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三峡大坝工程由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已经动工上马。国内到处充斥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欢呼声。而德国知识界、科学界、新闻界却对中国这一惊世之举抱着冷静的批评态度。
记得刚到德国不久,看了德国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中国河流的专题片。专题片以当时全国人大会议讨论修建长江三峡大坝为开端,对中国的河流现状,进行了点、面相结合的报道———祖祖辈辈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人们,将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故地,成为移民;伴着长江而诞生的文化古迹 ,将随着大坝的建成而沉入水底;许许多多的河流成了工厂肆无忌惮的排泄处,泛着白色泡沫、绵延几十公里的河水,中毒的鱼儿漂上水面;大片被化学废水染红的江水,连牛喝了都倒地身亡......
拍片人并没有自己站出来表明观点,而是通过一幅幅翔实的画面来说明问题。毫无疑问,对建长江三峡大坝,对中国不顾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拍片者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倒下了,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 、草木等等。河流是盘古的血脉。拦河筑坝,无疑是断其血脉!它将带来气候变异、旱涝、地震、物种绝迹等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患,将无法弥补,贻误子孙后代。这可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血脉啊!
难道,“高峡出平湖”是错的?难道,我们是在做前对不起祖先、后对不起子孙的事?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釜底抽薪、缘木求鱼、饮鸠止渴?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
我怀着一颗热烈的心,把这一切变成文字,投给国内有关部门,希望决策部门能注意到国外对这一工程的客观看法。那时,我还压根儿不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坚持真理的黄万里先生,为阻止三峡大坝上马而奔走呼号,抱憾离世。
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曾介绍过养育了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河流。人类的文明都是伴随着河流而产生的。中国的黄河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些孕育了人类文明的河流,有的被污染,有的已近断流,有的更因战争的蹂躏而面目全非。而莱茵河,这条发流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荷兰,全长1320公里的河流,千百年来,孕育了欧洲繁盛的文化,灿烂的文明,为什么没能在历史教科书上留下应有的一笔?
有位德国人曾经十分羡慕地对我说:“中国有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两大河流——黄河和长江。哪像德国,一条河流还得跟那么多国家分享!”
可就是这条跟人分享的河流,德国人把他视为“父亲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而我们中国呢?如今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美景吗?
当然,那天陪海云、民鸣游莱茵河,我们的话题丝毫没有涉及到这些。
那天天气有些阴。莱茵河上风挺大。我们坐在供有暖气的船上,隔着大大的玻璃窗,尽情享受着眼前的良辰美景。
海云和民鸣都是非常自觉、生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为了更好地尽地主之谊,我和民鸣在海云动身前,曾特意为她拟定了一个行程安排。
原本我打算先到荷兰去跟两位碰头,顺便带孩子跟两位一道去看看梵高博物馆,然后,再接两位一起到德国。但因临时有要事,不能前往,便热情邀请她俩按行程计划到德国来。海云民鸣一商量,决定争取当天从荷兰往返,以免给我添麻烦。
我很清楚,一天往返,是绝对不可能按计划从容游览莱茵河的。
海云第一次来德国。不游莱茵河,哪能算到了德国?总不能万里迢迢来一趟,只跟我“亲切见面”几小时吧?说到底,我们又不是国家元首,见面时间需以分钟和小时来计算。
这样,两位带着个荷兰“护花使者”,在我的邀请下到了德国,有了我们这段愉快的莱茵河之旅。
让我们略觉遗憾的是,与我们一道编《与西风共舞》小说集的另一位重要编辑桑妮没能来,与我们一起做这次莱茵之旅。相信,今后肯定会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