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 《紫钗记》之《剑合钗圆》 – 任剑辉 白雪仙 (1959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h3fmtWkdQ 《紫钗记》之《剑合钗圆》 – 龙剑笙 梅雪诗 (1977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Ge1vtBZZE 雾月夜抱泣落红 险些破碎了灯钗梦 唤魂句频频唤句卿须记取再重逢 叹病染芳躯不禁摇动 重似望夫山半崎带病容 千般话犹在未语中 担惊燕好皆变空 …… 眼前闪现的是憔悴凋零的佳人,欲哭无泪的才子,耳边回荡的是饱含无限血泪深情的悲歌,如何方能不教人黯然泪下? 这是粤剧《紫钗记》第七折《剑合钗圆》中的一段唱腔,也是整部《紫钗记》中最精彩的华彩唱段,感人至深,无以言表。因为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粤剧中再也没有能出《帝女花之香夭》之右者,直到我听到了《剑合钗圆》的这一段,看法才开始发生改变。《香夭》一段,配乐的是古曲《妆台秋思》;而《剑合钗圆》,配的旋律则是琵琶古曲《浔阳夜月》。显然,后者的哀婉缠绵的旋律更能打动我的心扉。这首古曲《浔阳夜月》,后来经柳尧章先生改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 《紫钗记》和《帝女花》,同为粤剧大才子唐涤生先生之惊世杰作,而且,都是唐涤生为任剑辉与白雪仙二人所量身定做。在粤剧舞台上,才子佳人的戏,至今仍无出任白二人之右者。《帝女花》抒发的是明代亡国公主的千古遗恨,而《紫钗记》悲叹的则是唐代落难郡主的人生坎坷,唯一不变的,唯有贯穿其中的那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关于粤剧《帝女花》,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惊世情缘帝女花》,对其故事多有介绍(参看http://blog.creaders.net/Michael/user_blog_diary.php?did=37380)。这里单说一部《紫钗记》。 《紫钗记》是唐涤生根据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的《紫钗记》改编而成。而汤氏的作品,最早的出处则是唐代文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征,一作子微。唐代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官至翰林学士,员外郎。其传世之作《霍小玉传》,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小说中的压卷之作。故事描写了歌妓霍小玉和陇西才子李益的爱情悲剧。李益在长安与霍小玉相恋,后来李益以书判拔萃,授郑县主簿,临行向小玉发誓偕老,归家后即变心易志,另娶贵族之家的表妹卢氏。小玉相思成疾,沈绵不起。侠士黄衫客激于义愤,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悲愤交集,痛责李益,气结而死。冤魂化作厉鬼,使李益夫妻不和,终身受到猜疑与嫉妒情绪的困扰。作者以最大的同情,把霍小玉塑造成一个温婉美丽,受尽封建社会压迫淩辱而不肯屈服的悲剧形象。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这一点,与同为唐代文人的元稹在《莺莺传》中为张生抛弃崔莺莺的负心背义而辩护是截然不同的。《霍小玉传》这部传奇作品,达到了中唐小说创作的顶峰,后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明代文人胡应麟在其著作《少室山房笔丛》中称赞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现代文学家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也评价说唐人小说中写的最优美者,要属蒋防的《霍小玉传》,情绪的凄楚,另读者莫不酸心。 有意思的是,因为蒋防在《霍小玉传》中描写李益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又说韦夏卿为其“密友”。因此后人多加以附会,认为蒋防笔下的男主角即是唐肃宗时宰相李揆族子,著名诗人李益。鲁迅在《稗边小缀》中评论《霍小玉传》说:“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 汪辟疆在《唐人小说》里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其实小说家大多狡黠,往往喜欢故作虚实。倘若真个去穿凿附会,便是上了当了。 及至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根据蒋防的这部《霍小玉传》的故事创作出了戏剧《紫钗记》--在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便是流传于江浙一代的昆剧,所以汤显祖的这部《紫钗记》也是以昆剧的形式出现的。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紫钗记》和《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几部剧本,便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并称为“临川四梦”(亦名“玉茗堂四梦”)。汤显祖的《紫钗记》全剧一共有五十三出。它与《霍小玉传》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汤显祖将《霍小玉传》原作中的李益负心背义,改成了奸人逼害被迫分离,并将原作的悲剧结局改成了最终幸福大团圆的才子佳人故事。《紫钗记》的剧情概述如下: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后遇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夫贵妻荣。与《霍小玉传》的批判精神一致但着眼点不同,《紫钗记》这部戏剧作品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因为《紫钗记》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虽然使得其更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霍小玉传》原作那种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力量也因此相应的降低了不少。其实,在《紫钗记》之前,汤显祖另有一部《紫箫记》传世,情节与《紫钗记》大抵相似,唯情节更为简单,最关键的区别则在于《紫萧记》中欠缺了“紫钗”这个极其重要的戏剧元素。所以,及至《紫钗记》一出世,《紫萧记》也就不复再为人上演了。 1956年,一代粤剧鬼才唐涤生在汤显祖原著的基础上,将昆剧《紫钗记》加以改编,搬上了粤剧舞台。唐涤生,祖籍广东中山,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38年因日寇侵略而流落香港,加入其堂姐夫粤剧名伶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最先负责抄曲,稍后转为编剧。不久就写成第一部粤剧作品《江城解语花》,由素有粤剧“小生王”之称的白驹荣(即白雪仙之父)主演,从此开始其粤剧创作生涯。传闻这时期唐涤生曾拜粤剧名家南海十三郎为师,苦心钻研,融会贯通,自创风格,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师。1942年,唐涤生与擅长舞蹈的上海京剧名伶郑孟霞结婚,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开始广泛吸收京剧中的各种元素,将其运用到粤剧中去,写出了不少名作,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粤剧名家。几乎当时所有的粤剧名伶均演出过他编撰的剧本,其中包括薛觉先、马师曾、陈锦棠、芳艳芬、红线女、邓碧云、何非凡、麦炳荣、吴君丽、罗艳卿、任剑辉、白雪仙等等。唐涤生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六月雪》、《程大嫂》、《洛神》、《春灯羽扇恨》、《一入侯门深似海》、《艳阳长照牡丹红》、《白兔会》、《香罗冢》、《双仙拜月亭》、《醋娥传》等等,深受听众喜爱。1956年,任剑辉,白雪仙与唐涤生合作,并罗致著名武生靓次伯、丑生梁醒波等人,成立“仙凤鸣剧团”,演出一系列改编自元代杂剧,明清传奇的剧本,共同谱写下了香港粤剧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章。这一时期所创作的《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再世红梅记》等更是脍炙人口,传诵数十载不衰,成为了粤剧艺术的经典瑰宝。1959年9月14日晚上,唐涤生到香港利舞台出席观看“仙凤鸣剧团”首演自己的新剧《再世红梅记》。演到第四场《脱阱救裴》时,他不幸脑溢血遽发,晕倒席上,送往医院抢救不治,于翌日凌晨溘然与世长辞,死时年仅四十二岁。根据江湖传说,《再世红梅记》首演前夕,避世多年的南海十三郎好不容易在唐涤生这位亦徒亦友,唯一知音的苦心劝告下,终于决定清醒为人,愿意与他再次合作,在粤剧界再创一番事业。却不料《再世红梅记》首演当天却传来唐涤生英年早逝的噩耗,南海十三郎无法接受爱徒诀别之事实,从此,他不愿再清醒,再度披上“疯人”衣,数次出入精神病院,最后饥寒交迫、心力交瘁,冻死街头。惜哉痛哉! 唐涤生短暂的一生奋笔不辍,一共创作了446部粤剧作品,在粤剧发展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并带领粤剧进入了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这种成就,即使是和西方古典音乐的诸位大师相比较,也是不遑多样的。唐涤生大力倡导戏剧的文学性,力求剧本曲调旋律优美,曲词流畅典雅,重视情节紧凑有戏,人物刻划传神,以情动人,以戏感人。即如“画栏风摆竹横斜,如此人间清月夜。愁对萧萧庭院,叠叠层台。黄昏月已上蟾宫,夜来难续桥头梦,飘泊一身,怎分派两重痴爱?不如彩笔写新篇,也胜无聊怀旧燕,谁负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再世红梅记》之“脱阱救裴”);又如“携书剑,滞京华。路有招贤黄榜挂,飘零空负盖世才华。老儒生,满腹牢骚话。科科落第居人下,处处长赊酒饭茶。问何日文章有价?混龙蛇,难分真与假。一俟秋闱经试罢,观灯闹酒度韶华,愿不负十年窗下。”(《紫钗记》之“灯街拾翠”)如此这般绝世风雅的辞藻,不遑多让唐宋诸贤专美于前,又怎么个能不令人魂销心醉?唐涤生之诗书才气由此即可尽知也! 粤剧《紫钗记》于1957年8月30日由任剑辉与白雪仙在香港利舞台首演。另一部唐氏的代表作《帝女花》也是在这一年首演的,这一年真是让广大粤剧戏迷们大饱了眼福。《紫钗记》故事讲述唐代陇西才子李益赴长安应试,流寓长安新明里,趁良宵观灯,携友持桃柬寻访故霍王家小女霍小玉。途中恰遇当朝权贵卢太尉之五女燕贞,燕贞慕益之才,对其一见倾心,便暗示父亲招李为东床快婿,种下李、霍二人分离的祸根。李等游至胜业坊,途中拾获小玉遗下的紫玉燕钗,并以钗定情。他得友人崔允明鼓励,直访霍小玉求亲,当晚二人即结为百年之好。二人新婚之时,正是李益高中状元之日。卢太尉特意下令新及第进士等人均要上门拜见,希望趁此安排婚事,偏偏李益却没有前往,因而卢太尉借故将他远庶塞外参军,断绝李霍二人音讯。李益一去三年,小玉思夫成病,生活日渐艰难,还要时加接济潦倒的崔允明,家资变卖殆尽,最后不得不命侍女浣纱将紫玉钗也变卖了。卢太尉逼李益之好友韦夏卿与崔允明为媒。崔为报小玉之恩而死于卢太尉棍棒之下,韦畏于卢太尉淫威违心应承为媒。三年期满,李益被召返长安,卢太尉欲再招李益为婿,便施以奸计,不许李益回家,并暗中买下小玉出售的紫玉钗,向李益诈称小玉已另嫁他人。李益见钗在情亡,不愿再娶,意欲吞钗拒婚。卢太尉以李益诗句“不上望京楼”有谋反之意当诛九族相威胁,逼使李益与女儿燕贞成婚。小玉闻讯悲痛欲绝,在佛寺尽诉冤情,巧遇黄衫客,并得黄衫客之助,得与李益重逢。两人冰释前嫌,李益为小玉将紫钗重新插戴,以证旧盟。卢太尉得悉此事后勃然大怒,李益再度被太尉爪牙捉回逼即日与燕贞成婚。小玉再得黄衫客之助,头戴珠冠身披凤霞冒死闯入卢府据理争夫。太尉以小玉闯席论罪,欲对小玉施以棒打之刑。关键时刻黄衫客赶到,表露其四王爷的身份,怒斥太尉作恶作端,革去其官职押下牢狱问罪。下令再点花烛,让李益与小玉联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粤剧《紫钗记》全剧一共分为八折,分别是《灯街拾翠》,《花院盟心》,《阳关折柳》,《典卖珠钗》,《吞钗拒婚》,《花前遇侠》,《剑合钗圆》,《论理争夫》。粤剧剧本首演时沿用汤显祖《紫钗记》最后一出的回目《节镇宣恩》。其后仙凤鸣剧团于1968年重演此剧,才由叶绍德先生提议把回目改为 《论理争夫》,由此突出了霍小玉忠于爱情不畏权贵的精神,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唐涤生的创作生涯里,不可不提的两个人就是任剑辉与白雪仙。他们三人同组“仙凤鸣”剧团,上演了无数唐涤生的惊世作品。而唐涤生笔下的才子佳人,更是为任白二人所量身塑造,也唯有任白二人方能演的出神入化丝丝入扣不着痕迹。任白于1959年将《紫钗记》搬上了黑白银幕,1977年,任白二人的弟子龙剑笙梅雪诗再次将其拍摄成了彩色电影。都说龙梅二人是任白的得意门生,也是最得任白真传的人。然而仅以电影观之,龙梅仍然是要逊色任白多多。即以《紫钗记之剑合钗圆》为例,任白二人唱得有张有弛,一举手一抬足,无不拿捏得恰到好处,配合得丝丝入扣,扣人心弦。而观之龙梅二人的表现,我觉得总是有一种“很赶”的感觉。似乎是想通过快,来表现紧张激烈的冲突气氛,结果却是失去自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梅雪仙,似乎激愤有余而悲恸不足。当然这也是一种抛开窠臼的演绎手法,然而我还是喜欢白雪仙演绎的那位令人为之潸然泪下的娇弱红颜。另外,由龙剑笙饰演的才子李益,也是一副青春年少的义气书生摸样,对戏剧人物形象把握不到位,缺乏任剑辉那种边关戊边三年饱经塞外风霜更兼奸人迫害而郁郁不得志的落拓书生形象。也许,这也只能怨是容貌天生了吧。 《紫钗记》 第七折 《剑合钗圆》 (节选) (小玉朦胧隐听唤介,秃头反线二王板面唱)魄荡魂摇,愿泉台埋恨痛,是谁个哭声惊恶梦。 (李益喊白)小玉妻,是十郎唤你呀…… (小玉哭介) (李益接唱)三载隔別,冷落梁园凤,至令爱妻病态沉重。(白)小玉妻,我若非及时而归,恐怕今生再无相见之日矣, (小玉反线二王上句)相思一载减容光,重结燕巢悲断梦。三载不回,怕拱木敛魂埋芳塚。 (黄衫客乙反木鱼)且把薄情人交付与多情种,更将美酒斟来满玉盅。十郎应把醇醪奉,远胜当归药味浓。(拈杯递与李益白)十郎,药须能治病,但唯酒可消愁,一场结发夫妻,你奉上一杯小赔不是,俺告退了。(示意老夫人白)老安人呀,你们都回避呀…… (黄衫客与老夫人纱紗同下介) (李益喊白)小玉妻,我望你饮过此杯,就算十郎向你陪还不是。 (小玉执杯悲愤白)君虞,君虞,妾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矣。(掷杯于地昏介) (李益急将小玉扶坐于小桥之上哭叫小玉介) 小玉……小玉…… (李益起古调《浔阳夜月》唱)雾月夜抱泣落红,险些破碎了灯钗梦。唤魂句频频唤句卿须记取再重逢。叹病染芳躯不禁摇动,重似望夫山半崎带病容。千般话犹在未语中,担惊燕好皆变空。(喊白)小玉妻,小玉妻…… (小玉迭惘接唱)处处仙音飘飘送,暗惊夜台露冻。仇共怨待向阴司控。听风吹翠竹昏灯照影印帘栊。(序白)雾夜少东风,是谁个扶飞柳絮? (李益序白)小玉妻,是十郎扶你呀。 (小玉白)唉……生不如死,何用李君关注。 (李益接唱)愿天折李十郎,休使爱妻多病痛。(序白)剑合钗圆,有生一日都望一日呀。(续唱)并头莲曾亦有根基种,权势尽看轻只知爱情重,与你做过夫妻胜梁鸿。 (小玉接唱)坟墓里可尽失相思痛,憎哭声喊声将霍小玉叫回俗世中。(序白)生生生,我虽生何所用呢……(续唱)你再配了丹山凤,把白玉箫再弄。则怕你红啼绿怨,由来旧爱新欢两边也难容。祝君再结鸳鸯梦,我愿乞半穴坟,珊珊瘦骨归墓塚。 (李益接唱)云罩月更迷濛,是谁个误泄风声播送,瑶台未有奇逢。 (小玉序白)你既非负心,胜业坊与太尉府都只是一街之隔,你胡不归来呀…… (李益啾咽接唱)泪穷力竭俨如落网归鸦困身有玉笼,一朝翅折了怎生飞动。 (小玉序白)谁信你!想你见我变卖头上紫钗,都已知我今非昔比。我想那卢家小姐,(接唱)佢在你乘龙日半绕盘龙髻插玉燕钗,腰肢款摆上画阁中,投怀向君弄髻描容。佢斜泛眼波,微露笑窝,将君轻轻碰。紫玉燕珠钗不惜千金买来耀下威風。(白)你又可知新人髻上钗,会向旧人心上刺。 (李益接唱)郎未变爱,针锋相迫刺郎末免阴功。 (小玉悲愤接唱)我典珠卖钗,以身待君,我盼君望君,醉君梦君,你到今竟再婚折害侬。 (李益接唱)盟誓永珍重,我未负你恩义隆,枕边爱有千斤重,大丈夫处世做人应知爱妻兼尽忠。 (小玉觉奇白)真嘅? (李益白)系哩…… (小玉白)哼……(接唱)既尽爱何以未洁身自重。 (李益接唱)咪再错翻醋雨酸风,当知衷心隐痛。 (小玉薄怒接唱)侯氏报消息那有不忠。 (李益接唱)经拒婚催恶梦。 (小玉愕然接唱)未信君你入贅绣阁,敢拒附凤与攀龙。 (李益接唱)十郎未惯同床異梦,更忆小玉恩深重。 (小玉渐软化介接唱)柳底间有摺摺薰风,且听君将爱颂。 (李益接唱)日挂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序白)千差万错,错在我吹台赋诗,有“不上望京楼”之句呀。 (小玉白)系呀? (李益续唱)佢便借诗中意谣言惑众,有心逼我乘龙。玉燕钗又再相逢,我誓死不向权贵附从,吞钗拒婚拼命送。 (小玉序白)哦……十郎十郎,你可曾为我真个吞钗拒婚,不慕权贵啊? (李益白)正是。 (小玉白)十郎,你若是真情,以钗还我。 (李益从袖里拈出紫玉钗交出小玉介) (小玉拈钗惊喜交集接唱)自钗燕失春风,憔悴不出众。我再将紫钗弄,渐露笑容。(玩钗自得介)(续唱)玉洁冰清那许有裂缝,今宵压髻有紫钗用。(序白)浣纱,浣纱,你快取镜奁脂粉,待我从新插戴啦。 (浣纱拈镜奁脂粉上,将脂粉摆好捧镜介) (小玉对镜手慄慄不能插钗介) (李益代小玉插钗序诗白)飘香云鬓玉钗风。 (小玉诗白)人面烛光相映红。 (李益诗白)別后铅华今始见。 (小玉诗白)岂无膏沐为谁容。(接唱)(催快)对烛添妆幽香暗送。 (李益拈镜接唱)镜破重圆斜照玉凤。 (小玉接唱)月容花色倦眼惺忪。 (李益接唱)淡抹胭脂为你描容。 (小玉照镜接唱)自君爱顾照耀玲珑。 (李益接唱)笑倚花间欲迎春风。 (小玉喘息背李益悲咽吊慢接唱)病喘花间怕君见病容。 (李益白)伏望捧心有病因郎减。 (小玉白)但愿长留粉蝶抱花丛。 (李益接唱)晚妆淡素丰姿绰约艳如绝世容,欲见珠钗今生今世莫叹飘蓬。 (小玉接唱)三载怨恨尽扫空,双影笑拥不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