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問題沒有看懂。 地效飛行器升力巨大是不是應該經濟省油。 蘇聯有能力解決這些艱難的問題, 而在輕工業和農業這些相對容易的領域遭遇一定程度的失敗, 是體制設計問題, 還是體制貫徹執行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革命之後的管理者不可能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心態, 朱元璋的革命團隊做不到, 剝皮萱草都嚇不住,列寧的革命團隊當然也難以做到不變質。 因為從革命的領導者到取代舊壓迫者的地位而變成壓迫者是那麼順理成章, 老頭子不乾兒子老婆也會逼他們那樣干。 這樣,在革命為人民服務的憲法不更改的前提條件下,多少官僚會盡心盡力維護為人民服務的憲法就值得慎重思考了。 (並非悲觀, 如果生產能力跨越了革命之初的短缺瓶頸,官僚豐衣足食不用擔心醫療教育養老問題之後, 會過渡到為人民服務的狀態。 畢竟,人之初,性本善嗎。 連狼下了崽也不會用來充飢果腹)。
我喜歡鄧小平站在稻穗上的照片, 能解釋很多過去無法解釋的難題。
————————————————————————————————
起飛重量495噸但卻擁有800km/h的高速 !
裏海怪物---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海軍的一次照相偵察中,發現了一架貼在水面上高速飛行的飛機,它正以不可思議的高度和速度行進,為此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裏海怪物”。裏海怪物,由於其名聲在外,人們很少知道它的真名或者項目代號,更多則是用“裏海怪物”、“Ekranoplan”來代替,它的真實方身份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大型地效翼飛行器,也叫地效翼船,系蘇聯KM系列地效翼飛行器。
蘇聯早於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同年,尤里耶夫展開有關研究。1935年,蘇聯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亦開始有關研究。二次大戰後,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只有蘇聯堅持下來。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製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里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後者則製造船隻。
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主要是軍事用途。它可以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工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透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
裏海怪物的起飛重量達到了495噸,比許多大型運輸機都要強上不少。美國現役最大的運輸機C-5銀河最大起飛重量也就只有379噸,與裏海怪物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根本無法與其作比較。雖然重量很重,但是裏海怪物的速度也是一點也不慢。
在蘇聯官方的測試中,裏海怪物不止一次飛出了每小時八百公里的高速,西方當時甚至有不少現役戰鬥機最快速度都比不過裏海怪物。得益於它八台強勁無比的引擎,裏海怪物航程足足達到了7500公里,遠超世界大部分運輸機與民航客機。
更為強大的一點是,裏海怪物還可以攜帶6具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執行完人員護送任務後,它還可以起飛去偷襲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可謂是戰爭多面手了。此外,因為其飛行高度很低,受限於地球曲率,戰艦攜帶的雷達對其探測距離很近,往往不到30公里,對於裏海怪物來說,三十公里幾乎是一眨眼就可以飛到的。
等到對手反應過來並準備攻擊時,裏海怪物早就完成了自己的攻擊任務並逃離對手反艦導彈射程了。在當時,裏海怪物對北約來說,幾乎是"無解"的,就連探測都很困難,更別提攻擊了,特別是英國,英國不可能在自己漫長無比的海岸線全部設防,必然會給裏海怪物可乘之機。
裏海怪物經歷過兩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另一次在1980年。第一次因海面大霧,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導致大浪拍打機身,最終失事。第二次的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但它為後續的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研發,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此艦總共建造2艘,但第二艘並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