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到中国,无论在上海,青岛还是烟台,到处都可以看到“请讲普通话”的标语。那天在青岛栈桥附近就餐,餐厅的墙上贴着一块牌子:“一定要讲普通话”。学生Mike走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规定一定要讲普通话?这好像有一点那个。”他没有说出口,我接了一句:“语言歧视?”Mike连连点头。 我无话可说。他是纯老外,也是非常喜欢中文的老外。可看到这样的标语,心里不免产生疑惑和不舒服。我理解他,在加拿大,无论你的英文口音怎样,印度音,广东音,乌克兰音,只要别人听得懂,没有人要求你讲“爱德蒙顿英文”或“渥太华”英文。如果有人要求我“一定要讲纯正英文”的话,我会感到不舒服,而且办不到。因为在语言的学习中,尤其是语音,母语的副迁移作用不可避免。不过那天我也没有太在意。 直到今天的互动课,普通话和地方话这个题目才真的引起我的思考。 是这样的:教完了舞蹈,我提议让两国的学生轮流到前边回答问题。坐在下边的同学可以就加拿大或中国的文化,生活,学习方面提出任何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两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一方面还可以练习我们学生中文的口语表达能力。 加国的两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轮流回答了中国老师和同学的有关加拿大学校的许多问题。他们三位一个来自UA, 一位上高中十二年级,一位上初中。所以涵盖面还挺全面。 之后,那位唯一的中国同学被请到前边。加国学生问了他许多有关中国学校的问题。他的回答使大家了解到中加学校的方方面面真是有异有同,最令大家惊讶的是中国学生每天上课要到晚上六点,而且周末还要上各式的补习班,学习压力很大,因为要高考。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是加拿大孩子们怎么想象也不会到位的。 谈完了学校,我想换一个轻松点儿的话题,也想听听烟台话是什么调,就请这位同学讲几句烟台话,可他试了几次,都说不出来。一出口就是普通话。这让我很吃惊: “你不是烟台人吗?” “我是,但我不讲烟台话。只说普通话。”他骄傲地说。 “爸爸妈妈讲什么话呢?” “他们讲烟台话。” “那为什么你不会讲呢?” “因为我从小就讲普通话。" "跟爸爸妈妈在家里也讲普通话?” “对。”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觉得讲烟台话的人比较落后,没有文化,跟不上时代,很土。”他说这话时没有一点顾忌。 原来是这样!我感谢他的坦诚。 一方面可能是当老师的习惯,另一方面可能是我老公一家就是离这里不远的牟平人,公公,婆婆,都讲牟平话,多年来,老公,大姑和小姑跟他们爸妈说话也都用牟平话,所以我对山东话多少有些感情。这时听到这位烟台同学这么说,忍不住对这位中国大学生说: “这位同学,我说句话不知对不对。我认为普通话要讲,因为可以更好地和更多的人交流,但烟台话是你家乡文化的一部分啊!亲切的乡音,乡韵,是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的财富,更是我们应该继续沿袭和保持的东西呀,你说呢?” 。。。。。。 他楞在那里,不知怎样对应。难怪,十八年来,听到或看到的只是“要讲普通话”“要学好英文”,却从来没有人让他换另外一个角度看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那就请老师给我们讲讲您的家乡话吧!” 一位中国老师在替他解围,同时也将了我一军。 我笑了,带着内疚:“对不起,说家乡话,我还真的不会。因为我老家是广东的番禺,但我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不过我在努力学习广东话啊,尽管广东话很难。” 接着我用我蹩脚广东话说:“我嘿广东人,可广东话只识听少少,又不识讲。” 就这几句,引来我们会讲广东话的同学一片掌声。 “边个口系家讲广东话?”我问。 许多同学骄傲地举起手。 尊重,学习他人的文化,同时也尊重,保持自己的文化,我相信这应该是我们的文化定位。我带的学生们在这方面,在多文化或跨文化方面,很圆融,很大气。但愿今天的这个互动能让这位中国同学做一点反思和调整。 这让我想起一位大陆移民朋友曾经兴奋地跟我说:“我儿子现在在家里都不跟我们讲中文了!”,透着她儿子已经“进入主流社会”给她带来的那种骄傲。看着她的兴奋,我心里掠过一丝悲哀。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多种语言文明的资源和价值,不论是英文,中文,普通话,家乡话,都能够和谐共存,因为这些都是人类的财富,遗失掉很可惜的! 到处都挂着这样的牌子,和“请勿吸烟”并列: 青岛登信号山留念 相关博文: 烟台夏令营 (一) 到中国(图,文) 烟台夏令营(二)信号山(图,文) 烟台夏令营(三) 考试 (图,文) 烟台夏令营(四)文化互动课 (图,文) 烟台夏令营 (六) 蓬莱大仙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