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幸運地在圖書館的中文區找到了黃仁宇先生的幾本書,省去了從國內郵購書籍的痛苦,正好也應驗了“書非借不可讀也”這句話。距上次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已經快有一年的光景了,這一年中讀史比較多,中國有文獻記載的歷史約3000多年,其中脈絡錯綜複雜,加上自己也是東看看西看看,沒有專心研究一個朝代的歷史,所以始終整理不清楚頭緒,同時也很難把握大的歷史觀和社會發展的走向。這次,借着《中國大歷史》一書可以好好在黃仁宇先生的帶領下,梳理一遍中國的興衰往事。 黃先生對於中國大的歷史觀表現得倒是很客觀,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做到了不偏不倚,站在一個公允的角度去分析每朝每代的歷史,不參雜過多的個人感情。但是黃仁宇先生仍然認為歷史是像馬克思主義所說的那樣具有梯度性和延續性,這與西方的一些歷史觀念甚有差異。西方史學界有一種觀點,即抓住歷史的偶然性,他們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並不一定按照馬克思所說的經歷幾個階段,即所謂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而是由一次次隨機事件的發生而推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強調了其中的不確定性。我個人比較贊同後一種觀點,在我看來,人類的歷史就像是放大了的人的一生,充滿了不定性。在你的青年時代,你決定出國深造,可是這期間你無法準確地說出你今後是否一定會獲得成功,就好比我們走在資本主義(實則為亞當斯密所提出一種經濟形式)的道路上,並不知道共產主義哪一天能夠實現。又或許某一次的意外就將終結你的一生。然而,到了晚年你功成名就之時,你卻可以說我的成功出自於早年的出國留學。而馬克思就好比是暮年的那個你,在自己已走過的人生中總結出某種看似必然的聯繫。殊不知,當初如果沒有選擇出國深造,人生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境遇,然而所總結出的規律也可能完全的不同。人類的歷史也是一樣,如同人生一般充滿了不定,且走過之後無法再回頭,也許就是某個人的一念之差,就影響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所以說,歷史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也是能說得通的。 《中國大歷史》一書,按照時間軸演繹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道路,從古老的夏商周,其間歷經思想啟蒙的春秋,戰亂頻繁的戰國,後統一到中央集權的秦,再被楚漢爭霸中獲勝的漢所推翻。到了東漢末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戰亂直到晉才結束。沒多久少數民族異軍突起,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分裂局面,便不厭其煩地統一到隋唐。唐產生的空前盛世自然不必多說,此後上演了宋時的悲歡離合,又再一次被蒙古民族的元所席捲而過。可是“騎在馬背上”上治理國家是不行的,於是便有了明朝的風風雨雨,最後再由清朝在內憂外患中終結了中國2132年的帝制。此後的民國與人民共和國,黃先生也有比較詳盡地探討,主要是在制度與社會形成上的。最後,黃先生提出,洞悉歷史得站在一個大的角度去辨析,才能把握歷史的走向。也許我們現在看不明白的事,過了幾十年,也許就說得清道得明了。 縱觀中國歷史,人民總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上層與下層間總是缺乏一種連接,即黃先生所謂的“潛水艇夾肉麵包”。如今的社會雖說有民主監督制度來連接上下層,可惜形同虛設,無法使人民真正作用於歷史。另外,現代化的中國看似達到“數目字管理”,其實問題很多,首先人口普查不到位,就必然造成只能計算出國家實際稅收總數,卻無法確切知道各個地區人均分攤的稅務是多少,如此便無法調整各地不同稅收的比率,從而直接影響到了各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而美國在徵收個人所得稅時,考慮到了各地貧富的差距和各地人民不同的生活水平,分立了州稅和聯邦稅,並且實現透明化管理。在中國,財富始終是由下至上的收斂,而最終沒有切實反饋到底層百姓的手中,由於沒有透明化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在財富收斂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貪污腐敗的現象,如今在中國大陸早已習以為常。同時,由於國際一體化的影響,往往看似一個國家的問題已經上升成為國際問題,政府的職能和決策顯得更重要,貨幣管理的問題已經不單單由發行量來決定,外匯儲備量等等因素都會對貨幣政策造成影響。 讀了黃仁宇先生《中國大歷史》確實受益匪淺,雖然書中對於史實的描述跳躍性比較大,但是細細啃來還是會有不少樂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