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9月份连续写过6篇“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奖助学金”的文章(详见本人网站:www.fanqiyong.com),也帮不少人做过这方面的安排,争取到了不菲的奖学金。2014年度入学和奖助学 (financial aid)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了,而名校尤其是申请early decision的截止日期更早,早到11月15日。去年的系列文章讨论的是一般大学的奖助学金问题,今后几篇文章专门讨论私立名校的financial aid,以及如何作资产重新配置以获得奖助学金。
越是名校,资助越多:美国的名校大多数都是私立,不拿政府的钱,主要靠校友长年累月的捐款和平时的学费维持,象哈佛大学基金高达几百亿,其它的常青藤校也有几十亿、上百亿的基金, 而且每年收到的捐款也是动辄几亿、十几亿,象藤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前几年就收到校友John Kluge 高达4亿美元的保证捐款,这笔捐款将全部用于对学生的资助。有钱好办事,在发放奖助学金方面长青藤大学也就特别慷慨大方。宾州大学给2013年秋季入学的本科生发放了1亿8000万的资助,而哥伦比亚大学的新生资助也高达1亿2000多万。普林斯顿大学宣称从2003年以来学费上涨了47%,但普大提供的资助却增长了150%。
一般大学的资助包括四部分:贷款(loan)、grant (赠款)、scholarship (奖学金)和
work-study (勤工助学),而大头往往是必须偿还的贷款,所以很多人大学4年下来背负几万甚至十几万学生贷款。但在常青藤名校以及不属于常青藤盟校但学术地位和声望不逊于藤校的顶尖私校如斯坦福大学(Stanford),它们提供的资助现在大部分或几乎全部都是不需偿还的grant (赠款)、scholarship (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 (work study). 普林斯顿大学网站称60%的入学新生都获得了资助,平均的资助金额高达4万美元,而4万美元的资助全部都是赠款和奖学金。哥大则有50%的新生获得非贷款的资助(grants),平均为41,000美元. 宾大明确宣布,他们提供的资助全部都是不需要还的,所以大学4年下来可以做到不背债。哥大也宣称他们的学生不需要借一分钱就可以上哥大。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都保证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4年的资助,所以只要你考上了这些名校,你不需要为学费和生活费而担心,毕业后甚至可以做到无债一身轻。
录取与资助脱钩 有些华人家长担心申请资助会影响小孩的录取,如果申明不需要资助可以增加被名校录取的可能性,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对的。少数学校可能是把资助与录取挂钩,如果你不要资助,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就私立名校来说,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所有的常青藤盟校都明确宣布他们的录取决定与是否需要资助没有关系,完全是need-blind, 你小孩能否被录取完全取决于他/她是否优秀,符合该大学的录取标准,而与小孩和家长的财务能力没有关系。这些名校都明确宣布不提供merit-based和体育特长奖学金,奖学金的发放和金额完全是根据需要而来。你有需要就给,需要越大,资助也越多。他们认为你能被这样的名校录取,这本身就说明你很优秀,你不需要再证明你比别人更棒。也有个别很不错的私校提供merit-based或体育特长奖学金,如北卡的Duke大学,他们2011-2012年度录取了6813名新生,有一半(3469人)获得了资助,其中6.1%是merit-based, 7.3%是因体育特长,而绝大多数(86.5%)完全是need-based. 这种merit-based或体育类资助有很大可能是这些学生被其它更有名的大学录取了,Duke为了争取他们入读Duke而提供merit-based奖助学金。很多一般的学校都有这种merit-based资助,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争夺能进更好学校的资优学生。
大学资助没有绝对的收入界线 我常常听到客户说我们家庭收入太高了,申请也是白申请,或是说我们家资产太多了肯定拿不到资助。实际情形是能否拿到资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收入界线,但资产太多了肯定会影响你小孩的eligibility. 前文已说过,私立名校的奖助学金几乎完全是need-based, 你有需要,才能拿到资助;你的需要越大,拿到的资助也越多。而这个需要是根据大学费用(Cost of Attendance)减去家庭贡献(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算出来的。比如哥大一年费用6万4(COA),你家里一年能拿出来4万(EFC),还差2万4,这2万4就是你需要的资助总额,那么哥大就会给你2万4的资助。怎么算家庭贡献(EFC)呢?这主要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的资产按照一定的公式,再加上家庭有几口人、有几个小孩同时上大学等因素计算出来,具体怎么算请参见本人去年写的文章。我们先来看家庭收入与资助的关系。尽管收入越高,拿到资助的可能性越少,资助的金额也越小,但这些常青藤名校都明确表示并没有一条明确的收入界线,超过该收入就一定拿不到,他们都鼓励学生提出申请。
(说明:本文所引用的所有数据皆来自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
10/23/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