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幸运:马克龙今日方知我是我
马克龙的“选择”
平原公子 2023-04-09 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大家有没有发现,马克龙离开法国,离开欧洲那块早已被美国控制的土地,踏上东方之旅后,他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话都比之前敢说多了。
毕竟在东方这片土地上,身边没有CIA的监视,没有拜登的狗腿子,欧洲的裸官们也没法作妖,所以大有“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的感觉吧。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就是安全、自由的味道。
中华民族是个务实、友善、积极进取、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民族。
只要你来谈生意,只要你真是为了中法两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咱就一定能谈好。
为什么最近中东国家能在中国斡旋下和解?为什么各国都愿意和中国本币结算?为什么德国、法国企业和领导人要往中国跑?还不是因为这儿的人真的很坦诚、友善,并且有实力,还以德服人。
顺便说一句,法兰西可是第一个完成人民币结算天然气的国家啊。
马克龙有句话讲得很好听:“中法两国有着相同的脾气,因为咱们互相尊重,不教对方做事,不对别人家的事情指手画脚,咱们了解双方的差异,用尊重和友善解决问题……”
美匪和苏修当年之所以招人讨厌,不是因为他们不先进不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太喜欢“教别人做事”了,爹味儿太重。
中国没兴趣干那些事情,也不惯着某些国家的臭毛病。
法兰西民族历史上确实存在不少了不起、独立自主的领导人,毕竟他们当年退出过北约,拒绝美国驻军,并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友谊,我们都记着,君子之交,高山流水。
现在的法兰西民族到底怎样我不太清楚,但中国人依然是务实、友善、尊重其他民族的,这里拥有最专业的官员、最安全的环境、最讲科学的工程师、最勤劳努力的劳动者……我敢保证,美国一样都没有。
中船和法国签了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总价210亿人民币,这是中船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的最高纪录。
法国空客和中国签了160架飞机的采购协议,总价200亿美元,并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
你看,中船和空客都拿下了大单子,企业能赚钱,生产线能开动,工人能有工作,更重要的是——都在中国生产。
我估计,这些天马克龙应该是最开心的时候,他在欧洲,在法国,都没有感受到这么多善意,盟友捅他刀子,撬他订单,欧盟名存实亡,身边不是美国的狗,就是盎撒的代言人……就连在国内,他都要被丢鸡蛋、扇耳光,焦头烂额。
而在中国,他像一个网红明星一样被年轻人欢迎,无论法国未来的立场如何,最起码,中国人对他本人没有恶意。
中法之间完成第一笔人民币结算、空客和中国签下200亿大单、中船和法国签下200亿大单,这都证明了马克龙和法国在寻求“新的出路”,西方不是铁板一块,欧洲不全是美国的附庸,有人想要做出改变.......面对严峻的欧洲军事局势,动荡的法国国内环境、日益下滑的支持率、以及被美帝竭泽而渔般的割肉和吸血,马克龙总得考虑点“未曾设想的道路”。
马克龙只要还有点历史常识,就该知道——做美国的对手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东正在大和解,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开始抛弃美元、开启本币结算,欧佩克+国家团结了起来,无视美国的威胁,开始石油减产,美国制造出来的一切金融灾难和危机,开始回旋到自己头上.......这就叫“天下有变”,在这样的时刻,是选择新的道路,是中立、骑墙、观望,还是吊死在从前的老树上?这非常考验欧洲大国领导人的智慧。
欧洲确实衰落了,这衰落不只是工业、科技、经济层面的,更是军事上的,整个欧洲,已经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凑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了,飞机、军舰、坦克、导弹的数量都非常少,很多国家都非常依赖美国军事基地的“保护”,但法国算一个例外,它依然保有自己的军工产业和独立的武装力量。
在与东方大国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在外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矛头直指某“世界霸主”。
当今世界,只有美国在别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美国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等五个北约国家的六个军事基地,保留了100枚战术核弹头,欧洲到底是欧洲人的欧洲,还是美国的殖民地?
法国是一个欧洲大陆国家,是一个没有美国驻军的独立自主国家。
一个曾经拥有过贞德、拿破仑、戴高乐的国家,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一个爆发过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唱响过爱国主义的《马赛曲》和国际主义的《国际歌》的国家,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干净,火红的太阳照耀全球”,这样的歌词是法国人写出来的。
法国在二战后坚持过“独立自主”,不做美国的附庸,和苏联眉来眼去,退出过北约,法国甚至还是60年代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和英美那种丧心病狂意识形态挂帅、十字军式的“反共”,是有区别的。
当年的戴高乐总统认为欧洲是欧洲人的,必须营造一个多极世界格局,才能保证法国和世界的安全。虽然这种声音在此刻是如此微弱,但让我们在“冷战”中看到了多极世界格局一丝曙光。为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障法国的国家安全,戴高乐总统十分注重发展法国的核威慑力量,为此不惜和美国发生尖锐矛盾,并在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为摆脱美国主导的北约的军事控制,1963年戴高乐决定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随后美国和北约其他成员国的驻军被迫从法国领土上撤出,北约总部也从巴黎驱赶出去。
1964年1月27日,北京与巴黎同时发布建交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40余字的公报犹如一记惊雷,被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
当年美国主导的国际舆论,是丑化戴高乐的,它们甚至把他的上台,类比成“法西斯统治法国”,但教员同志给了戴高乐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戴高乐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很强,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敢于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干涉,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他们认为戴自当法国总统后,对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民族独立、推动欧洲中立主义的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且会产生很大影响——历史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而对于中国,戴高乐曾经预言——“中国这个事实明摆在那里,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开辟未来的一切手段。我们不清楚它需要多长时间来发展自己,但总有一天,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现实。”
起码,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独立自主.....这些情怀,在中法人民之间是共通的。
法国是欧陆传统大国,法兰西是当年法兰克王国的正统继承人,也是长期以来和英国对抗的主要力量,实际上,美国其实是英法冲突的产物,路易十六才是真正的美国国父......法国也是近代最早爆发革命的国家,法国大革命的光辉改变了整个欧洲历史,拿破仑战争荡涤了欧洲封建时代的一切腐朽,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更是让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甚至还开启了赤色俄国的历史进程.......它和英国、德国这些君主立宪、封建遗留很重的国家不一样,它的文化遗产辉煌灿烂,它在二战后也一直奉行独立自主,不当盎撒世界体系的附庸。
但今天的法国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欺负成什么样了?当年马克龙当经济部长的时候,阿尔斯通还是“法国工业的明珠”,水电设备世界第一;核电站建设世界领先;阿尔斯通的高速列车,也是世界顶级水平……但美国用一个子虚乌有的皮耶鲁奇案,肢解并且吃掉了阿尔斯通。
2021年,就在马克龙任上,美英澳勾结,背刺法国,拜登政府撬了法国600亿美元的军工大单,要知道法兰西混到现在还能保持体面,很重要的产业就是卖军火……法国虽然没有什么工匠精神,但科技工业水平还在,产能也足够,它自己是消化不了这么多武器装备的,600亿美元相当于法国一年的军费,那么多供应商、生产线、配套产业、工人怎么办?但当时的马克龙只能向美国政府表示“愤怒”和“抗议”,什么都做不了。
你要说马克龙对拜登,对美国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欧洲局势上,英美对法国也是极不信任的,双方之间心照不宣。
法国历史上有着强烈的“东方情结”,他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大师们很多都是“精中”,法国人中最了不起的政治家拿破仑对东方文明充满敬意......今天我们的某些“普世价值”,其实是当年中国文化的“出口转内销”。
说起来你们不信,当年法国启蒙运动的大师们,很多人都有着“中国梦”,希望有谁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并希望从那里为法国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贫富对立、阶级压迫、权力滥用、法制腐败、宗教冲突、道德败坏、教育僵化、社会束缚等等。
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他笔下的中国是“仙境”,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向往,它地处东方“金色梦幻的乐土”,是一个“诗意浓厚”“美丽富饶”的国度;那里的人“在德行方面比在钱财方面更加乐善好施”;“对这个民族的钦佩简直不能自已……它的历史比神话的年代或圣经的年代还要悠久……”
巴尔扎克1840年曾经写过一篇《中国与中国人》的专论,其中引用了杜赫德神父的《中华帝国全志》序言——“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判定:因为这些治国理家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始终得到贯彻执行因而持久不衰,所以当人们看到如此广阔的帝国历经漫漫世纪长河却依然屹立于世,而且至今依然焕发活力,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法国人另外一位文学巨匠雨果,曾经远隔万里声援被英法联军侵略的中国,怒斥自己的祖国是强盗,是“野蛮毁灭文明”。
所以它和盎格鲁撒克逊文明还是有点区别的,从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从拿破仑到戴高乐,再到近现代法国的各种运动和变革,它和我们还是有那么一点“共识”的,这点“共识”不需要太多,有一点就够了——大陆国家不应该被削弱,岛国搅屎棍不配宰割天下。
五常之中,真正没办法和我们做朋友的,只有那对“共轭父子”。
所以,无论马克龙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都应该“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我们会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而对欧洲大国领导人来说,则时间不等人,是拥抱新世界,拥抱和平,做自己国家的英雄,还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为了美国梦而殉葬,都在一念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