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归路 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之后, 各地都掀起了出国潮. 除了年轻人出国留学之外,其他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也同样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这个潮流之中. 三十多年中间,一代一代的弄潮儿们走出国门,足迹遍布全世界. 不管在国外混得是好是坏, 忆及过往, 浮现在眼前的, 仍然是国内的亲朋好友,年迈的双亲,儿时的玩伴, 家乡的美食, 当然还有那熟悉的一草一木, 只是扪心自问, 这一切还回得去吗. 我出国多年, 耳闻目睹了许多人的出国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当事人的欢乐和泪水. 令人感慨. 我常想, 当我们义无反顾的跨出国门, 是否想到过我们很可能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呢. 尽管如此,一批又一批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 仍然乐此不疲,前赴后继,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和打拚. 即使是条不归路, 也要让这条路走得有声有色. 走得无愧此生. 不归路之一:琴的故事 琴出国的那年已经五十多了. 其实在出国定居之前,琴已经多次出国过. 作为文革前夕毕业的外语学院小语种专业的学生, 琴应该算是一个人才. 文革中小语种派不上用场,琴就自学英语, 很快在工作中应用自如. 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她, 干的又是外贸这一行,出国机会之多,就跟国内出差似的. 所以在出国潮中, 她没想过出国, 更不用说出国定居 .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直到退休应该就是她唯一的想法. 那时候的琴是令人羡慕的. 一个女人应该有的她都有, 而一般女人没有的她也有.除了人长得靓丽之外, 还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 更难得的是工作上出类拔萃 - 她所在城市的很多人是从报纸上认识她的.报纸上登出的那个成熟美丽的省市三八红旗手的靓照, 代表了多少荣誉, 这样成功的女性可不是一般的红尘中的人包括男人能够比得上的. 但最终,琴为了儿子书跨出了国门. 书当时也在母亲的公司工作. 书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时候正值世纪之交, 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已经暂露头脚, 挤垮了很多吃大锅饭的机关, 特别是国营的外贸公司. 琴所在的单位也不例外. 因为外贸不景气,儿子整天无所事事,这让一贯以事业为重的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琴在外贸这一行里浸润了几十年, 供销两头都很熟, 语言上的优势更是鲜有人可比, 左思右想之后, 她决心带着儿子到国外闯荡, 希望用自己的经验, 助儿子一臂之力, 让书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概是99年下半年的时候,我认识了琴一家三口.那时他们刚来国外不久.还在考察阶段.男主人喜欢下棋, 姑且叫他棋吧. 棋也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儒雅,嗜书,但没有书呆子的迂腐, 善谈. 言谈之中, 似乎也下海闯荡过几年,给人的感觉至少是身价不薄. 棋留给我的印象很好, 一个难得一见的兼顾事业又爱家爱老婆的好男人. 令人惊讶的是还居然烧得一手好菜, 好几次去他们借住之地, 都是棋在厨房里忙碌. 至今我还记得他做的凉拌牛蹄筋, 味道真是美极了. 最后一家人决定在国外扎下根来, 成立公司,从事以进口为主的国际贸易. 琴带着儿子以国外为主, 而棋则两头跑, 但以国内为主, 放在现在应该称之为海鸥是也. 主要负责找货进货验货发货. 临回国前, 他执意要给老婆儿子买一辆子弹头,一下子花了两万多美金, 当时在我们这些节俭的新华侨看来, 也算是大手笔了.更难得的是他说的话,他说我不能让老婆儿子受苦,也不能让他们被人瞧不起. 几句平平淡淡的话让我感受到他对家对老婆儿子的深深爱意.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他们一家三口配合默契,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中间, 棋为儿子书在国内找了一个东北女孩画儿, 两个年轻人都是颀长的高个儿,都是眉清目秀, 还都是肤白如玉, 也算是一对璧人了. 小两口不负众望,一见钟情, 很快就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生了一女一子,老两口那个高兴劲儿自不待言,就是我们旁人看着也平添几分羡慕, 真是一个富裕美满幸福又幸运的家庭啊. 棋一如既往, 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国内, 一年大概到国外两次. 每次住一个月左右.每次棋到来, 都会给琴买来很多质地高档, 剪裁时尚, 做工精良的衣服,因为他喜欢妻子穿得漂漂亮亮的. 而且只要棋到来, 都会把为一家人改善伙食作为己任,厨房在这时候就变成了棋的专有领地. 琴每年也会回国一两次,参加广交会,带客户去工厂等, 每次琴回国, 都是老两口的节日和假日. 两人就像年轻人似的,有时甚至开车自驾游. 因为生意做得很好,他们在经济上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北京杭州广州都置有房产, 想住哪儿就飞哪儿, 这一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看着他们, 你会觉得中国的一句古诗词讲得太好了,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你还会觉得白居易的那句诗"商人重利轻别离”只是那个琵琶女的无病呻吟.为什么不想想怎么和老公一起奋斗呢. 每次碰到棋的时候,他都会不遗余力地赞扬琴.说她是我们家的大功臣, 希望琴回国后好好享受,爱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这句话他是用一句东北话说的: 想怎么造就怎么造.让我想起了“激情燃烧的时候”那句印象深刻的台词: 可劲的造. 棋给孙女起名叫墨, 希望将来孩子有文化. 他说孙女继承了他的爱好,小小年纪就爱学习, 拿着一本书能够自己静静的看半天 谈到孙女,他的兴奋和喜爱溢于言表. 而我每次与他聊天之后的感觉就是,真是一个爱家的好男人啊. 琴已经60好几了, 早就听说她准备退休回国养老. 这边的事业留给小两口打理. 我认为琴的决定很正确, 进退有时, 不愧为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心里也在暗暗的祝福琴回国后能和棋双宿双飞, 一对老鸳鸯能够共度美好的黄昏时节. 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对恩爱夫妻会发生情变. 仔细想来当年的决定何其荒谬 . 丈夫就是要在一丈之内才是夫啊. 更为荒谬的是, 一切还都是因为琴的“促成” .因为多年的经营, 很多厂商都是当年的老关系, 多年前, 琴曾经亲自带着棋去一家工厂验货, 并介绍丈夫认识了这家工厂的负责人, 一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年轻女子. 在商场得意的这十年之中, 也有人善意的提醒过琴, 不能为了赚钱而长久的夫妻分离,琴每次都笑着说没什么,都老夫老妻了.因为她实在是太相信棋了,当然也是因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就在琴准备退休之际, 老两口的好日子就要开始的时候, 传来了棋离家出走的消息.. 我不知道琴在国内是如何度过这一段令人煎熬的日子, 午夜梦回, 是否后悔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否为自己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的生活态度而后悔. 是否在为丈夫选择了一个除了年轻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女人而不服气, 一切的一切, 我都无法得知,但我相信,她一定知道, 一切的一切,悔之晚矣. 年过花甲的琴要独自面对自己此后的人生. 令人佩服的是,琴又回到了国外,面对人生的打击, 她坚强地挺了过来. 失去了丈夫很可怕,可是我们不能再失去人生. 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但最让我动容而又值得我钦佩的, 是那种在人生路上面对任何打击都永不言败继续奋斗的精神, 我觉得琴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