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shazhizhou  
老沙的自留地  
https://blog.creaders.net/u/5316/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黑格尔对中国科学和哲学的看法 2013-05-16 19:33:06

昨天蜉蝣博登出了莱布尼兹对中国科学的赞誉之词。我在留言中问蜉蝣博西方对中国科学和哲学的态度从十七世纪的推崇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贬低的原因是什么。我以后有时间会提一下自己的想法。再此先把黑格尔的一些论点放在这里


A free, ideal, spiritual kingdom has here no place. What may be called scientific is of a merely empirical nature, and is made absolutely subservient to the Useful on behalf of the State – its requirements and those of individuals.


The nature of their Written Language is at the outset a great hindr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s. Rather, conversely, because a true scientific interest does not exist, the Chinese have acquired no better instrument for representing and imparting thought.


As to the sciences themselves, History among the Chinese comprehends the bare and definite facts, without any opinion or reasoning upon them. In the same way their Jurisprudence gives only fixed laws, and their Ethics only determinate duties, without raising the question of a subjective foundation for them. The Chinese have, however, in addition to other sciences, a Philosophy, whose elementary principles are of great antiquity,


As to the other sciences, they are not regarded as such, but rather as branches of knowledge for the behoof of practical ends. The Chinese are far behind in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Astronomy, notwithstanding their quondam reputation in regard to them. 


They knew many things at a time when Europeans had not discovered them, but they have not understood how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The Chinese have as a general characteristic, a remarkable skill in imitation, which is exercised not merely in daily life, but also in art. They have not yet succeeded in representing the beautiful, as beautiful; for in their painting, perspective and shadow are wanting. And although a Chinese painter copies European pictures (as the Chinese do everything else) correctly; although he observes accurately how many scales a carp has; how many indentations there are in the leaves of a tree; what is the form of various trees, and how the branches bend; – the Exalted, the Ideal and Beautiful is not the domain of his art and skill.


The Chinese are, on the other hand, too proud to learn anything from Europeans, although they must often recognize their superiority


关于孔子


Cicero gives us De Officiis, a book of moral teach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better than all the books of Confucius. He is hence only a man who has a certain amount of practical and worldly wisdom — one with whom there is no speculative philosophy. We may conclude from his original works that for their reputation it would have been better had they never been translated. The treatise which the Jesuits produced is, however, more a paraphrase than a translation.


关于老子


Another passage in the same place has this sense, “He whom ye look at and do not see, is named I; thou hearkenest to him and hearest him not, and he is called Hi; thou seekest for him with thy hand and touchest him not, and his name is Wei. Thou meetest him and seest not his head; thou goest behind him and seest not his back.” These contradictory expressions are called the” chain of reason.” One naturally thinks in quoting these passages of יהוה and of the African kingly name of Juba and also of Jovis. This I-hi-weï or I-H-W is further made to signify an absolute vacuity and that which is Nothing; to the Chinese what is highest and the origin of things is nothing, emptiness, the altogether undetermined, the abstract universal, and this is also called Tao or reason. When the Greeks say that the absolute is one, or when men in modern times say that it is the highest existence, all determinations are abolished, and by the merely abstract Being nothing has been expressed excepting this same negation, only in an affirmative form. But if Philosophy has got no further than to such expression, it still stands on its most elementary stage. What is there to be found in all this learning?

浏览(1294) (0) 评论(3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8 17:17:27
老沙的建议很好。。。不过得向安博和浮游博建议。。。目前的未来俱乐部由他们俩主持。。。。。。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7 14:20:47
慕容兄关于team work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墨子我现在读到的东西还比较支离破碎。恐怕得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消化。就以听到看到的些说法就是墨子对逻辑学上的研究很有成就,但由于后来秦之统一而未能继续下去。如果思考未来俱乐部的哲学家们能在这方面有所心得的话老沙愿意跟着学习一下。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12:38:54
老沙:

对墨子的东西没有研究。。。老沙能否专题介绍一下。。。。。。

与过去一般的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讨论不同,甚至与老沙这里介绍的老黑或蜉蝣介绍的莱布尼兹对中国文化的评论不同,万维的“中国是否有哲学”的讨论别出心裁地一上来就把“中国是否有哲学”作为了文化现象的历史答案来探讨。。。。虽然如我一再指出的,这种探讨一上来方向就错了,不过倒也有集中火力打歼灭战的效果,让大家把这块问题搞得透些也好。。。。。。。

在这场讨论中,以兔子为主的一种颇为自相矛盾的偏颇是用中国的个体的哲学(老子)与西方几千年里发展的哲学进行比较,然后说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这是莫名其妙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一个基本危害是误导大家搞错了方向。。。。

如果是说中国没有发展出象西方这样的一整套哲学体系,那么就不是一个个体哲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群体哲学的问题,也就是今天大家习惯说的“team work”的问题,既然是team work的问题就应该集中来思考中国文化中有什么是不利于调动哲学的team work的因素。。。或者说西方文化中有什么是有利于调动哲学的team work的因素。。。。。。当我们把思路引到这一点上的时候,就不难看到中国历史上与西方相比在这样的四个方面不利于调动哲学的team work:

1)宗教信仰
2)语言文字
3)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选择
4)独立的文化界

很明显其中的第二条,即语言的因素在今天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过去几年里我在我的博客里不止一次地指出过汉字所具有的优势,但是与西方字母文字相比古代文言文显然不利于调动team work。。。而这点如今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也已经大为改观。。。第四有所改进但是。。。第一目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里所提到的team work对于哲学的影响显然与人们通常所说的team work的含义不同,其实是这里的team work是个经济学的含义。。。。。。建议大家再去读一下我的“经济相对论导论(前言,第一章)”。。。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值得一读,去读亚当斯密的文章也行-----不过说实话,我的文章更容易读:)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7 12:13:26
pia兄。祖上的荣光我还真不知做子孙的有没有资格去以之自豪。就如同做子孙的没有资格去贬低祖上的成就一般。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7 12:10:12
兔子对虚虚实实不感冒。你应该对崇有论里这段很赞同的么。 呵呵

“盖有讲言之具者,深列有形之故,盛称空无之美。形器之故有征,空无之义难检,辩巧之文可悦,似象之言足惑,众听眩焉,溺其成说。”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17 11:06:46
中国有许多问题,有过停滞,有过不思进取,等等。这都是事实,要反思,要发愤图强。

中国也有过辉煌,有过神来之笔的智慧,有许多瑰宝,儿孙们可以自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顶峰的时候不自大,低谷的时候不自卑。要的就是这份从容自信。个人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心态决定命运。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7 10:57:53
慕容兄。你对墨子以及墨子的逻辑学有什么研究?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10:43:54
同意老沙的观点。。。只不过我读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文章时,常常只关心与《道德经》相关的部分,其它部分就忽略了。。。。:)


黑格尔指出的中国文化中的那些现象我认为还是主要归结于这样几个原因:

1)宗教信仰;
2)语言文字;
3)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选择
4)在前面几点的影响下的中国的独立学府及独立知识人的缺乏。。。。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7 10:21:37
悲催呀。这个Chrome不知什么时候起经常自动refresh。刚刚写了一大段一下就没了。气愤至极。

那就只好简单说几句了。休谟有句名言
Nothing is more usual and more natural for those, who pretend to discover anything new to the world in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ces, than to insinuate the praises of their own systems, by decrying all those, which have been advanced before them.

其实这个是现代社会知识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对前人的批评是后人前进的动力。或许我们可以称这是人的劣根性。但正是这一对传统的反叛才能造就人类知识的发展。

科学家哲学家这些个头衔的含义其实一直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如果纯就知识和思辨能力而言,两千年前的科学家还远不及现在的中学生。要被称为什么“家”的门槛越来越高。如果置历史的上下文不够而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古人的话就如同刻舟求剑一般。

然而如果我们反过来设想一下。我们自己是黑格尔,处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对中国哲学怎么看待?我们经常听到这么句话。what have you done for me lately? 这个是对现代社会人的思维的一个很好的反映。试想在当时中国日益赢弱落后于世界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会对中国哲学有什么好的印象么?再试想一下,从莱布尼兹到黑格尔,这期间中国在哲学和科学探索上有过什么新的发展么?有鉴于此,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轻视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黑格尔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断失之偏颇。但我原文中引用的他的许多观察对当时中国之现状还是入木三分的。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09:29:31
兔子:

我没搞懂你的话。。。。你是说你转载老几的谬论?

老沙这里可是严肃的地方:)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9:06:02
那篇是转载的。不要抱怨,那是老几的谬论。我一象是认真的,除非我觉得不沾边了。

说说你对中国哲学的评价吧,你是万维网哲学重人啊!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08:59:59
忘了是万维谁说的了---很难与兔子有严肃的讨论:)。。。谢谢老沙的文章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8:53:41
虽然国学大师们玩的都是捉迷藏,虚虚实实,老几的孙子兵法,可我似乎也觉得说国学是“哲学火花”稍微低了点。就像要得“B”的学生,因为今天老师的女朋友吹了,结果得个“C+”,还哭都不知什么原因。

这么吧,咱不能白讨论"中国有无哲学"一回不是?选几个祠来投票,如何?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08:32:11
前面那个评论中的楼层数错了。。。没想到pia手快在中间插了两层。。。。现在数来应该是前面那篇评论往上6层。。。。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7 08:30:16
难得看到兔子的一篇有水平的评论(往上数4层楼)。。。前两天还在和我争老子只有一处提到本体论上的一,现在很有进步:)。。。兔子可以把它作为独立的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里(就算是转载也行啊:))。。。

在中西方文化对比讨论中象老沙这样的讨论是严肃的。。。而一味地争辩孰优孰劣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就象我在bunny2的5-8-2013的那篇“讨论“中国是否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指出的那样今天人们在讨论中西方文化对比常常好象忘了今天中国的科学已经很发达这一现实,也常常忘了今天中国的哲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中国传统哲学造成的这一事实。我在那里提到如下四个中西方文化对比中造成发展上的差别的因素:
1)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对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极具杀伤力;
2)与1)有一定关系的是中国没有走出西方那种独立的学府和知识人的教育结构;
3)汉字的语言文字特点的影响;
4)中西方宗教信仰的不同的影响;

。。。。

既然老沙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老黑,那么大家就千万不要忘了在老黑看来真理的两个基本特点:

1)完整的;
2)这种完整是通过时间来表现的;

中西方文化有区别,但其中的真理都是如Jaspers所说的一个统一的真理的不同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在历史上曾对各自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可以被认为是历史上的先进与落后的原因,但是,过去的落后并不等于今天或明天它不会带来有利的效果。。。。。。今天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这原本是中国人的一种优势,中国人可以也应该与西方分享这一优势,但是妄自菲薄放弃这种优势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任何用老黑的理论来否认中国文化中的价值的说法显然是幼稚的!!!。。。而且表面他对老黑的理论缺乏基本的了解!!!。。。正如老沙在这里指出的,即便是老黑自己这么做都与自己的理论相违背。。。。。。当然,老黑的说法本身也是因为他读不懂中文只有被别人的翻译所忽悠。。。。。。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17 08:14:22
星辰,
有今天的事实,也有昨天的事实,历史是个马拉松。今天不等于昨天,今天也不等于未来。宏观的事情要用望远镜去看。这些常识在,其实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如果大家都是理性思考。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17 08:08:12
兔子,
回答不上问题,就躲藏回你的玄学里,有论点无论据。我提的正反合有什么地方你觉得不淸楚?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7:57:15
回皮同学,

你们对黑的理解,都不全面,好像盲人摸象。你既然非要我说,我只得以实话相告,尽管可能得罪人,而且我也不想争辩。
回复 | 0
作者:星辰的翅膀 留言时间:2013-05-17 07:26:24
大家都不要跑题,我理解的老沙的意思是:西方在莱布尼茨时代对中国尚不了解,因此存在朦胧美,借用中国人不相信宗教单凭理性就建立了所谓的“灿烂文化”和高水平的文明。这些启蒙思想家一个也没有到过中国,借助的是传教士和商人的一些记述来了解中国的。但是到了黑格尔时代,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不再有朦胧美,中国人的所谓理性已经被证明是虚假的,中国社会的所谓繁荣也是片面的,因此西方思想界不再能借助所谓的中国人的理性攻击基督教,反而是像黑格尔一样开始瞧不上所谓的中国学问。

因此,借助莱布尼茨“证明”中国文明的灿烂,及其对西方的影响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们同样可以找出黑格尔甚至共产主义的鼻祖马克思的话来“证明”中国文化粗陋不堪,不值一提。

今天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巨大。热爱中国文化,这个是好事,人各有志,国学家们可以继续研究四书五经,但非要说中国文化很伟大可以凭借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拯救世界,这就可笑了。中国文化最好是保留在所谓的国学家的书斋中,不要拿来普及大众,那样只会产生专制暴民,那是贻害天下的事情,还是不要为好,切记切记。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17 07:01:16
兔子
没有跑题的必要,你这个习惯不太好。还是停在黑格尔这里。

关于思维的绝对性或精神的绝对性,给你一个思考题:
-易经与黑格尔都讨论了"正,反,合";
-兔子的思维是:黑格尔的"正,反,合"是智慧,是逻辑与系统;但易经的"正,反,合"是偶尔的火花,是不逻辑与不系统。
-同样的事情,兔子有两个决然不同的判断。这个事实如何用思维的绝对性来解释?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5:55:23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

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思想连贯、文风一致,这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道”的范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下引该书只注章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第25章)等等,这些表述都昭示了“道”的超验性和本原性。由于“道”难以捉摸,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第14章),不在经验世界之内,语言不能准确表达,于是老子采用比喻来暗指,如它善于处下,为“水”(第8、78章);未始故作,似“婴儿”(第10、28章);未经雕凿,像“朴”(第15、28、32、37章)等。他也采用“玄”(第1章)、“深”(第65章)、“大”(第25、34、67章)、“微”(第14章)、“远”(第25章)等等来描述它。老子还说,如其本来如此,叫做“自然”。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第14、39、42章)、“二”(第42章)、“三”(同上)、“无”(第1、2、11、40章)、“有”(同上)等抽象概念来思考它。“道”的提出及围绕上述这些范畴进行的思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容。但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界定,这就引起了理解上的困难和诸多歧义:有的人把“道”等同于“一”,有的人把“道”等同于“无”,也有的人把“一”等同于“无”,老子却说“道生一”、“无生有”。那么,“道”与“一”、“无”和“有”究竟是什么关系?“道”到底是“生一”还是等同于“一”?“道”是生“无”还是等同于“无”?“一”与“无”又有什么关联?
首先来看看“道”与“一”的关系。 “一”被创造性地作为哲学术语使用始于老子。当他用“夷”、“希”、“微”三者来说明“道”不能被感官捕捉时,就说这“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第14章)。在第22章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而在第39章更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一”如此重要,几乎可看作“道”的别名。所以后人在理解“道”与“一”的关系时,很容易把“道”与“一”联系在一起。庄子就说“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在《天下》篇中他总结关尹、老聃的思想是“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后来的其他学派也有把“道”与“一”并列使用的,如《韩非子·扬权》提出:“道无双,故曰一。”《吕氏春秋·大乐》也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老子想尔注》注解说:“一者,道也。”老子本人虽然把“一”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但并没有确定地把“一”放在与“道”同等的位置上。他对“道”与“一”之关系最明确的表达是“道生一”。(http://bbs.64gua.com/read-htm-tid-1353498.html)
edited by admin on 5/17/2013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5:36:19
借老沙宝地,问个题外话:

四位国师,三位都在。我问了蚍蜉,裴頠的《崇有论》,的逻辑深刻在什么地方,(原文不过千字),三位怎么都是光说不练啊?又来了虚虚实实中国人这一套不是?

我认真地说,如果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会在<论饭粒>最后出版修改前,适当修正我对国学的“火花”评价。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或你们不当回事),就不要要怪我了。(最后一个机会,别说我是“两个标准”了)

立此存照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5-17 04:42:48
看来老沙和兔子一样,有权威主义思想,哈哈。
要理解哲学思想,读不了原著,看来是会闹笑话:-)。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17 01:22:09
老沙所言极是,不同的心态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解读。

黑格尔最为人所知的,可能是他的辩证法。 "正,反,合” 可以说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公式。 了解易经的人不会觉得这个 "正,反,合”是什么创新。自上而下宏观模型而言,易经的big picture更好, "正,反,合”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好把握,整体性更强一些。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17 00:37:52
ZT: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白話譯文:著者:林安梧



看它不見(它是無相的)就叫它「夷」,

聽它不到(它是無聲的)就叫它「希」,

摸它不著(它是無形的)就叫它「微」,

它是無相、無聲、無形的,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

它混沌不分,合而為一。

這整體不分的「一」,它表現出來的並不亮麗,

含藏在裡的,卻也不昏暗;

它綿綿不絕地,難以名狀,最後回復到空無一物,這就叫做

「不可名狀的狀態,不可表象的真象」

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

想迎接於前,卻見不著它的頭;

想追隨於後,卻見不著它的身影。

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現前萬有一切;

能知原始古道,這叫做「道之統紀」。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16 20:47:01
呵呵,慕容兄给出的译文很有意思,简直不知道是说什么,看来黑格尔的理解能力还是不错的:)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16 20:42:20
关于中国的语言是否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的争论已经有很久了,甚至导致五四时期建议用拼音文字取代中文的意见。 当然,中国语言和西方语言相比有其短处,如概念偏向笼统,不够精细严密,忽视概念的详细分化,等等;但这从另一方面看其实也是其优点:精炼而直观,圆融汇通而避免矛盾,等等。说它是缺点也罢,优点也罢,倒不如说是特点。

同意沙兄所说的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国在西方奋起的时候走向了衰落,到黑格尔的时候,中国衰败已经很明显了。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3-05-16 20:35:03
蜉蝣兄,其实这众多断言中。关于中国语言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阻滞作用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恰恰是西方说中国没有哲学的一个论据之一,即由于语言工具的缺乏使得中国没有发展出完整的逻辑学体系。

至于其他关于中国的科学发现多存在于感知和经验层次也比较符合事实。

然而我也和慕容兄有同样的感觉,就是黑格尔对老子学说的认识还很肤浅。

以前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指出黑格尔就哲学范畴这一点本身就违背了他历史辩证的看法。当他说中国的哲学great antiquity一方面他想说中国哲学过时了。然而过时本身不正是其历史性的表现么?

莱布尼兹和黑格尔的分别我觉得还不能完全以其身份的区别来解释。我认为黑格尔能接触到的资料应该只多不少。毕竟莱布尼兹要早二百多年,期间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只在不断增多。

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莱布尼兹时的欧洲尚处于刚刚开化不久。恰逢欧洲三十年战争之际。是信仰和道德危机时期。所以那时的中国于西方相比还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地位。莱布尼兹尤其对于中国的道德观赞赏有加。外加之当时对中国的神秘之感等都使得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仍很尊重。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已经大为衰败。和欧洲乃至世界相比几乎是原地未动。就学术本身,由于对科学和哲学定义的日益更新及加强。使得当时欧洲学者对中国哲学中思辨成分少的挑剔程度也日益加强。所以对中国哲学的态度的变化也就不奇怪了。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5-16 19:56:37
老沙好!

还是把老子的原文列出来就知道老黑关于老子的学问是怎么被人家忽悠了的: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16 19:51:48
老沙好!
感谢老沙贴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由此比较为什么西方对中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西方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会如此剧烈? 我在回复中略略提及了一点点自己的见解,但真正的答案要远远复杂得多。

对黑格尔对中国的评价,我想说几句:
首先,黑格尔是哲学家,他的知识面和关心的角度远远没有莱布尼兹宽广。
其次,黑格尔对中国的理解大都是从有限的二手资源,其中道听途说不少。但莱布尼兹因为其地位显赫的关系,和皇家科学院士,以及在中国的传教士,外交官等都保持直接的联系,能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这是远远非黑格尔能比的。
关于黑格尔对中国语言历史等的评价,很多偏见是显而易见的西方标准,就像是吃惯西餐的人指责中餐没有butter 和cheese 一样,纯属口味不同。
再叙!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沙之舟
注册日期: 2011-07-01
访问总量: 212,51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用layman's terms说说大数
· 给司马懿网友解释华山错在哪里。
· 随笔:埃及二次革命及身边的人和
· 视频: 哈耶克的一生及思想
· 爱国主义是美德还是邪恶?麦克桑
· 黑格尔对中国科学和哲学的看法
· 推荐慕容青草所推荐的麦克桑德儿
分类目录
【好文转载】
· 爱国主义是美德还是邪恶?麦克桑
· 推荐慕容青草所推荐的麦克桑德儿
· 右派的郁闷发言。(转贴一个右派
· 好文转贴: 纪念方励之先生,兼
· 转贴一篇袁剑的文章。地方政府与
【微博】
· 视频: 哈耶克的一生及思想
· 震惊,加州高铁一期工程竟然交由
· 要不俺也跟风纪念一把花见草?
· 我的哥们儿崔哥应我的邀请要来圣
· 为调节左右关系。老沙建议万维左
· 双簧管还是长笛。你更喜欢哪一个
· 上影译制厂当年译制的“悲惨世界”
· 以莫扎特之安魂曲为康州死难者哀
· 微博: 不得不叹服奥司令的手段
· 微博。今晚总统竞选辩论(罗老板
【旧文存档】
· 海一代之给海二代陪练 二:
· 退出江湖前的最后挣扎。 夜半闻
· 中秋陈年老词之三。六洲歌头。中
· 中秋陈年老词之二. 采桑子
· 陈年老词一首。水调歌头 中秋
· 聊文化想起当年写的首诗
· 旧文存档。当年玩饭太稀时所写 “
· 纪念唐山大地震。曾经的回忆录。
· 当年之作: 恐龙皇后贾南风
· 旧文存档: 浅谈中国古代未出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二十七年前的今天
· 回忆上高中还是男女分班时的青葱
· 想起了当年干的杀生的事儿
· 说说咱当年被老黑抢的经历
【体育运动】
· 海一代之给海二代陪练
· 超级杯后说文化
· 左翼功力日趋成熟
· 枪口抬高一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 如何减少比赛中的心理压力。
· 否极泰来: 左派完胜!
· 乐极生悲。
· 今天二子打球时惊险一幕
【诗歌散文】
· 借绿岛的图上首以前写过的七律
· 秋天的赞歌,秋天的豪情。望海潮
· 蝶恋花 入秋
· 纪念六四三首
· 网名作诗几首
· 声声慢, 八戒哀
· 新诗译旧诗。
· 三月忆三月
· 当年的游戏
· 经白兄提醒,看冬儿剑门游记。想
【杂谈】
· 用layman's terms说说大数
· 给司马懿网友解释华山错在哪里。
· 随笔:埃及二次革命及身边的人和
· 黑格尔对中国科学和哲学的看法
· 领略大师风范
· 用黑格尔的哲学来解释黑格尔的中
· 随笔:从波士顿爆炸案的哲学思考
· 看来左派还是要右派来帮助的。随
· 日本连续剧“坂上之云”观感
· 共和党的出路在哪里?
存档目录
2014-09-07 - 2014-09-08
2013-07-08 - 2013-07-08
2013-05-15 - 2013-05-29
2013-04-17 - 2013-04-30
2013-03-02 - 2013-03-02
2013-02-07 - 2013-02-28
2013-01-05 - 2013-01-14
2012-12-16 - 2012-12-16
2012-11-05 - 2012-11-13
2012-10-01 - 2012-10-23
2012-09-18 - 2012-09-29
2012-07-24 - 2012-07-24
2012-06-22 - 2012-06-22
2012-04-06 - 2012-04-13
2012-03-15 - 2012-03-28
2012-02-06 - 2012-02-16
2011-12-12 - 2011-12-14
2011-11-16 - 2011-11-24
2011-10-04 - 2011-10-13
2011-09-01 - 2011-09-17
2011-08-02 - 2011-08-30
2011-07-02 - 2011-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