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善於言詞的弟子】:
宰予伶牙俐齒, 成為弟子後,問孔子:”三年的守喪期是不是太久了? 君子三年不參與禮儀之事, 禮儀之事就生疏了,三年不欣賞音樂, 樂感也就沒有了, 一年之內, 舊谷可以吃完,新谷也下來了, 一年守孝也就夠了。 孔子說,如果這樣做,你的心有平安嗎? 宰予回答: 有。 孔子說:你心安就去做吧。 君子在守喪期間, 食不甘味, 聞樂無聲, 所以就不會在意禮樂的。“ 宰予離開後,孔子說: 宰予不”仁“也!, 孩子生下來要三年才離開父母的懷抱, 守孝三年,天經地義啊!
(孔子不知人之“仁”, 但知人之“不仁”, 是否是可以理解,凡事沒有“不仁”的就是“仁”?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三年守喪的習俗不知所終, 是對是錯, 無人能知, 對於今天的子女來說, 很難做到,一年也做不到,如果按照這個標準, 今天就沒有“仁”人了, 這倒是和聖經一致了,聖經說,普天之下,沒一個人義人。)
宰予白天睡覺, 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糞土也成不了牆。 宰予問古代五帝的德行,孔子說:你不是那種人,何問那種事”,後來宰予參與齊國田常的叛亂,被滅了家族,孔子為他感到羞恥。 (可見孔子見死不救,如果不是那種人,你做老師的難道就沒有責任去教導他去做那種人了嗎?如果都是好人,還克什麼己復什麼仁,這一點也是聖經說的好,所有人都是罪人,都要悔改)
端沐賜,衛國人,字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口才便利,孔子經常批評他的狡辯,孔子問他:你與顏回相比,誰強一些?子貢回答:我那能和他相比,他聞一知十,我只能知其一二。子貢畢業時,問孔子,我怎麼樣?孔子說,你是寺廟了的器皿。
有人問子貢, 你老師的學問是從那裡學的?子貢回答:周文王,周武王的君子之道還在人間流傳,我老師這種的人,那裡不能學到? 又問: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對那個國家的政治很了解,他是去問人,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 子貢回答:夫子是以溫良恭儉讓了解到的,和其他人不一樣。
子貢問孔子:富貴不張揚,貧窮不獻媚,這種人怎麼樣?孔子道:很好,但是不如貧窮而進取,富貴而有禮。(這一點很精彩:無論窮人富人,都要更進一步,僅僅守在其所有還不夠)
齊國的田常做丞相的時候,想篡奪王位,但是有忌憚國內的幾個大臣勢勢,就打算動用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削弱他們的實力。孔子聽聞此事,就問弟子們,國家危難如此,你們有沒有人願意為國分優?子路,子長,子石都表示願意,但是孔子都不許,結果子貢請行,孔子就答應了。
子貢到了齊國,對田常講:您攻打魯國是大錯特錯了。魯國是非常難打的,它的城池單薄不堅,國君也不聰明,又不仁慈,大臣也都是廢物沒有用處,老百姓也厭戰,這樣的國家是不能去打他們的。 您不如去打吳國,吳國城池堅硬結實,精兵強將,很容易打的。 田常聽了大怒,你這不是胡扯嗎?破爛的魯國難打,而強悍的吳國反而容易打,你這不是糊弄小孩子嗎?子貢說:我聽說,如果國內出現憂患,就攻打強國,而國際出現憂患,就攻擊弱國。您現在的問題在國內,你三次想封爵,都沒有成,大臣很多人都不聽你您。 如果您打敗魯國,您那些政治對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您也得不到什麼功勞,齊王反而會與你疏遠,這樣的情況之下,您很難成大事。 不如去攻打吳國,如果打不勝,您政敵的實力會受損,您的威望就會升高,那時您要控制齊國就非常容易了。(和今天的華爾街一樣,好消息就是壞消息,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田常一聽有道理,但是軍隊已經開往魯國,如果現在更改,大臣們一定會產生懷疑,怎麼辦才好呢? 子貢說,您先兵不動, 等我去吳國勸說吳王出兵救魯,您就趁機攻打吳國。
子貢到了吳國,見到吳王,說:齊國要攻打魯國,這樣對吳國不利,不如吳國去救魯,這樣也可以殺殺齊國的威風,也讓諸侯知道吳國的實力,這樣名義上是就魯,實際上是削弱齊國的勢力,以您的智慧應該知道如何行吧。 吳王說,好主意,但是越國亡我之心不死,等我先去把越國滅了,然後再按你的計策行事。 子貢說,這樣不妥,等你打敗越國回來,魯國已經沒有了。而且捨強齊而攻擊弱國越國,天下人也會恥笑您,如果您還擔心越國,讓我去說服越王派兵跟隨你去打齊國,這樣越國國內兵力空虛,您就不用擔心了。
子貢到了越國,對越王說,吳國想先滅了越國,然後去救魯國,因為他知道您在臥薪嘗膽,要報復吳國,您怎麼能這麼不小心,走漏了風聲,您現在很危險,您不如派兵幫助吳國攻打齊國,這樣吳王解除了對您的戒心,如果吳國被齊國打敗,就是您的福氣,如果吳國打敗齊國,他一定會進一步攻擊晉國,我會去晉國見晉王,讓他預備好,和齊國一起攻擊吳國,吳國必敗,那時候您就可以去攻打吳國,大仇比得報。 越王一聽很好,就派了三千士兵隨吳王攻打齊國,吳王於是放心去攻打齊國。 子貢趕緊趕去了晉國,讓晉國做好準備,準備反擊吳國。
後來事情都按照子貢的安排進行,吳國打敗齊國,救了魯國,然後繼續攻打晉國,結果被早有預備的晉軍大敗,越王聞訊,起兵攻打吳國,吳王趕緊帶領兵往吳國趕,結果被越軍打敗,吳王夫差被殺。子貢一戰成名,五國的原有格局都被打破了。
子貢喜歡商業經營,經常倒賣貨物盈利。 後來做過魯國和衛國的丞相,家道豐富,後來死在齊國。
(子貢一人的故事就是一個小的春秋戰國史,故事很精彩,也可以看到中國話術的可怕,最倒霉的是吳王,不過他也該倒霉,如果伍子胥在,子貢的雕梁小計也不難識破,吳王殺了伍子胥,也相當於殺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