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 中国,为什么有人不知足?
作者:老幺
最近有一种说法,中国成为世界领导人朝圣的“外交麦加”,原因是中国先后在6、10、11三个月主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中国—东盟峰会”, “中国-非洲峰会”,几十位外国领导人会聚中国。在接下来的2008年,2010年,中国更将迎来奥运会、世博会,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这段故事如果记入史书,一定是“威哉圣君,英明神武,泽被海内,威震番邦,诸侯来朝,远近臣服…”就差一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以说,中国确实是处于“盛世”!
“盛世”,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国富民强、安定团结。这不,
相对毛泽东时代,中国是富了;
相对鸦片战争时代,中国是强了;
相对抗日战争时代,中国是安定了;
相对军阀混战时代,中国是团结了。
但是许多中国人依然不满意。这么说吧,一个没见过电灯的人,也许可以一辈子生活在蜡烛下;然而一旦他见过电灯,用过电灯,他就不愿意回到蜡烛时代。
现在的中国,就是处于这么一个时代:国家进步很大,“诸侯来朝,远近臣服”,纵向比可以说是处于“盛世”,然而许多人依然不满意,因为这些人见过电灯,或者知道电灯。他们会说,为什么别的国家有电灯,我们就不能有电灯?哪怕我们现在的蜡烛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最亮最美最香的蜡烛,只要我们的邻居用电灯,我们就气短三分,就不会觉得处于“盛世”。
从这个角度来说,纵向比的“盛世”可以说是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横向比。“盛世”的意义就要在于,在邻居用蜡烛的时候,我们用电灯;然后教邻居用电灯。
那些横向对比并非“盛世”、而纵向感觉“盛世”的国家,为了维护“盛世”的虚名,就不会让国民见到电灯,甚至不让国民听说电灯,或者设法让国民对电灯产生误会甚至害怕心理,比如宣传用电灯会触电身亡,太小的孩子不应该用电灯等理论。
这些“盛世”多半是封闭的、保守的,拒绝新思想的同时不断扼杀创造力。从“片甲不得下海”的大清,到“全世界都羡慕我们” 的朝鲜,都是重重封锁,不让国民知道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
而一旦铁幕被推倒,一旦国民尝到电灯的甜头,蜡烛就要进博物馆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袁世凯称帝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尝到了共和制度(电灯)的甜头,就不愿意再回到帝制(蜡烛)。
所以说,今日中国虽然处于“盛世”,但国人不满足于这样的“盛世”,甚至不认为这是“盛世”。因为国人见过世面,对“盛世”的期待值提高了。
国人心中的“盛世”已经不仅仅是“国富民强、安定团结”,现代人心中的“盛世”有“公平盛世”,“法治盛世”,“清廉盛世”,“言论自由的盛世”,“免费教育的盛世”,“保护弱势群体的盛世”,等等。这些“盛世”,许多都是古人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却是现代“盛世”的必然组成部分,无它则不成“盛世”。
所以说,“威哉圣君,英明神武,泽被海内,威震番邦,诸侯来朝,远近臣服…”在古代必然是“盛世”中的“盛世”,在现代却不过是国家来往中正常不过的外交聚会。有人说了,参加峰会的外国领导人,有吃有喝有钱拿,这样的美事,谁会愿意错过呢?
君不见,中国-非洲峰会,一笔勾销了100亿美元债务;希拉克在北京说几句好话,中国订购了100亿美元的空中客车;奥运会,世博会,中国掏的腰包更不知道是几个“100亿美元”!
这在古代也许是无上辉煌的“朝贡盛世”,在现代只是商业决策和利益分配。比起“公平盛世”,“法治盛世”,“清廉盛世”,“言论自由的盛世”,“免费教育的盛世”,“保护弱势群体的盛世”等电灯,“朝贡盛世”就像一支蜡烛,哪怕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最亮最美最香的蜡烛,只要邻居家的电灯比我们亮,比我们公平,比我们法治,比我们清廉,比我们自由,比我们有更多的权利,我们就气短三分,就不会觉得处于“盛世”。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见过邻居家的电灯,总有一天,中国的电灯也会亮起来。到了那一天,我们也不会讨论中国是否处于“盛世”,因为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会忙于制造更新更亮的电灯,并把它传播给他国。
至于现在,让我们仔细研究邻居家的电灯,并让它照亮中国吧。
Laoyao2018@yahoo.com
2006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