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的不是大师,是大侠!
作者:老幺
(一)
“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今天向大家求教。”温家宝问道,“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温总理的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上已经是耳熟能详了,简称为“中国如何出大师?”而在座的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回答,也让网民褒贬不一。
(二)
温总理引用钱学森的话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大师,是因为中国大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进一步,我们可不可以说,中国大学之所以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因为中国人缺乏自己独特的创新的思维?
网友“巴别塔主人”写道,“所谓大师级人才,无非就是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人而已。”
这个论述也许不够全面,因为一个人将他的聪明才智或潜能发挥到极限也未必能成为大师;但这个论述很有创意,因为要成为大师,一个人必须将他的聪明才智或潜能充分发挥。
(三)
电影《精武英雄》有句经典的台词,“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
同理,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电脑,大师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智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关心国计民生。
可不是吗? 一个人博闻强记、博览群书、能写大块文章,貌似一位“准大师”了。但是如果这位“准大师”,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谁给钱就为谁说话,谁给官就为谁呐喊,他还能成为大师吗?即使他曾经是大师,如郭沫若、杨振宁等,如果他们放弃了科学,背离了原则,他们就成了报喜的大师,拍马的大师。
(四)
问题是,中国真的缺大师吗?或者说,中国最缺的是大师吗?
在老幺看来,中国缺的不是大师,是大侠!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见在威权社会,大师与大侠,都是乱法犯禁的不法分子。但是到了现代,大师,特别是那些缺乏独立精神的“准大师”, 放弃原则的“过气大师”,通常是上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得利益的代言人。
而只有侠,依然来自民间,活在民间,是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期待。按照网友“后来疯了最后死了”的观点,“侠者…以自身力量寻求与权势的抗衡。当社会秩序不足以保障个体生存的时候,“侠”便伺机出现”。
(五)
老幺眼中的侠,实际上不是指以武犯禁、为民除害的侠,而是指弘扬正气、为民请命的侠。这类大侠,不需要旱地拔葱,不需要刀光剑影,但是面对大是大非,依然需要大智大勇、大仁大德。 简单的说,中国需要的大侠,是敢于坚持的人,敢于认真的人。
只要他追求真相,暴露黑暗,他就是大侠!他可以是敢说真话的神医蒋老侠,可以是针砭北大的哈佛邱大侠,可以是对潜规则“不忿”的风流张女侠,他甚至可以是发贴跟贴的你我他!
只有这样的大侠越来越多,弱势群体才能得到保护,社会正气才能得到弘扬,才能实现向法治社会公平社会的过渡。不然,更多的法律,如果没有正义的坚持,只能成为更重的枷锁;更多的大师,如果没有良心的质问,只能成为更多的附庸。
中文网上新的流行语:今天,你大侠了吗?
Laoyao2018@yahoo.com
2006年12月15日
请收藏老幺的博客,谈笑有白丁,往来少鸿儒。
博客地址(海外):http://blog.creaders.net/laoyao/
博客地址(国内):http://blog.cat898.com/boke.asp?laoyao2018.html
后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会见在华盛顿的华人华侨代表时,吟诵起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诗句,一时感动了许多人。在之前之后的一周,老幺写了《温总理,你要相信自己》,《昨日的贾宝玉,今天的温家宝》,摇旗呐喊。
在后一文中,老幺引用王红旗的文字,“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没有郑和下西洋,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徐福下东洋,…也没有《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探讨物理、光学、生产等科学技术内容的书籍。…”而与此同时,“1719年,柏林开始精确的气象观测。1726年,英国发明血压精确测量法。1727年,牛顿去世。 1730年,法国发明酒精温度计。1733年,法国科学家能够区别正负电荷。1737年,法国科学家,进行大地测量,证明地球为椭圆形。…”
现代的中国人,应该是有机会接触这样那样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书籍,然而贾宝玉依然没有成为牛顿,中国依然在呼唤大师。其中的原因,也许与温总理2003哈佛演讲时提到的「母训」有关,那就是,“做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而这四真第一个真就是真实。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缺的不是大师,而是大侠!真实、真情、真挚、真切的大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