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贵星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亨德尔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与巴赫被并称为巴洛克时代的两位巨人,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时代,留给后人以取之不竭音乐宝藏。他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5年他自己攒钱到意大利学习了三年的歌剧艺术,回国之后,成为了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个小地方,请假到了英国,不久即成为了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3年索性呆在了英国不回德国。翌年英国女王驾崩,身后无嗣,汉诺威选帝侯以远房亲戚身份成为英国国王。为了消除新英王对自己的怒气,亨德尔精心创作了一部《皇家水上音乐》来迎接英王登基,并重获英王乔治的赏识。1717年亨德尔定居英国,1726年加入英国籍。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三十二部清唱剧,5首頌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宗教音乐及音乐小品。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于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安葬于西敏寺教堂。
亨德尔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就是清唱剧《弥赛亚》,创作于处境艰难的事业最低谷时期。他早期的意大利歌剧,因为带有贵族风气,加上又是用意大利语演唱,难以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同年7月,他收到好友詹宁斯寄给他的三本脚本,即「扫罗王」、「弥赛亚」及「伯沙撒」。亨德尔悉心研究了这些剧本,为之深深感动的同時,心灵也再次接受了宗教的净化。他重新找到了创作的信心。1741年8月22日开始,他只花了24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令人耳目一新而又感人至深的旷世杰作。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时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湿透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这一段时,仆人发现他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向天,满眼泪水的喊著说:“我看到天门开了!”《弥赛亚》的首演在1742年4月13日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虽然这时候亨德尔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将首演办为公益演出,不带任何盈利性。当时的海报上写着“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尔舍医院的利益而演出”。结果这次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听众无不被作品所感染。很快,消息传到英国首都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为快。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由此,《哈里路亚》要站着聆听,便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演出而受损,国王甚至下旨,禁止出版和隨便演唱这部作品;每年只在春天演出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代表作品: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