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主席M.S.Raghunathan教授的正式邀請,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將出席2010年在印度召開的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並作一小時報告。在該大會歷史上,彭實戈院士是第一位被邀請作一小時報告的中國大陸數學家。國際數學家大會(ICM)由國際數學聯盟主辦,是全球數學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首次會議於1897年在瑞士蘇黎世召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一般四年一次。大會邀請各領域傑出的數學家(通常一個方向一個)在大會上作一小時學術報告和分學科分組會上(通常一個方向數個)作45分鐘學術報告。彭實戈院士獲此殊榮,一方面是對他研究成果的權威認定,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數學界的殊榮。 彭實戈院士在隨機最優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影響重大而深遠。彭實戈院士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的奠基性工作。他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證明了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解可以通過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解來表示。獲得了最優控制的一般隨機最大值原理,被認為是該領域“最近二十年來兩個主要進展”之一,被稱為“彭最大值原理(Peng’s maximum principle)”。彭實戈院士建立了非線性數學期望——g-期望理論並獲得與經典著名結果相應的g-上鞅分解定理和概率模型具有不確定性情況下的新的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創立了非線性期望下的G-正態分布和G-布朗運動的理論基礎,並將上述成果應用於研究動態金融產品定價和風險度量。以彭實戈院士為第一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九五”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數學”這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彭實戈院士現為國家973計劃“金融風險控制中的定量分析與計算”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 彭實戈的名字頗具傳奇色彩。彭的姓氏來源於廣東海豐一個紅色家族。提起這個地名,熟悉中國現代史的人會立刻想起一個名字——彭湃,彭實戈的母親是彭湃烈士的親侄女,彭實戈的外祖父彭漢垣,也是烈士。彭家滿門英烈,在大革命中犧牲了八個人。彭實戈出生時正值濟南戰役,身為解放軍團長的父親在戰火中給他起名“實戈”:荷槍實彈的戰士。而父親在勝利黎明前戰死濟南城下,沒能看到彭實戈並沒成為戰士,卻成為世界頂尖的數學家。 彭實戈生長在山東,68年插隊沂蒙山,71年推薦上山東大學物理系,沒能進他心愛的數學系(那年頭沒有個人愛好,一切由黨安排)。畢業工作後仍然痴迷於數學,由於一篇數學論文被賞識而調入山東大學數學系。83年赴法留學,研究隨機控制理論。三年裡跳過碩士,拿了兩個博士。回國後在復旦做過近兩年博士後,此後一直任教於山東大學。 彭實戈低調隨和,平實淡泊,在他的同學同事和學術界內頗具口碑。由於不善專營拉關係,2000年前後評中科院院士卻屢屢不上。由於彭的開創性結果在國外學術界的影響越來越大,2005年終於上了院士,儘管他最重要的結果是在90年前後做的。中國人的成果要等洋大人叫好才被承認,這也是中國學術界的一大奇觀。 除了留法三年,彭實戈都立足國內,他是少數立足本土的世界頂尖數學家之一。彭的研究領域極為抽象艱深,有趣的是他的結果在金融上卻有開拓性的應用。中國若有多一些像錢學森彭實戈一樣的海歸,則中華幸甚。
【轉貼】 彭實戈:中國金融數學的開創者 彭實戈簡介 1947年12月8日生,祖籍廣東海豐,出生於山東省濱縣。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數學與系統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金融研究院院長。長期致力於隨機控制、金融數學和概率統計方面的研究,在隨機控制理論研究領域,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他和法國數學家Pardoux教授一起開創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新方向,成為研究金融產品定價的重要工具。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3年獲山東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彭實戈對山情有獨鍾。他最喜歡的運動就是爬山。他的爬山與眾不同。不走大路,專走小路;不走已有的路,專走沒有路的路。他的妻子郝魯民說,剛認識彭實戈不久,他們與朋友一起去爬濟南東南部的大佛頭山,在旁人看來根本無法攀登的峭壁上,他硬是踩着石棱扒着石縫上了山頂,讓郝魯民在一旁看得手腳冰涼,膽戰心驚。他的學生吳臻記得,1999年到香港開會,會期很短,只有半天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彭實戈不去領略現代都市的繁華,不去感受維多利亞海灣的浪漫,卻和學生一起,攀上了太平山。在法國馬賽,在日本東京,所到之處他都要去征服幾個山頭。
在彭實戈的生活中,爬山幾乎就是他科研事業的演練,因為二者在審美境界上有着太多的一致性。
一封獨特的推薦信 不管是評選院士還是國家自然科學獎等等,彭實戈曾經得到過很多名家大師的褒獎和推薦,但是,最令筆者難忘的是第一封推薦信。那是一張顏色已經發黃的普通信紙,文字是手寫的,字跡甚至不怎麼工整。它寫於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之前,落款是名不見經傳的三個小人物,他們分別是彭實戈的中學、大學同學,上山下鄉時的“戰友”。信的言辭懇切樸實感人,向大會組委會鄭重推薦他們眼中的傑出人才彭實戈,信後附有一篇油印的論文《雙曲複變函數》。雖然當時並不能預料17年後彭實戈終於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但他們相信彭實戈的才華。
少年彭實戈活潑好動,愛讀書,愛追問,愛想問題,是老師眼中的“小天才”,然而他上中學時數學成績並不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少有些叛逆,在彭實戈看來,那些考試題目太簡單了,不費什麼力氣就知道了結果,他喜歡直接寫答案,可偏偏沒有過程就要扣分。彭實戈不習慣為考試而學習,他更大的興趣在於探索一個一個為什麼,滿足自己的求知慾。進入高中,他的閱讀視野日益廣泛,科幻小說、科普讀物、天文地理、文學作品等等,課上課下,如饑似渴,但和數學有關的知識格外牽動他的神經。讀了別萊利曼的《趣味數學》和華羅庚的《數學歸納法》後,他驚訝地發現,數學世界是一片燦爛星空,浩瀚無垠奧妙無窮,一天又一天,他陶醉其中樂而忘返。
然而,社會的動盪並沒有給他提供一個安靜有序的讀書環境。讀高二時,“史無前例”的運動開始了。大串聯,大批判,熱鬧過後他感到空虛無聊、無比迷惘。當他和幾個同伴悄悄躲進大明湖畔的山東省圖書館,翻開一部部厚厚的數學、物理學、經濟學、文學書籍(藉口大批判)時,心靈便安寧下來,外部世界的喧囂全被擋在了知識的大門之外。
1968年,彭實戈下鄉來到臨沂縣湯河公社程子河大隊的小東嶺村。耕地、插秧、除草、施肥、運石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種強體力勞動,對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彭實戈也不例外。然而,奇怪的是只要一摸起數學書,彭實戈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所有的勞頓都被一掃而光,看着看着就到了下半夜。春夏秋冬,一盞如豆的油燈,伴他度過小東嶺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
對他來講那時最大的問題是閉塞,周圍找不到可以討論數學問題的人。有一天讀書至深夜,解題遇到難關,他迫切需要找個人討論一下。忽然想起本縣還有一個喜歡數學的人,那人叫王志聖,在45公里外的另一個知青點。於是他覺也不睡了,決定去尋找“知音”。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唯一的辦法是徒步。夜幕下,彭實戈獨自一人,穿過一個個寂靜的村莊,越過一道道清冷的山梁,走了整整一個通宵,終於在清晨見到了王志聖。兩個人興奮至極,相見恨晚,越談越投機。回來時彭實戈又是走了一個通宵。這是插隊期間他唯一的一次“學術交流”。
下鄉前,彭實戈在濟南的舊書店裡,淘到一套三卷五冊的蘇聯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如獲至寶,簡直相依為命。下鄉兩年多的時間,他把這套書細細讀完。“我研究數學,絕不是一心想着非要得出一個什麼結果,只是隨着興趣的吸引……”隨着思考的深入,他開始對一些結論有了自己的懷疑,並設法通過論證來證實。鄉下幽暗的煤油燈下,科學研究的幼芽,已經不由自主地在彭實戈頭腦中萌發。
一篇決定命運的論文 1971年彭實戈被推薦來到山東大學物理系讀書。那時的學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課程竟然從初中講起,他只好仍舊以自學為主,有時是在點過名之後,從窗戶跳出教室去圖書館。三年時間,他大部分是在圖書館度過的。他讀了學校圖書館收藏的很多物理學和數學的經典著作,打下了紮實的知識基礎。雖然走了很多的彎路,但也有意外的收穫:思維不受拘囿,沒有清規戒律的束縛,還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而不必操心課堂的節奏。自學過程中,他逐漸發現自己更喜歡那些具有獨創性的東西,這種習慣貫穿於他的整個治學生涯。
有一天,他在圖書館裡讀完“熱力學”的一節後,忽然聯想到一個數學問題,冒出一個新想法。他非常興奮,認為這是數學界一個從未被人涉及的嶄新領域,這個發現將震動整個數學界。他為自己的新發現起了個名字——“雙曲複變函數”,並系統地寫了出來。這是他獨立思考的第一個結果,對他後來的數學研究道路產生過巨大影響,人們從其後的很多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風格。
彭實戈說:“對數學的眷戀是一種對美的追求。這個追求的過程有苦也有樂,有磨鍊也有考驗……”在這條道路上,彭實戈確是一波三折。大學時,他沒能到朝思暮想的數學系,而是被劃到了物理系。畢業後被分配到禹城縣廣播站任技術員,一年後又調到山東無線電廠當了供銷員,那個時代留給個人選擇的機會太少。雖然社會分配給他的角色屢屢與他鍾情的數學相去甚遠,但對數學那種執著的愛是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的。
有一天,他反覆修改的那篇論文《雙曲複變函數》,幾經輾轉,終於到了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張學銘教授手中。慧眼識才的張教授從中發現了這個年輕人與眾不同的潛質,立即向學校提出調彭實戈來山大工作。1978年春天,隨着祖國日益加快的改革開放的腳步,彭實戈來到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這不僅改變了彭實戈的命運,也為隨機分析理論的新篇章埋下了伏筆。
來自數學大師的掌聲 1983年,山東大學組織部分學者出國進修,數學系推薦了彭實戈。11月,35歲的彭實戈來到陌生的法蘭西。
在巴黎第九大學,彭實戈見到了國際著名數學家本蘇桑教授。為這次見面,彭實戈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做充分準備,然而,見面後,教授僅對他說:“我這兒有一部書稿,你可以拿回去看看,希望你能感興趣。”幾分鐘便結束了談話。
回到住處,他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稿。這是本蘇桑教授正要交付出版的書稿,完全用法文寫成,手寫體,而且是連筆,翻了幾頁竟認不出幾個字母來。這是著名數學家的頂尖著作,正像一座陡峭險峻的高峰。彭實戈查詞典,翻資料,夜以繼日地讀。
三周以後,再次去見本蘇桑教授,彭實戈呈上了自己的筆記,其中有對幾個關鍵問題提出的詳細意見及自己改進的結果和證明。本蘇桑教授翻閱了一下立即感到文章的分量,這位嚴肅的數學家滿意地笑了。由於本蘇桑教授的推薦,彭實戈越過碩士階段,直接攻讀博士,在本蘇桑教授的親自指導下學習和研究。一年以後,本蘇桑教授出版的書稿裡面,採納了彭實戈的意見和研究成果。
學習中,在完成導師布置的課題之餘,彭實戈又給自己出了不少難題,並且各個擊破。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他獨立提出了“含高頻振動的最優控制系統均勻化理論”。為了證明這個理論的科學性,準備博士論文時,他把這個發現作為第三個章節,巧妙地放在論文的最後,以接受專家們嚴格得近乎苛刻的評頭論足。
本來,他的論文嚴謹而又紮實,導師看罷也認為無懈可擊。如果節外生枝,專家們不予認可,勢必成畫蛇添足。但彭實戈更明白,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的全是有名的數學家,如果不是答辯這個難得的機會,一個普通留學生的新發現怎麼可能被如此眾多的一流學者關注呢?更何況他對自己的研究有着充分的自信。論文宣讀完畢,彭實戈的答辯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專家們對論文評價很高,特別對論文的第三章節大加讚賞。在法國留學三年,彭實戈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一個是巴黎九大的數學與自動控制三階段博士學位,另一個是普魯旺斯大學的“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論文答辯的過程給彭實戈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發現國際一流專家們所欣賞的,恰恰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富於開創性的結果,這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創造欲望。此後不到兩年,到1988年年底,他就得出了隨機最大值原理。專家們評價說,這個研究結果解決了20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隨機”與“確定”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以彭實戈的名字命名的“彭一般原理”、“彭最大值原理”以及他所開創的新領域: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即“巴赫杜(Pardoux)-彭方程”,在隨機分析、隨機控制和金融數學界已經獲得了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彭實戈曾十幾次被邀參加國際數學會議並作報告,他的論文被SCI雜誌引用達500多次,可以說,凡涉足這一領域的學者,無不從閱讀他和巴赫杜在1990年發表的文章開始。
那麼,什麼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它的意義何在?
從數學的角度看,世界的本質是隨機的,處處充滿着不確定性和隨機現象。經過科學家幾個世紀的努力,1942年數學家伊藤清開創了隨機微積分和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對隨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和研究。這個理論獲得了世界數學界的最高獎“沃爾夫數學獎”,被譽為“隨機王國中的牛頓定律”。但是,這個理論有一個重要缺陷,即只能根據現在的數據計算將來的可能狀態,而不能根據將來的風險狀態倒向地計算現在,這使得在分析、計算和處理很多實際問題時,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手段。半個世紀後,這個缺陷由彭實戈開創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彌補了。
彭實戈教授說,假使我們為將來設定了某個目標,那麼根據現在的能力、財力能否達到?如何達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實際上不是從現在向將來分析,而是由將來向現在推導,這就是倒向隨機分析。而通過策略的制定逐步把不確定性抵消,把風險規避掉,就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所要解決和計算的問題。圍繞這個主題,十多年來,他在概率論、隨機控制理論和金融數學領域獲得四項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都是在國際上具有突破性的基礎研究成果。
“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搭起了“隨機”與“確定”之間的橋梁,使人們可以用確定的策略、方法去解決隨機的不確定的問題,或把隨機的不確定的東西進行最優化處理。它所開闢的途徑可以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經濟生活的許多方面,去解決涉及計算機科學、金融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等領域國際學術界普遍關心的很多重要問題。
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誕生 1988—1989年,彭實戈在復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在復旦大學組織的控制論討論班上,一個主攻方向就是:怎樣解決擴散項含控制時的一般最大值原理,而它與線性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簡稱BSDE)又有着密切的聯繫。這期間,他為隨機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找到了奇特而又巧妙的解決辦法,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將自己的思考結果整理出來,並在討論班上報告了這個結果。後來,此文完成了一般隨機最大值原理的證明,次年在控制理論的權威雜誌SICON上發表,這是他第一次解決一個公認的長期未決的難題,並為解決BSDE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奠定了基礎。
1989年4月,他邀請法國著名教授巴赫杜來華訪問。有一天,他陪同巴赫杜先生遊覽豫園,坐在湖心亭的茶樓上,話題自然而然轉到他們最近幾天一直期望攻克的一個問題。晚上回到宿舍思考時,彭實戈感到問題仍茫然無緒,很早就睡下了。次日凌晨,早早醒來,不由自主又想起白天在九曲橋的茶樓上,巴赫杜強調的在要解決的問題中缺乏“強制性結構”。就在這時,靈感再一次光顧,他忽然感到,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中反而可能找到“強制性結構”!而這恰恰就是解決BSDE這個自己長期以來感興趣的問題的關鍵。他一骨碌爬起來,抓過紙筆就進行驗證,只幾分鐘,就有了結果。彭實戈激動萬分,當即打電話給住在招待所二樓的巴赫杜教授。教授似乎有些不快,拿起電話就問:“你知道現在才幾點嗎?”彭實戈說,“我知道,但我想我也知道怎樣證明BSDE的存在唯一性了!”教授說:“上來吧!”
之後,兩人聯名完成的這篇文章,發表在國外雜誌上,這標誌着被數學界專家一致稱為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誕生。巴赫杜教授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特別感謝彭實戈,他在發現這個隨機分析的新篇章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彭實戈因此寫下《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的一段往事》一文,以記錄這一歷史性時刻。 由於在隨機系統控制理論及應用研究中取得許多世界領先的成果,學術界對彭實戈好評如潮:國際著名隨機控制專家、加拿大教授豪斯曼認為,彭實戈的一般隨機最大值原理是當今世界“近十年來隨機控制理論的兩個最重要貢獻之一”;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獲得者里昂斯教授曾寫信給山東大學前校長潘承洞教授說,彭實戈“顯然是這一領域的帶頭人”、“開創者”;國際著名的“巴黎第六大學概率論實驗室”,曾經用一年的時間組織“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研討班”,稱彭實戈1990年發表的論文為“奠基性論文”,“解決了很多隨機專家想解決而一直進展甚微的問題”,“理論新穎而結果出人意料,值得為此開創一新領域……”他的成果使許多世界著名學者“感到震驚”!
1995年,彭實戈因“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中國金融數學第一推動人 彭實戈曾長期以為,數學是純粹的學術問題,他為其巨大的邏輯力量而傾倒,為常人難以領略的強烈美感而折服,這種力量和美感在彭實戈眼中是純潔而神聖的,吸引着他傾盡全力不懈追求。當一位法國金融學家告訴他,他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在金融上有很高的使用價值時,他甚至有幾分不悅,認為把他心目中聖潔的數學與金錢聯繫在一起幾乎是一種褻瀆。
抱着看個究竟的想法,他仔細研究了金融方面的有關資料,吃驚地發現,自己的成果確實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在金融經濟學中已有的一個著名模型正好就是一個倒向隨機微分方程,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Black-Schoies公式則是這個方程的解。這個公式每天都被用來計算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美元的風險金融資產的價格,而彭實戈的理論研究成果可以用來求解更一般和更複雜的情況下的風險金融資產價格。所以,彭實戈的理論目前被公認為研究金融市場的衍生證券定價理論的基礎工具,也被專家們稱讚為“有力而優美的工具”!
從此,彭實戈的基礎理論研究有了另一種重要意義和價值。
1993年,彭實戈派學生調查、了解期貨市場情況,他敏銳地發現了我國期權期貨交易中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當時絕大部分企業、機構對期貨、期權的避險功能了解甚少,在不清楚這種現代金融工具所隱藏的巨大風險以及如何度量和規避這種金融風險的情況下,便盲目投資,進行境外期貨期權交易。經過統計分析調查結果,根據交易規則,彭實戈預計我們的投資者每做一單交易,輸的概率大於70%,而贏的概率少於30%。根據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指操作次數越多,越能體現一般規律)可以斷定:從總體上講,這必然會造成我國資金的大量流失。
出於學者的社會責任感,他寫了兩封信,一封交給潘承洞校長,潘校長立即轉呈山東省副省長,另一封,遞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中,他陳述了自己對國際期貨、期權市場的基本看法,以及我國目前進行境外期貨交易所面臨的巨大風險,並建議從速開展對國際期貨市場的風險分析和控制的研究並加強對金融高級人才的培養。彭實戈還親赴北京,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領導當面表達自己的意見。後來,山東省立即停止了境外期貨交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很快發文,將彭實戈的建議信轉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採取相應措施,避免了我國金融資產的大量流失。自此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一直關心支持彭實戈在金融數學領域的研究工作。
將數學理論應用於金融研究,可以決定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流向,彭實戈越發認識到基礎研究成果對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指導作用。
1996年1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在北京召開專家會議,審議了彭實戈的報告,啟動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此項目由彭實戈任第一負責人,集中中科院、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20個單位的專家學者,向這一領域發起全面攻關。這是“九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列入管理和數學學科的唯一重大項目,也標誌着我國金融數學開始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金融數學是指用數學方法研究金融問題。早在20世紀初,國際上就有了金融數學的概念,但理論進展緩慢,直到1973年才有了重大突破。美國兩個科學家提出的Black-Schoies公式,被稱為“華爾街的風暴”、“華爾街的革命”。這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公式,解決了金融市場較規範情況下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問題。而彭實戈公式的提出,對不完全、不規範條件下的金融市場同樣適用。所以,彭實戈的文章被稱為“奠基性論文”,為金融數學理論大廈埋下了一塊重要的基石。在我國,金融學曾一直屬於文科,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彭實戈的理論建樹使中國成為這一領域的後起之秀,並躋身國際金融數學界的前列。多年來,彭實戈帶領他的學生們,在經濟、金融數學、控制等領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針對許多社會經濟領域迫在眉睫的問題,獲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國家有關專家、領導的高度評價。
金融數學課題的開展,不僅使基礎理論研究直接服務於社會發展,而且推動了金融數學知識的普及和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的培養教育。到目前為止,從山東大學金融基地畢業的碩士研究生69人、博士研究生26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4人、博士研究生33人,他們成為國家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如培養的博士陳增敬,是國內第一個在世界三大著名經濟期刊之一《數量經濟學》發表文章的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在彭實戈與他的長期合作者、國際著名金融數學家EL Karoui的推動下,從2006年開始,我國與法國聯合培養金融數學碩士的計劃已正式啟動。山東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與法國最好的11所大學進行合作,共同培養中國的高級金融數學人才。全國各地高校也相繼興辦起金融數學專業,金融數學在我國已成為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學科專業。 高尚的學者品格 彭實戈作為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一員,有種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感。這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彭實戈的姓氏來源於一個革命家族。他的生身父母都是廣東海豐人,就是那個第一次大革命中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地方。提起這個地名,熟悉中國革命史的人會立刻想起一個名字——彭湃,彭實戈的母親彭平,一位三八式老幹部,就是彭湃烈士的親侄女。彭平的父親亦即彭實戈的外祖父彭漢垣,是彭湃的三哥,也是一名烈士。彭家一門在大革命中犧牲了八個人。為了民族的解放和崛起,彭平和丈夫黃顯群一起追隨革命隊伍,轉戰來到山東。
1947年12月,彭實戈呱呱墜地,當時父親黃顯群正衝鋒陷陣於解放濟南的戰場。雖然已經身為團長,卻常常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指揮,深受官兵愛戴。戰火中,得知兒子在惠民誕生,讓其隨母姓,取名為“彭實戈”,意為要繼承彭家烈士的遺志,做一名老老實實的戰士,這名字寄寓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感情和期望。然而,還沒來得及見上愛子一面,父親就倒在了黎明前的槍林彈雨中。從此,黃顯群的名字,和無數烈士的名字一起,銘刻在濟南戰役舊址——解放閣巨大的碑牆上,銘刻在新中國誕生的歷史中。
父輩的流血奮鬥,為彭實戈血液中注入了特殊的基因。生於戰亂,長於憂患,他們這代人的人生註定不可能瀟灑浪漫,註定要有解不開的理想主義情結。
談起彭實戈,下鄉時的摯友陳家驊(現為濟南市中醫醫院教授)說:“他的心地非常純淨,纖塵不染,可以說超凡脫俗。”他並非只能讀書,再苦再重的農活,也樣樣拿得起,幹活從不惜力氣。臨沂地處山區,蓋房、修路都離不開石頭,而從山上往下推石頭,用獨輪車,一次上千斤,是種技術、體力要求都極高的活,當地也只有真正的壯漢才能駕馭,彭實戈卻成為為數不多的幾個能駕馭獨輪車的知青之一。
有一次,公社的草料棚突然失火,火勢很猛,已經燒上房頂。彭實戈不由分說登上房頂打火。忽然,一股火苗猛然躥出,他一腳踩空,竟然墜入已成火海的屋中。周圍的人立即驚得目瞪口呆,怕是凶多吉少了!誰知,少年時的體操功夫此時大顯神通,只見彭實戈像撐雙槓一樣,雙手撐着房梁一個魚躍,翻出火海,眾人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村裡的人們發現,這個樸實隨和,早上有時睡不醒的孩子,不僅幹活能吃苦,關鍵時刻還真不含糊。
彭實戈的博士生、現任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的胡金炎教授說:“不論是做人、做事、做學問,彭老師全沒有絲毫功利之心。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彭老師,應該是‘高尚’。”
1986年,在法國的留學生活即將結束時,彭實戈的導師、同事非常希望這位才華橫溢的學生能夠留下來,很多國外機構也在打他的主意。彭實戈當然知道國外生活條件、科研環境優越,但像以往一樣,他考慮問題的角度絕不會從個人得失出發。所以,學成回國,對於他來講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了。1993年,彭實戈獲得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得到獎金5000元。這是他獲得的第一個大獎,也是第一次一下得到如此“巨款”。當時,恩師張學銘教授剛剛去世不久,彭實戈一聲不響,把獎金全部寄給了已調到浙江大學的張師母。他沒對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妻子也是多年後在一次談話中偶然得知的。
中科院數理部常務副主任許忠勤院士說:“很長一段時間,數學界不了解他。他只追求學問,不追求其他。他工作做得不錯,但從來不張揚,也不爭名利,把有些事看得很淡。”申報金融基地博士點時,需要很多專家投票。有人建議他給熟悉的專家打個招呼,因為大家都會這麼做。彭實戈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打電話?如果不夠格,專家們就不會投票。如果夠條件,還需要打招呼嗎?
1998年彭實戈獲得教育部、人事部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2003年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2005年12月,彭實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絲毫沒有自得,卻認為其實更應該警惕:“‘院士’稱號本身並不推動你的學術發展,反而可能會因為你有‘名’,到處做‘事’,而荒廢了‘實驗室’,中國也不是沒有這種例子。中國目前學術氣氛比較浮躁,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
2004年9月2日,中共山東大學委員會做出決定,在全校開展向彭實戈教授學習的活動,彭實戈的言行,使山大師生懂得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應有的學者品格與做人準則。 胸中自有千山萬壑 彭實戈這代知識分子,是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學者,他們既有傳統意義上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具備這個時代獨有的特徵。他們不是書呆子,也不是苦行僧,假使上帝格外恩賜給他們多於常人的時間,他們的人生會更加精彩。
彭實戈多才多藝。少年時代,他是學校體操隊成員;大學裡,他是學校排球隊的主力二傳。他喜歡爬山、游泳,也會半夜起來為中國足球隊助威。不太忙的時候,周六上午他會跟學生一起打排球、羽毛球、跳繩、滑旱冰。節假日與學生聯歡,一曲《喀秋莎》,雄渾高亢,餘音繞梁,讓人驚嘆竟是如此漂亮的男高音。他喜歡博覽群書,哲學、史學、文學無所不涉。他甚至對繪畫也頗有研究,每次去法國,都要到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去參觀。在意大利藝術中心,仰觀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繪畫,俯視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他會久久駐留,就像鑽研他的數學理論一樣的認真。
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從小就親這位彭叔叔,直到他們上了大學,他與他們躺在草地上看大樹,拿着倒立看雲彩,和泥,堆沙,打水漂,所有的遊戲都是那麼在行。那幅在黃河邊玩沙的照片,看得出他玩起來也像演算方程式一樣的投入。
彭實戈說過,“越是尖端的東西,越需要深廣的基礎,到最高層次,學問都是相通的。胸中有了千山萬壑,音樂家可以彈奏高山流水的曲子,畫家能畫出江山多嬌的畫卷,詩人能夠寫出蜀道難的詩句。”事實證明,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習,廣博的興趣愛好,為他的發展打下了寬厚的基礎,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同行評論說,彭實戈的思路之所以與眾不同,是由於他受過物理學的訓練,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不同於單純的數學家,道理就在這裡。
作為一名成功的數學家,彭實戈已經占領了數學世界的某個制高點。此時的他對數學依然是一往情深,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是,在一個偏遠僻靜的地方,搞研究,教學生,繼續在這個魅力無窮的領域裡攀登。只要能和美麗的數學在一起,一生都無怨無悔。 2008年04月25日《人物》雜誌 作者 王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