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 歷史似乎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如果周朝重複夏商兩朝同樣的軌跡,先盛後衰,視乎很無聊。 結果周朝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模式, 既有歷史的慣性,也有了非常不同的走向,它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歷史階段, 西周重複了夏商的模式, 而到了東周,則出現春秋戰國, 群雄逐鹿中原驚心動魄的場面。
周朝大概可以分成三個200多年的時間段。 第一個200多年,是西周, 由周武王 打敗商的紂王而得天下。 後面400多年,是周朝衰敗,由西周變成東周, 這個時期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春秋的200多年,是齊,楚,秦, 宋, 晉等春秋五霸不斷壯大的階段, 而到了戰國的200多年, 則是這些諸侯開始作死的階段,彼此殺戮, 直到秦朝統一中國, 東周也一起被秦滅掉。
春秋戰國時代,無疑是中國文化、哲學的鼎盛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諸子百家奠定了中國的文化基礎, 我們熟悉的孔孟之道, 老莊哲學, 都產生在這個時間段。 至今還影響著中國人, 今天的“內卷”,就是孔孟之道的極端表現,而“躺平”則是老莊哲學的極端表現。 用俗語說,就是中國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時期,出道就是巔峰,後來的不過是它們的再發展和延續,並沒有特別大的創意。
這段時間,一個著名的事件,就是“烽火戲諸侯”,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發生這樣的怪事, 周朝不滅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個令人意外的事件,就是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有一次短暫的“共和”階段,《史記》記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 當時是西周的厲王在位,飛揚跋扈,採用強制的手段欺壓百姓,又不許老百姓發洩不滿,結果導致人民暴動,歷王不得不逃亡他鄉,京城由當時的召公和周公共同領導,成為“共和”,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難得一見的。 “共和”代表著民主, 是一個相對超前的概念, 而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奴隸制度的社會,但是“共和”的概念已經產生,並且實行了十四年,當然這和今天的“共和”、“民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至少這個苗頭是在那個時期閃亮了一下。
歷王逃亡後,暴動的人們知道太子還藏在“周公”府裡,就包圍“周公”府,要求交出太子,周公便將自己的兒子當作太子交給了眾人,保住了太子的性命,後來太子被立為宣王,結束了這個獨特的“共和”臨時過渡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