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生氣, 沒聽說過的是我。初中無聊翻看雜書尋找長生不老之道, 看不懂也就沒留意。 老子的軍事思想拿到今天依然是金科玉律。 確實沒想到。老冉這個圖書館長確實滿腹經綸。以前理解道德經的精髓是強調人類真理的相對性,認為道教一派都是離群避世,自掃門前雪的自私一群, 可是道教的鼻祖聖經竟然通篇都講治理國家天下的聖人之學。 看來對東周先賢們的理解確實有偏差, 諸子百家著書立說都是如何管理國家拯救天下, 這份遺產確實寶貴。
白雲先生
道德經認為,治理天下,一個最好的結果,是天地造化而成的,不去離棄大道,不妄為,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這就是善者果而已。非要以人為的意志,以強力來企圖變的更強大,因為違背了天地常然之理,就會被奉還一個很不好的惡果。 萬事萬物,都會恆久的強,也不會恆久的弱。強盛,緊接着就會衰弱,衰弱,也可能緊接着就是強盛。所以,單方面追求強盛,是不道的,追求的越急切,衰敗到來的也越快。真正的有道者,是根據事物此消彼長的規律,知道奉養它們,也知道收穫它們,更知道怎麼閉藏它們,不用之用,是為大用。萬物作焉而不辭,這樣天下才能是一個循環不息的,可持續的生態。不為而盛,不強而久。 一直以來,很多愚蠢的人以及別用用心的人,都在把道德經的思想,宣傳渲染成懦弱無能的,藏污納垢的,逆來順受的,以德報怨的那種病態的弱者形象。並且對這種病態的弱者形象進行謳歌和美化。認為這就是道德。這些其實跟道德經一點關係都沒有。刻意的為強,是不道,刻意的為弱,也是不道。 非要提煉出來道德經的核心思想的話,那麼可以有兩個:一個是生,一個是久。上述的那種病態的弱者,根本做不到生和久。比如,有人打殺過來,難道洗乾淨了把脖子伸過去配合他們給他們砍?生存都保證不了,還談什麼長久呢。還真有一些妖異邪僻的思想宗教,教別人伸脖子給人砍的,並吹噓這是什麼大智慧。這在道德經看來,這哪裡是什麼智慧呢,根本就是缺心眼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 天下人,並非都是為道者,強梁之輩還是很多的。如果他們沒有任何道理也不講任何仁義的打殺過來,怎麼辦呢。道德經認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就是以戰止戰。戰爭打起來了,仗具體應該怎麼打呢?這就是本章要講的內容,老子的軍事思想。下面進入本章正文部分。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祥,福也。神,祥,福,這些帶示字旁的字,都是來源於上古時代,中國先人的祭祀活動。中國古人,通過祭祀,溝通天與人。神,指造化之良能,人通過祭祀活動,溝通了天地,了解了造化的運行規律,從而實現趨福避禍的目的。這和其他的民族非常不一樣,其他民族的祭祀活動,很多都是為了想象出來其實根本不存在的那個死後彼岸世界而服務。而中國的先人,祭祀鬼神和祖先,都是為了活人生活的更美好而服務。中國人,只崇拜人的智慧,和傑出的祖先。鬼神,只是為人而服務的僕人。而其他民族,則不然,他們把人貶低,抬高鬼神,認為人只是鬼神的奴僕和家畜,強調無條件的恐懼和敬畏,並不追求人類自身的智慧。在中國古人看來,這些沒文化的民族的想法和行為,吃飽了撐的對着不存在的東西瞎嚎嚎,真的是不可理喻,所以才叫他們蠻夷。 不詳之器,不合天倫,違逆造化,所以會帶來禍殃。中國古人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雖然一波波的凋謝了,但是它們都能在凋謝前開化結果,把生命的接力棒,交給下一代繼續往下傳承。這就是生生不息。而人為的殺伐呢,則會把這些中斷這些接力賽,這是違背天地之德的。 物或惡之,善的東西是什麼呢,以道充體,為善。以德踐行,就是善。反之就是惡。善者,生之,蓄之,成之。惡者,殺之,伐之,毀之,為惡。戰爭,就是以殺伐為目的的事情,所以,是違背天道的行為,是以不善。 有道之人,不會讓自己置身在不善之物的境地。因為這會導致禍殃。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是為了使天下重新恢復秩序,而不是製造混亂和劫掠。後世幾千年以來,中國人的軍事思想,都以這一思想為總原則。甚至秦始皇,也認為他是在以戰止戰,只要他統一了天下,那麼國與國之間永無休止的戰爭,就會終結,於是天下就可以永久和平。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君子,古代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統稱。 居,不僅是指居處。泛指生存和生活行為。貴,崇奉。左,為陽,為生。右,為陰,為殺,為不可見,不可察。 君子在和平的生活中,以養陽攝生為務,以崇尚生生不息為旨。在戰爭的時期,用兵則奉行詭道。 兵者詭道也,料敵而不使敵料己,觀敵而不使敵觀己,知敵而不使敵知己,知己知彼,後發而先至,致人而不致於人。這就是中國傳統的軍事思想裡面的第二個總原則:時刻牢牢把握主動權。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兵者,不祥之器。打仗又不能當飯吃,打贏了,勞民傷財的,打輸了,還會招致山河破碎的禍患。所以,英明的統治者,不會以打仗來作為自己的立國之本。而是居者貴左,人活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自己過好日子,而不是折磨別人而使自己快樂,更不看到別人痛苦,才覺得自己過的幸福。 非君子之器。野蠻人和文明人,真正的區別是什麼呢。道德經認為,文明人,自得其樂,這是好生之德。野蠻人,以折磨別人為樂,這是好殺之惡。西方人一直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中央帝國,在強盛的時候,不去到處侵略搶劫呢。這就是東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別了,東方文明認為,我活着只是為了活的更美好,搶你個破磚爛瓦的還累我一身汗,不划算啊。西方人,則和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類似,一天不搶不盜,渾身難受:他們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是源自自得,而是建立在侵害別人之上,人有失而後才有己所得。這就是野蠻人文明。 不得已而用之,可是,現在一大波的野蠻人的軍隊正在朝這邊走來,怎麼辦?那就應戰吧。怎麼理解這個不得已呢,公園裡面,很多寵物。好端端的人,誰沒事會對着一條狗踹一腳呢。可是,突然有條狂犬病的狗要咬人了,那也只能為了不被傷害,而奮起一腳踹過去了。這就是不得已。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的戰爭,都是被強加的。因為中國文明,貴生,貴自得,自己活的好不好,並不是建立在侵犯他人之上。 這就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第三個總原則:戰爭的正義性,戰爭是為了打退侵犯者,而不是為了侵犯別人而興兵。 恬淡為上。以有道勝無道,以主動勝被動,以正義勝不義。在這三個原則之下,恬淡為上,就是第四個原則:虛靜應物,迂迴制敵,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恬淡為上,大有深意。首先,打仗,是不可以怒,不可以亂了方寸,不可以盲目,而應該居高臨下,閒庭信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戰略戰術上的最高境界。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掌握了前面的四個原則,想打敗仗挺難的。不出意外,應該會是百戰百勝。勝了之後呢,要強調戰爭的正義,而不要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歌頌戰爭本身的血腥殺戮。 喜歡歌頌戰爭本身的血腥殺戮的人,和那些成天吃飽撐的沒事幹到處找人打仗的野蠻人,有什麼區別呢。 不要因為野蠻人過來打我們,我們就要變成和他們一樣的野蠻人,對戰爭本身充滿狂熱和盲目。 這就是中國軍事思想的第五個原則:忘戰必危,好戰必亡。消滅野蠻人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變成野蠻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統治者,如果因為和野蠻人作戰獲勝,而熱愛上了戰爭本身。這樣就會變成野蠻人,以好殺為樂。 有道者治理天下,不外乎生,蓄,養,藏而已。而無道的野蠻人則相反,他們是殺伐毀壞一切。整個社會都被打的稀爛,那麼作為統治者,還怎麼得志於天下呢。 這是道德經軍事思想的第六個原則:以王道興天下,不以霸道橫天下。 單純的以軍事霸道得天下,雖然可以一時的稱雄於天下,但是因為不能守其雌,只知道殺伐,不知道生養,這也是不可持續不可長久的。 這段話,應該說給美國聽聽。不過這些殖民強盜的野蠻人後代,也聽不懂這句話。他們理解不了王道這麼深邃的思想。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這句,講的就是道德經軍事思想的第七個原則:先禮後兵。 雖然戰爭已經爆發。但是,有些時候,還是有可以解決問題的餘地的。武力總是最後的不得已的選項。再有更好的選項的情況下,不訴諸於武力。 這就是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背後思想。 戰爭本身,並不美好。所以有比通過血腥的殺戮才能解決問題的辦法,那最好不過了。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偏將軍,非主力部隊。上將軍,主力部隊。 先禮後兵,有禮有節的好話都說盡了,還是無法避免使用武力,那就只能給予全力一擊了。不戰則已,戰則必勝。再往細節講,戰場上,仗要怎麼打呢。 道德經軍事思想的第八個原則:不暴露主力,關鍵時候給予致命一擊。 偏將軍居左,這是故意給敵軍看的,不能而示之能。這是用來迷惑敵軍,掩蓋我軍真實意圖的。比如佯攻,穿插,迂迴等。 上將軍居右,這是能而是指不能。真正的可以殲敵的主力部隊,和主力部隊的意圖,都是不可以讓敵軍料知的。這樣才能出奇制勝。 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
這句講的是道德經軍事思想的第九個原則:仁義之師。 我軍主力部隊出擊,大獲全勝。敵軍大敗。 言居上勢,就是說,敵軍迫於無奈,接受了談判。在談判桌上,獲勝者一方,顯然就會言居上勢,握有談判的主動權。 而談判議和停戰的時候,要對敵軍的死傷,收殮敵軍陣亡將士的屍首,舉行喪禮。這樣,敵軍會更容易接受投降談判。 占有優勢,勸對方放棄抵抗,全體投降,儘早結束戰爭,仁義是關鍵。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這句講的是道德經軍事思想的第十個原則: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談判失敗,敵軍拒絕投降,負隅頑抗。這時候,且可不可有婦人之仁,放虎歸山,而是應該全殲敵人的有生力量。 為什麼殺人眾多?因為敵人被全殲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能不多嗎。 全殲之後呢,打掃戰場,替他們感到難過。 戰勝,以喪禮處之。
戰爭結束了。久違的和平,又回到了人間。 祭奠,紀念與緬懷我軍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給英雄們舉行喪禮。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對國民進行戰爭教育,和平都是鮮血換來的。 而下一場戰爭,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到來,忘戰必危,所以要有憂患意識。 附:《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戰勝,以喪禮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