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总是有趣,比如你以为爱因斯坦就是那个站在黑板前写着 E=mc² 的科学巨匠,然而某天你忽然翻开他的私人日记,发现他其实对中国人说了一些不那么科学的话。这就好比你一直在追捧某个偶像,结果某天看到他在朋友圈里,说你长得像歪瓜裂枣。你会不会立马跳脚骂娘? 根据公开资料,爱因斯坦其实在公开场合对中国文化颇为尊重,特别是儒家思想。他赞同儒家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稳定有益,并认为中国哲学重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颇有不同。 但1922年他去日本讲学途中,短暂停留上海,并在日记里写下了对中国社会的观察。2018年,《爱因斯坦旅行日记》出版,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在日记里形容中国人“勤劳但愚钝”,甚至“更像自动机,而不是独立思考的人”。还评价中国男人和女人“难以区分”,女性“不具吸引力”,最后还忧虑中国人口增长,甚至说:“如果中国人能成功排除其他种族,他们将不可阻挡。”
这话听着就像是西方旧时代的刻板偏见。问题来了,爱因斯坦到底是科学巨匠,还是个带着偏见的普通人?况且,带着妻子在上海“雾里看花”,没有机会走近中国女人,而得出 “缺乏吸引力”的印象,似乎说得过去。请察看以上照片里那些和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中国女人,您说她们有魅力吗?再细察那些男人,您觉得他们和照片里的女人看上去差别很大吗? 说句题外话,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听毛和周在1949年前后的讲话录音,如果闭上眼睛,您不见得能马上辨别是男声还是女声。对不? 私人日记往往是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而非经过修饰的外交辞令,最好留给家人惠存,没有必要公开出版。这一公开发表,如果“丑化”是他自己的同胞,还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谅解,甚至欣赏。正如鲁迅给中国人刻画的丑陋肖像——阿Q,竟得到毛泽东及其国人的欣赏和追捧。但是,爱因斯坦是在“侮辱”别的民族,而且是侮辱一个优秀的民族,是可忍孰不可忍?难怪,他的辱华言论招来了国内外华人一片骂声。不光骂他的娘,还把他的人品连同他的《相对论》都骂得一文不值。 爱因斯坦的日记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某些问题上,也会有狭隘的认知。但辱华与否,不仅取决于历史人物的言论,也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塑造民族形象。 与其跳脚骂娘,不如让世界看看,我们的形象和气度究竟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