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近期美军刚刚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防务预算削减行动。正如很多军事观察家所说,这次削减并不意味着美军在实施某种“收缩”,而是扔下不必要的包袱,调整资源配置,从而在更关键的方向上获得更大的领先优势。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以及空军部长东尼更是公开表示,美军将在2011年开始下一代轰炸机的设计工作。在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刚来留学或者早已定居北美的华人应当想一想了。 无独有偶,最近一些时间在沈飞出现了折叠机翼、外形酷似苏-33的原型机,原来被某些西方武官误认为是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 03号机,但是,汉和认定这架黄色蒙皮的飞机已经使用了“歼-15”的名称,而且是中国自生的,2010年开始计划进行试飞。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能够仿造出苏-33,主要原因是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苏-33的原型机。“从几次实验的情况看,机翼折叠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 然而目前的问题是试飞。按照惯例,战斗机的试飞应该首先在工厂进行,而工厂的试飞员是空军出身,从来没有出现过工厂所属的海军试飞员。随后,新型战斗机将会送到阎良某基地进行试飞,所以,海军需要建设自己的试飞中心,并培养自己的战斗机试飞员。而海军的试飞中心目前还在建设规划之中,因此歼-15如何试飞,是一个问题。 另外,中国的航母的确将会使用中国版苏-33.整个歼-15的外形与苏-33的基本外形很相似。其实在4年前,成飞曾经提出过在歼-10的基础上改成双发战斗机,作为中国航母未来战斗机的设想,但未获实行。有猜测说,歼-15的研制速度应该可以跟上航母建造的水准,这样从俄罗斯进口苏-33的问题,已经没有必要。而有关舰载机发动机的问题,“太行”发动机是一个选择,但在材料运用和可靠性方面,与美俄还有差距。 结合昨天的信息,两边的情况似乎变得扑朔迷离。毫无疑问,美国空军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轰炸机力量,除了老当益壮的B-52轰炸机,可变后掠翼的B-1和隐形B-2轰炸机,都可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精密、最先进的远程轰炸系统。而B-2和F-22的双隐形作战编组,更是被一些网友称之为“梦幻组合”。从技术水平上来看,美国空军的轰炸机比第二名的俄罗斯都领先20年以上,那么美军为什么还要开发下一代轰炸机呢? 我们首先不妨先来看看美军高官设想的下一代轰炸机是什么样子的。 据权威的美国《航空周刊》报道,与2009年取消的远轰项目相比,新轰炸机将采用更成熟的技术来降低风险,以确保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进度和装备数量,确保在B-1B和B-52轰炸机退役前,维持美国的远程轰炸机能力。空军将约束新型轰炸机的需求,着重强调其可支付性,装备的数量将可能达到 100架左右。东尼还指出,尽管新型轰炸机必将具备“核能力”,但并不是马上就将具备核打击能力。东尼认为工业部门应该让下一代轰炸机具备“核打击”和 “常规打击”的“切换”能力。我们可以发现这几个关键词:“成熟技术”“可支付”“100架”“核能力”“常规打击”。可见,已经昂贵的B-2和正在昂贵的F-35项目已经让美军吃尽了苦头。相比当初B-2露面时的震撼效果,美军下一代的轰炸机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科幻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这几个关键词也告诉我们,美军高官所称的下一代轰炸机服役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了,美军所称的下一代轰炸机,正是美军曾经设想的在2018年投入使用的新型轰炸机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弥补老旧B-52轰炸机退役与未来更先进的“2037轰炸机”服役之间的空档。同时,美军计划的这种轰炸机,算不上重型战略轰炸机,既可以有核打击能力,也躲开了和俄罗斯新签订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 我记得早在2004年,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就开始研究其庞大轰炸机机群的更新换代问题。在多方研究后,美军认为复杂而昂贵的重型战略轰炸机效果并不好。例如超音速能力就没有必要。美军现存的B-52轰炸机仍然是美空军最值得信赖的轰炸力量。而后来研究的B-58、XB-70、FB-111等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轰炸机却已经放弃或退出了现役。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美军设想的那些远程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都是没有生产价值的,那是2040年甚至更远未来的事,而在此之前,美军需要的是隐形的、具有很强战场穿透能力的亚音速轰炸机。 2008年1月,波音和洛马公司两家作战飞机研发巨头签订协议,携手设计美军能在2018年使用的新型轰炸机。他们打算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来武装美军未来的轰炸机,例如更先进的航空机载传感器和电子设备。不过在2010年3月,波音却宣布该项目已经终止了。在今天美军启动下一代轰炸机项目的时候,这个合作终止的却有点诡异。同时,美国另一个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也没闲着,它在2008年已经收到了国防部20亿美元的资金来研制“绝密项目”。外界认为这是诺格公司在为美军研制未来轰炸机,而首飞就在2010年左右。不知道有没有美国军迷拍到神秘的照片。是不是诺格公司已经在这场竞争中领先了呢?谁也不知道。 根据美国一些媒体在2007年对空军高级军官的采访,“2018年”轰炸机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亚音速、作战半径3200公里,武器挂载能力在6.3吨到12.7吨之间、能够携带核武器、能够在敌军领空活动(也就是具备隐形能力)、能够利用现成的推进系统、C4ISR和雷达技术,2016年左右首飞。在 2010年6月,美国空军副总参谋长布里德拉夫还提到,新轰炸机要能够携带5吨级的美军下一代重型钻地炸弹。 2016年首飞,2018年投入现役。今年已经是2011年了,新型轰炸机研制进度之快,即使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掌握世界最高水平军工技术的国家来也不容易。因此美军高官也在拼命强调利用成熟技术。说到“成熟技术”,我们又不得不把另一个军事爱好者过去经常讨论的东西拿出来了,就是FB-22。那么 FB-22能够胜任吗? 许多人知道,FB-22是洛马公司的设想,大量采用F-22的技术,但使用了更大、更厚的机翼,新的F-135发动机,取消了垂尾,也就具备了更大的载油量和武器挂载能力。洛马公司称FB-22比F-22机内载油增加80%,而F-22作战半径没有官方的说法,有的认为是1500公里,也有的认为仅有800公里。如果按照1500公里算,我认为新的FB-22就有可能达到2700公里。再来看武器挂载能力,FB-22宣称能够携带30枚小直径炸弹。每枚重量在113 公斤,也就是FB-22具有3吨的武器挂在能力。实话实说,FB-22和“2018年”轰炸机是有差距的。毕竟一个是区域性的战斗轰炸机,一个则是具有洲际轰炸能力的轰炸机。 然而FB-22的诱人就在于“成熟”“可支付”。FB-22几乎大部分技术都是现成的,据说整个开发费用仅需70亿美元左右。FB-22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2018年”轰炸机,笔者并不是专业航空专家,难以妄加揣测。那么设计一款全新的轰炸机,能够赶上美军的进度吗?JSF项目首飞是在2000年,空军型F-35A首飞是在2006年,首批空军F-35A服役将在2011年。这就是12年。但是这里面有冷战结束和陆战队F-35对整个计划拖累。而 B-2轰炸机研发虽然始于1979年,但在1989年首飞后,1993年就投入了现役,仅用了4年。 这里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F-35是基于已经存在的第四代战机技术,但由于多任务需求,导致测试过程异常复杂;而B-2当时则是全新设计的隐形轰炸机,但由于用途相对单一,测试投入现役时间快。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美军已经拥有一些隐形轰炸机技术、而轰炸机本身用途相对单一的情况下,美军研制一种新型的隐形轰炸机并投入现役会需要多长时间?因此笔者认为,“2018轰炸机”尽管有一定困难,但美军是有能力保证节点的。“2018轰炸机”将可能很快准时出现我们的视野之中。当然,任期如何快速的研发和独领风骚,中国空军的J-15和 J-20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真正列装部队而非仅仅是秀秀模样,这一点已是盖茨及其同僚不得不承认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