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堪折直须折:上期文章说过,人寿保险与年龄有关,岁数越大保费越贵,50岁以上的人就是大一岁保费也会涨至少5%以上。所以你每耽搁一年日后的保费少说也要贵5%以上,更别说如果你这一年健康变差了,血压高了,或是开车拿到了ticket都会大幅度提高你的保费,所以如果你需要保险,也想买,就要趁早,越早越好,越早越便宜。有时保险公司会推出一种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这种产品对客人很有利但对保险公司却一定是个赔本的买卖,有经验的agent一看就知道这种产品不可能持久,就会建议有需要的客人赶紧入场捡便宜。比如Nationwide 和Lincoln Life二、三年前推出一种一次付清的保险,不仅保证保险一次付款后永远就不用付钱了,而且保证一年后任何时候取消保单不仅可以100%拿回已付的保费,而且还给你每年3%的利息,按复利计算。而那时候银行年利息已大幅度下降到不到0.5%。也就是说放一笔钱进去不仅白得一个保险,还能每年赚3%的利息,这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我马上告诉几个有余钱的客人买这个产品,因为我相信这个产品不可能长久,结果有2个客人一个投了20万,另一个投了10万。果然,3个月后保险公司明白过来马上就不再销售该产品了,但已经生效的合同保险公司不能cancel. 碰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agent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客人也要眼明手快,果断出手,“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目前还有一、二家公司有随时可以cancel合同把所有已付的保费拿回来、没有利息也没有罚款的保险和年金产品,这种产品对于子女马上要上大学,担心资产太多影响奖学金的家长来说是一种很理想的藏钱方式,因为保险和年金上的钱在填联邦资助申请表(FAFSA)时不需要申报. 拿到资助了,这笔钱你可以留着自己用;万一没拿到资助,也可以把保险或年金取消把钱拿出来。如果说有什么损失的话,最多就是利息,但现在钱存在银行也几乎没有利息。
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华尔街,保险公司也都受伤不轻,此后联储会不断降息又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大不如前,这些因素加在一块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变得保守起来,也被迫调整产品结构,其表现为:第一,很多保险公司逐渐退出风险较大的产品市场,继续销售这些产品的公司也不断调涨保费。比如保费保证多少年一定付清的universal life, 以前有七、八家公司有卖,现在只有三、四家还在卖,就是这几家公司也纷纷提高保费,平均大约涨了10%. 第二,提供终身收入保障的年金其收入账户的年增长率这几年也不断下调:可变年金(variable)从过去的年涨7%下降到现在的5%甚至4.5%,指数年金(index)也从二、三年前的每年涨8%,一路下降到目前的6.5% 或7%。第三,固定年金(fixed)的利息从4-5年前的每年5%(5年期)下跌到现在的年利2.5%。短期来看,这种趋势不太可能有很大改变。如果联储会升息,保险公司也会提高利息,但目前看来联储会要升息也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毕竟美国的失业率还在7.5%的高位徘徊。只要联储会不迅猛升息, 也就不要指望保险公司会很快提高利息。对有需要的客人来讲,我的建议是如果有好的产品就要果断进入,不要拖延等待。拖延的代价有时实在太大。
人算不如天算 华人大都精于算计,算来又算去,比较来比较去,精明无比,生怕吃亏。有一个客户1999年就开始看房子,每个周末都看,看了5年直到2005年,看过的房子少说也有100多处,可就是买不上,4卧的房价也从1999年的大约30万涨到2005年的40多万。他们追求完美,要新房,学区好,上班近,而且讲究风水,房子朝向要对,朝西、朝北的一概不要等等,但又不愿多花钱。2005年曾经看上一个4卧新房,学区不错,要价40万,也交了2万押金,选了lot,但在押金到期前一天又cancel了,说要再看看、比较比较。又看了2个星期,觉得还是这个房子好,又回来,结果builder一下涨了3万,他们又后悔又恼火,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愤而放弃。他们愤愤不平地说,这不是抢钱嘛?又说中西部某一州同样的房子只要20万不到。我说,这就是市场经济,东北部经济好,工作多,买房的也多多了,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上去。中西部是便宜,但那儿没有job, 买房的人少,价格自然上不去。
我还有一个客人,他也算,但人家只看大趋势,不计较多花一点手续费,房子所在的城市去都没去过,只是网上看了几张图片,看准了马上下手,没有二话。结果人家几年功夫买了十来栋房子,个个赚钱,而且赚大发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主婆。同时炒房的,又是研究又是计算,几个月过去了,终于下手了,但房价已经涨了好几万。这种事情见多了,不由感概,很多中国人小处很精明,但缺乏大智慧,所以发不了财。
8/21/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