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注:孝者事君,弟者事长,慈者使众,此皆由礼也。家齐则众人齐,然国兴非一人之力也,国乱亦非一人戾也。闻道有恶犬,人视而不见,过而避之。犬益猖,如狼似虎,肆虐百姓,孰之过? 2)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今党帅天下以暴,仁皆失矣;民从之,鲜知仁。是故今人多求诸人而无诸己,非诸人而有诸己,是非颠倒,黑白难分,而失恕乎。然家不宜则国不教,今亦鲜闻仪不忒者,何以正四国,教万民。 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注:晁错言:“民之趋利,如水走下。”今上敛财而民趋利愈甚,是故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孝悌不兴,絜矩之道难守矣。 4)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注:何谓絜矩之道?毋施己所恶于八方。是故一人能守絜矩之道,则恶之不传矣;若人人能守絜矩之道,则八方无恶矣。 5)《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何以使国者慎而不辟?民也。吾闻厉王暴戾,行专利法,民怨四起,道路以目。民不堪重负,遂起反抗,共和行政由此而生。孙文语:“欧洲君主立宪均为革命之所赐。”是故民若甘为鱼肉,则国者何以不鱼肉之?国之将衰,民亦难免其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