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音:丹), 周朝國家檔案館的小官吏。
孔子曾經到周問禮于老子。 老子說,你說的這些禮儀的事情, 那些人都已經過去了,現在存留的就是理論而已。 君子得時就從政,不得時就順其自然, 高明的商人都深藏不漏, 而君子總是大智若愚, 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去掉你身上的嬌氣,貪欲, 做作,這些對於你都沒有好處。 孔子聽後, 對弟子說: 空中的鳥,水裡的魚,地上的走獸, 我們都可以捕捉,但是老子就如同一條龍,令人無法了解。
老子在周朝居住很久,見周朝日漸衰微, 就掛冠離開了,到了函谷關, 把關的領導要求他留下一些作品, 不給不讓走,老子就寫了《道德經》。
關於老子是誰,還有其他的說法。 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 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也有人說,老子是孔子之後的人。 總之,老子是一個隱士, 人們對他的了解有限。
當時儒家排除老子思想的,而學習老子的也排斥儒家的學說。此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莊子】 莊子,名周,是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的人,曾經做過小吏。 莊子非常博學,但是他的核心思想是來自老子學說。著有十萬言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寓言。 很多是反駁孔子之徒,明老子之術。 莊子很會寫文章,善於表達,對於儒家和墨家都有很多的嘲諷批評, 即使是很多當代很有名聲的學者也拿他沒有辦法。他的文章氣勢磅礴,揮灑自如,連王公大人也沒有辦法駕馭他。
楚威王聽說莊子賢能,派人用重金請他做宰相,莊子笑著對使者說: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你有沒有看見那些用來祭祀的牛?養它們很多年,給它們披上彩衣,拉入大廟,到那時候,這個大牛還牛嗎?連豬都不如。 你趕緊走吧,我寧可做一個小河裡的浮游,也不想被你的國君束縛。
【韓非】
韓非,韓國王的兒子。 喜歡研究刑法,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學說本質是根基于黃老學說。 (黃老:假借黃帝之名,包含老子思想的一種戰國時期的道家學派)。 韓非口吃,但是善於寫作, 和李斯(秦國丞相)同為荀子的學生,李斯自認自己不如韓非。 韓非看見韓國的國力日漸衰弱,多次上書給韓王,但是韓王並不重用他。 韓非為國家不能修定法令,約束群臣,任人唯賢,富國強兵感到憂慮,相反,那些玩弄口舌的人反而壓制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 他認為那些所謂的儒家用筆墨混亂國家法令,而那些好武之人則以武力觸犯國家法律。 國家在太平時期,重用的都是那些徒有虛名的人,而國家在動亂之時,就亂用武力。國家並沒有預備危機時需要的人才,平時養活的人在國家需要時,也沒有用處。而去廉潔正直的大臣卻經常被奸臣所害。由於韓非的理念並沒有人理睬,他只能著書立說,用著作闡述自己的觀點。
有人把韓非的書帶到了秦國, 秦王非常欣賞韓非。後來秦韓衝突,韓國不得不啟用韓非,派他到秦國為使臣,秦王很喜歡韓非,但是也沒有重用他。丞相李斯就進讒言,說韓非本是韓國的公子,您將來兼併諸侯,到時候,韓非肯定要幫助韓國,不如找個藉口把他殺了,秦王以為對,就把韓非關起來了,李斯給韓非毒藥,令其自殺。 後來秦王後悔,但是悔之晚矣。
同樣是老子的思想,莊子和韓非子的應用是完全不同。 司馬遷也說,老子的思想微妙難懂。莊子崇尚的道法自然,而韓非則側重在律法,進而對於社會生活,國家治理加以規範。
從中國歷史來看,一直推崇的都是儒家思想,但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基本上都是用的“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鼓勵人們建功立業,追求功名,有點像我們今天的考大學,一旦進入大學,這些考大學的資料,就用處不大了。
(有些文章,我寫得也很累,就是想趕快寫完,好看下一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