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刘红打过电话,安排了胡晓明教授在孔院讲课的事。和胡教授第一次见面,他不大言语,而口快的刘红问题却如机关枪似的,一个接一个。“真没想到孔院有这样的规模,能办的这么好!所以,多问些问题。” 晚上胡教授的题为“茶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讲座上,却该轮到我“没想到”了。因为实在是让我这个学识肤浅的人正经地儒雅了一把。 尽管喝了一辈子的茶,知道有红茶,绿茶,花茶,乌龙,也曾作为浙江省委邀请的嘉宾,带学生参观过杭州有名的龙井村,亲眼目睹过满坡浓绿的龙井嫩芽,采茶女灵巧舞动的手指,到处可见的松针青烟的飘渺,炒茶汉子抗高温的双掌,和英文讲解员点茶,泡茶,推销茶的熟练和流利,我却从未对茶形成过嗜好,更没引起我对茶的深层思考。仅能被归为 “解渴”的层次,“牛饮”的一类。 我倒还真有几个热衷茶道的朋友,曾请我去他们家里分享雅兴。一来二去,也略知一点茶道的规矩。可我这个粗人却历来不太恭维他们的嗜好,总推说没有时间,其实实在是那些规矩让我这个在黄土高原上求过雨,种过棉花,住过窑洞,吼过秦腔的人又心烦,又着急。“不就喝口茶,至于吗?”,总觉得太形式,太表象,总觉着在服饰,音乐,茶具和肢体动作的讲究中,透着一种亵渎深层文化的浮躁和浅薄,一种自为得意的平庸,于是决定不加入他们的沙龙。所以当胡教授给我讲座的题目时,可想而知我的第一感觉。 没想到…… 仅有二十个座位的孔院会议室,不得不又临时加摆十多把椅子,坐得满满的。随着教授给茶“大俗大雅”的艺术定义,随着茶在文学中的地位,随着刘姥姥和妙玉对茶所持的态度,随着文化,思想,传统,艺术,伦理,美学,哲学,心理,宗教等方方面面与茶之间关系的剖析,随着精神和物质发展对于茶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随着中国文化精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展示,胡教授引着我们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茶的认识境地,使我们感知了茶文化的精细,优雅,高贵,及独立的心韵,更通过茶,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厚度和思想的广度。 虽然那天的讲座未备茶水,却听得手持塑料瓶矿泉水的大家不知不觉与茶发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而且我居然也包括在内,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实在得助于教授话语中呈现出的那份对文化,对文学,对茶的忠厚,坦诚,和追求。他是能从茗香里品出独特的文韵,独特的情绪,独特的恒久的人。更是通过诗性的心,介绍我们和茶认识,与茶对话的人。 在离茶故乡万里之遥的爱城孔院,聆听教授在“湖畔居”别样感受的随笔吟诵,徘徊于他诗句中情,景,茶,文四位一体的交融间,探索他在茶主题上的审美,选择,取舍,享受和思考,和感怀他在品茶,讲茶时流露出对天与人之间的生态彻悟,使我感到一种令人心灵得到浸润,令身体得到升华的“茶”的力量,我仿佛开始触到“茶”的气脉和灵性了。听着教授的抑扬顿挫,我已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和茶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