阻止金融体系崩溃。这些措施在短期内遏制了市场信心的“自由落体运动”。但美国国会对于财政部方案的不同看法,曾再次令市场陷入恐慌。
国会山的政客们,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席位问题。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将面临重新选举的议员,都对救助提案投了反对票。用纳税人的钱来清理惟利是图的银行家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在政治上是不得人心的。不过,政客们最终意识到,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手,倒下的将不仅是银行家,整个经济与金融体系都有可能崩溃,因此,国会最终很快批准了救助方案。但是,市场似乎已经坚信,所有这些措施加在一起,仍不足以彻底解决当前的金融问题。因此,资产价格仍然持续下滑。
不论美国局势在今后几个月如何演变,可以肯定的是,等到尘埃落定,美国的金融版图将彻底改写,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也必定开始动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但是,这一轮金融危机,恰恰充分暴露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美国过度依赖经常账户赤字的增长模式将被迫改变,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的信心也会持续下降,从而终结自1944年开始的美元时代。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主导地位都不可能恒久不变。自15世纪以来,主导世界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各领风骚100年:从葡萄牙(公元1450年 -1520年)、西班牙(1530年-1640年)、荷兰(1640年-1720年)、法国(1720年-1815年)到英国(1815年-1920 年),几乎没有出现过例外。美国主导世界经济始于1920年,如果遵循过去几百年的规律,美国经济霸主的日子也不长了。当然,货币时代的谢幕一般要明显滞后于经济地位的丧失。20世纪初,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英镑依然约占各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问题。尽管消费和投资稳步增长,但储蓄率跌到接近零的水平。与此相伴,经常账户由原来的略有盈余,变成现在庞大的赤字,近几年的赤字甚至已经占到GDP的近6%。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增长其实是通过不断扩大的举债来支持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运行都没有出现危机。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得到全球投资者的偏爱;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也不断增加。东亚国家为了保证高速增长,积累外汇储备,执行保守的汇率政策,经常账户盈余大幅度上升。中东等石油出口国的变化更快,国际油价提高,导致这些国家经常账户盈余不断增加。东亚和中东国家在过去十年内,起码弥补了美国新增经常账户赤字的三分之二。
但是,依靠不断增加外部资本输入支持的增长模式,显然是无法持续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每年需要输入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美元资本的意愿,却在不断下降。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努力刺激国内需求,缩小外部账户的顺差。同时,最近几年,美元贬值,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例也趋于下降。这样,美国所能够选择的只有三条道路:增加国内储蓄,调低经济增长速度,接受美元更大幅度的贬值。无论美国选择哪一条路,美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都将走上下坡路。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许多专家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长期流动性过剩,最终导致资产市场泡沫,并由此推断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因为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需要承担重大责任。这样的分析从逻辑上说当然没有错,但是,这次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也表明美国金融业的风险控制已经失灵,监管机构没有尽到职责,金融创新不但扩散,还放大了风险。因此,对危机的处置,不能仅局限于资产价格的调整,更需要对现行的金融制度实施重大改革。金融危机也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兴趣。
所有这些,都是决定美元长期贬值预期的结构性因素。本世纪初,美国已经与延续了几十年的“强美元”政策告别。过去六年多以来,美元相对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带动美元的真实有效汇率下降约30%。最近,美国官员宣称将坚持“强美元”政策。这样的声明至多是一种宣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所谓的“强美元”政策只能是空中楼阁。况且,美国当局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支持所谓的“强美元”政策。过去两个月,美元汇率出现短暂反弹,它反映的并不是美元的强劲,而是欧元和其他货币的疲软。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除了美国和美元的经济地位会明显下降,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将减少,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也会改变,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的局面也难再持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集中发生在美国的变化,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过去十年,中国就是美国经济的倒影:美国的逆差就是中国的顺差,美国的消费增长就是中国的出口增长。
毫无疑问,美元时代已经日薄西山。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美元的谢幕演出将持续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世界货币出现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什么货币将替代美元,成为下一个世界货币?欧元似乎是最可能取代美元的货币。从1999年到2007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由 70.9%下降到63.9%,而欧元的比重却由17.9%增加到26.5%。但是,欧元区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决策的质量,是欧元成为世界货币的主要障碍。
中国的人民币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候选货币。中国很可能在20年内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人民币的最大罩门在于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即使中国加速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世界货币,还需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金融体系的健康度、监管体系的能力、货币政策的质量和信息流动的自由度等。显然,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尚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
过去一个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也使得世界货币的形成更加困难。美元之前,西班牙元、荷兰盾和英镑都曾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储备货币,当时所有的货币都与一定数量的贵金属(比如西班牙元时代的白银和美元时代早期的黄金)挂钩。1944年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时,美元的价值依然是以黄金作后盾的。到1971年尼克松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将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在了美联储的信誉之上。现在,一个后起国家要建立这样的信誉绝非易事。
一方面,美元时代即将告终;另一方面,能够很快取代美元的新的世界货币还未出现。因此,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最可能出现的情形就是,几种货币共同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毫无疑问,欧元将在国际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但是,欧元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美元的地位。如果中国经济成功崛起,金融改革顺利推进,也许人民币的地位将大幅度增强,从而可能出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世界货币格局。总之,美元时代已经走入最后阶段,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功能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