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一共三十篇, 今天本來還有最後一篇: “三王世家第三十”,講漢武帝的三個兒子的事情,但是打開一看, 就不讀了, 又是一篇“十篇有錄無書”的作品, 明顯是後人補錄的, 文筆完全和司馬遷不同, 所以就不浪費時間去讀了。
這篇補錄的文章肯定也是名家之作,但是有一種八股的霉味道,很像是那些精心設計而成的古代的賦文體裁。中國的古代散文作品,有一些是作者太想寫出完美的作品,而用力過猛寫出來的,一篇文章寫太完美,就不完美了。司馬遷的文筆並不刻意完美,很多都好像是很隨意的作品,但是恰恰是他的這種不完美,不經意的寫法,是他的寫作的靈魂,如同中國畫裡面的留白,本身就是一種完美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這種隨意,流暢自然,不做作,他的心中有一個很大的畫面,但是下筆又輕描淡寫,小處著手,好像不經意,但是卻又是非常在意,行雲流水,這就是《史記》令人著迷的地方。一篇文章太注意完美,就會遲滯,缺乏活力,人讀起來也吃力。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男孩,身上很些泥土,但是很有趣,也很真實。 《水滸傳》如此(前70回如此),《史記》如此,莎士比亞的作品也是如此。
“世家”裡面,我比較喜歡的是描寫張良的“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其次是講越王勾踐和范蠡的“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講晉國歷史的“晉世家第九”也很不錯, 講蕭何的“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也很好, 而講各位皇后、皇太后歷史的“外戚世家第十九”的故事最為精彩。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司馬遷的文筆是非常多樣性的,什麼人都能寫,每個人的特點又都不同,給的份量也不一樣,整篇文章的佈局非常穩,也很大氣。
今年讀了《史記》的“本紀”, “書”和“世家”, “表”這部分沒有讀,都是一些表格,應該是給研究歷史的人去查考的, 這一部分就跳過了。 一共寫了50篇的讀後感,比我想像的要多一些,因為是快讀快寫,寫的比較粗糙,大家見諒,明年讀完之後,我會從新修改一下。很感恩寫下了這些感受,給自己留下一些閱讀的紀錄,也練習了一下寫作,偶爾自己也會回頭看一看,挺有意思的,這個要感謝萬維提供的博客功能,也感謝各位喜歡《史記》的網友。
《史記》的最後一部分,是“列傳”, 一共有七十篇,是一些人物的傳記,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史記》裡可讀性最高的部分,也很精彩, 明年, 如果主許可, 就繼續讀下去,也會寫些讀後感,寫是為了更好的讀, 最關鍵還是要自己去讀這部偉大的作品。
我自己選的精讀篇:
本紀: 秦始皇本紀第六 項羽本紀第七 高祖本紀第八 呂太後本紀第九
書: 平准書第八 (“禮書第一“和“樂書第二”也很好,只是裡面有太多摘錄其他書籍的內容,司馬的味道不夠,感覺上差一點)
世家: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晉世家第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今年到此為止,大家新年好!明年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