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敵於國門之外
一. 從日本要求入常說起
不論結果如何,印巴德日四國要求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一個標誌,標誌着聯合國作為一種體制已經走到了盡頭。聯合國是二戰後雅爾塔體制的產物,代表了當時的世界的勢力分布和利益分配,經過60年的發展,世界的格局有了很大的變化,再按着原來方式來分配利益,不平衡是必然的。有了不平衡就會有所動搖,不難推斷,聯合國的命運也必將和一戰後的國聯一樣最終走進歷史的墳墓。其消亡的方式有兩種可能,一是通過世界性的戰爭,徹底打破原來的體制,產生一種新的取而代之,就像聯合國對國聯的取代一樣;另一種可能性是一些有實力的國家加入聯合國的決策機構——可能就是現在這種加入常任理事國的形式,也有可能是在常任理事國之外再產生一個權力機構取代它——使聯合國名存實亡。
很顯然日本能否快速崛起必將對產生極大影響,所以中國極力反對日本入常。但應該看到,即便這一次可以使用常任理事國的權力阻止了日本的企圖,但這種遏制的作用是暫時的,常任理事國不是一個空頭銜,其能夠發揮作用的背後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不論我們有多少理由,也不論這些理由有多么正當,如果中國沒有足夠的強大,日本就不就侵華戰爭向中國道歉,對南京大屠殺怎樣定論都不會阻礙其成為政治大國的步伐。中學課本里每一個人都學過影響國際關係的是國家的實力和利益關係,也就是說道理不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那麼中國人會允許日本人肆意欺負我們嗎,大清國的鄧世昌不會,我推測今天的中國人也應該不會,最起碼會有不同意的中國人。那怎麼辦,只有戰爭。這不是出於情感的發泄,事實上不僅中日之間,新的格局的形成必然會對利益分配產生影響,衝突也是必然的。所以戰爭不可避免,這和我們熱不熱愛和平,想不想去打仗沒有任何關係,就像不論薩達姆代表正義還是邪惡,他都不想和美國打仗,但是在雙方的較量中,只有強大者說的戰爭與和平才是有意義的。中國和日本在諸如秦大線,釣魚島,東海油氣田方面的衝突已經越發不可調和,這些涉及根本利益的問題是不可能在談判桌上找到答案的,除非有一方賣國。釣魚島曾經屬於誰,東海油氣田在誰的疆域之內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沒有任何意義,它必將屬於強大的一方。所以還應該看到,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不論我們是多麼的熱愛和平;多麼的留戀“太平盛世”的美好生活;因為就一個孩子,老人多麼的需要照顧;我們都要應對戰爭,這不是僅僅由我們說了算的。等到日本人再次打過來的時候,日本兵的刺刀對準中國人的胸膛的時候他不會問你家裡有幾個孩子,死了會不會有很孤單的老人;也不論我們多麼的熱愛生命,忍氣吞聲,把釣魚島和東海全讓給他們,只要沒有他們強大,日本人都會過來殺我們的,逃是逃不掉的。拼了有可能會死,但不拼絕沒有活的可能。對於戰爭,我們只有應對,拿起武器,勇敢的應對。在應對戰爭之前,正確地分析各自的優缺短長是十分必要的。
二. 我們面臨的形式
1.國際形勢
從我國的周邊環境來看,東邊有日本,台灣,以及和美國結盟的太平洋國家,菲律賓,印尼等,在這些國家中,日本是對中國最大的威脅;而菲律賓仗着美國的勢力,屢屢與中國做對,在和中國的南海諸島的領土爭端上一直態度強硬,而中國由於沒有航空母艦,遠洋作戰能力薄弱,大多只能聽之任之;前段時間和印尼達成協議,表示雙方受到第三方侵略時不為之提供便利,這是在南海地區外交的一大突破。在東南亞小國中,越南也因為領海爭端和中國摩擦不斷,當然我們相信,沒有大國的撐腰,他不會對我們的整體安全造成威脅。在南亞,中國和印度關係自從62年以來就非常不好,雖然近段時間有一些跡象表明印度有和好的趨勢,但要明白他是為了謀求常任理事國,在關鍵時刻他必然是聽美國的,和中國做對。西邊的阿富汗已經成為美國的新殖民地,這和印度對中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因為這兩個地區和中國的兩個不穩定地帶——藏獨活動地和東突活動地相毗鄰,即便他們不大規模的進攻,三天兩頭的賣點武器給恐怖分子,就會搞得我們狼狽不堪。這是腹背受敵的情形,這些國家中朝鮮和巴基斯坦和我們關係很好,可以作為突破封鎖線的出口,還有伊朗近期和中國的關係有所升溫,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可能為了對抗美國,伊朗會和中國及俄羅斯建立更深的關係。而至於北邊的俄羅斯在近期之內和中國合作的趨勢還是很大的,而蒙古則和日本走的很近,當然還是俄羅斯對他的影響大一些。
當今國際的主題是反恐戰爭,這是英美兩個國家以此作為藉口,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大自己的勢力,包括北約東擴和中東戰爭。反恐戰爭的武器是大炮和美元,與過去的殖民主義不同,其獲利方式是推翻一個不與自己合作的政權,建立一個傀儡政權。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了直接管理文化,傳統上有很大差別的民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消耗,但照樣可以獲取利益,這和二戰時對日本的占領政策有很大相似之處。討論恐怖活動和反恐戰爭誰是正義超出了本文的範圍,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道理不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正義也不是。但就戰爭的結果來看,事態並不起完全按美國的想象發展,當然美國怎麼想的我們純屬猜測,但最起碼看來局勢並不時完全對美國有利。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扶持起來的兩個傀儡政權並不是非常聽話,而且是越來越不聽話。在阿富汗炸死幾個平民,卡爾扎伊只能說要他們扔炸彈是注意點,而剛剛建立的新伊拉克政權就和伊朗進行了級別較高的外交活動,兩伊戰爭的裂痕正在縮小,這是美國絕對不想看到的。當然我們非常相信如果這個政權不聽話,美國完全有能力再扶持一個取而代之,但隨着俄羅斯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對中東地區的進一步防守會增加這項工作的難度,甚至難到不可實現。而且這樣犯了兵法上再而竭的忌諱,再次在中東戰爭,美國國內將會有更大的阻力。
分析中國的前途命運要先分析美國並不是看他們的臉色,而是一個農夫在收穫自己的糧食時必須考慮身邊的那條惡狗的存在,這是客觀存在的,必須要去應付。這樣的話美國就會在中東地區被托住一段時間,最起碼還有伊朗的存在,而伊朗的背後是俄羅斯和中國。我絲毫不會懷疑有一天美國會使出大規模性殺傷性武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在對付中國和俄羅斯之前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樣他首先失去了一張美麗的面具。所以無論失敗還是勝利,美國在中東的戰爭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但要清楚一旦美國從中東抽出手來,我們的戰爭就不可避免的來臨了。這也是美國在朝核問題上遲遲不動手的一個根本原因,無論再強大,他都不願把戰線拉得太長,所以在這個區域美國的目前的政策是談判。這和戰國時秦國的連橫戰略有點相近,當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是地理上的遠近不再成為影響戰爭的重要因素,但其實質上還是有所攻,有所不攻,以求各個擊破。
這正好給了日本機會,不論在中東地區派兵還是朝核問題上的積極,都是日本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跡象。當然日本不是想充當美國的一個先鋒,而是互相利用,通過幫美國的忙達到發展自己的目的,從而在聯合國之外產生一個權力機構。而和亞太地區相關的俄羅斯目前的主要鬥爭在中東,對遠東利益大有坐山觀虎鬥之意。這樣這個區域就只剩下中國和日本了,最起碼在一段時間裡是這樣的,這也正是興亡的關鍵時刻。
同時還應該看出,作為一個強大的實體,歐共體合作的進一步加強實際上是歐洲大陸強國與美國的一種對抗,這樣的話北約實際上就只剩下美國和英國了,這可以從法,德,意對美英兩國發動戰爭的態度看出。此外還應該看到美國的戰爭會有一個英國追隨,那他短時間內不能統一全球,最起碼在英國看來是這樣的,否則在英國這樣的國家,是準備在統一的時候分一杯羹呢,還是做一個開國元勛呢。
2.國內形勢
從軍事的角度考慮,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陸軍,最先進的核潛艇技術進,而在常規海軍和空軍方面則較弱。這裡不必講很多的優勢,也不必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都知道戰場是沒有亞軍的,阻礙中國統一的不是馬爾代夫,也不是東帝汶,而是美國和日本,所以和別人比是沒有意義的。而中國的戰爭機器多年沒有運轉,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旦國家面臨大規模的入侵,恐怕沒有一個人會知道習近平在中南海下達的一條命令到了一個士兵那裡會執行成什麼樣子。腐敗就像這台機器的鏽,使其很多部位運轉不靈活,甚至斷掉了。但因為停在那兒,不知道毛病在哪裡,所以迫切的需要跑一下,在世界大戰來臨之前把它修好,以使其好好工作,從而避免中華民族再受欺凌。從軍備角度考慮,美國和俄羅斯在一刻不停的發展軍事,而中國停了十多年,從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又開始了一定的投入,但已屬亡羊補牢,事實告訴我們,世界大戰暫時打不起來是對的,但因此就停下來不發展軍事就錯了。打不起來是因為有一種平衡,一旦這種平衡失去,就會再打起來,等到打起來的時候再去準備顯然來不及了。
而戰爭也絕不像兩頭牛頂角一樣那個力氣大了就是贏家,決定戰爭的因素還包括政治,經濟以及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行為方式。從經濟的角度講,經過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中國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承受一定的戰爭。如果戰爭來臨,現在的經濟建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首先是東部沿海地區的軍事疏散,如果戰爭規模很大,則有可能還要在局部地區實行戰時政策,這將意味着大規模的生產由民用轉向軍工。但目前中國的絕對失業人口數量大,即便軍工生產會抽走大量的資源,從勞動力方面對經濟局勢的影響比以往的戰爭和其他的國家影響要小一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經過多年私有化的發展,民間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例——所以資源對於戰爭的利用效率是比較難以估計的,現代社會國際交流和金融往來非常便利,由於社會矛盾的存在,一旦戰爭打起,掌握着大多數民間資本的少數人不一定願意把資金借給國家,而是轉向國外,同時人也會到另一個國家尋求穩定。同時也應該看到,戰爭是消耗與增長並存的,用的不當就是純粹的消耗,用的得當則是增長。一個孩子,光靠營養豐富是不能長成大力士的,一定要鍛煉,一台機器,光靠保養是不能讓其永遠領先的,一定要讓其運轉,不停地發現問題,不停地改進,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從政治角度講,經過二十多年的私有化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這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區域之間的差距。這一方面導致了社會矛盾激化,內部出現對立情緒——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和區域之間。前段時間溫州鞋在西班牙被燒事件在網上引起的反應給我們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區域間的貧富差距造成的怨恨已經超出了對民族、國家的感情。儘管我們誰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但重要的是如果再次面對外來侵略,一定還是先從東部開始,那麼地處西北和中部的落後地區的落後人,被打擊的河南籍犯罪團伙,掛了牌子不要的四川民工,是和他們一同抗日呢,還是躲在後面拍手稱快?不論什麼原因,內部對立的結果只能有一個,就是被各個擊破。從另一方面講,這種差別與不平衡也造成了社會心理的躁動,這種躁動對於主動戰爭來講是拋卻種種枷鎖,奮力殺敵,對於被動戰爭來講則是加大內耗,降低整體能力。
由於昇平日久,多年沒有戰爭,人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追求排場,奢華,而不追求實際的發展。對生命的認識降低到僅僅是動物性的生存和感官上的快感,補鈣,養生,完全和中國歷史上最糜爛的魏晉南北朝時煉丹如出一轍。這種風氣對戰爭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很多人反對戰爭的理由不就是打仗會死人,會有孤獨的母親嗎?那麼等到日本人再次打進來的話怎麼辦,抵抗還是不抵抗,抵抗了一樣會死人,不抵抗又會被屠殺,那時候是沒有孤獨的母親了,因為她也一起被殺了。左右都沒有活路,怎麼辦,應對,主動地,勇敢地應對。同時受美國人權思想的影響,正義和主權意識有所下降,面對一個持刀搶劫的歹徒都不會出手制止而且理由充足——那麼試想一下面對日本人的鐵騎再次入侵的時候會怎麼樣呢?這裡不是反對人權,本人非常相信國家,民族,政權最終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民族之間的融合是不可阻擋的。但必須明白,在沒有融合甚至不知道融合的方式之前,每一種文明的載體——人——都必須殊死保衛它,既然自然創造了這種文明並把它賦予一個特定的人群——民族,這個民族就有義務盡最後的力量來保衛它,發揚她。如果不負責任的讓其消失,那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是對全人類的犯罪。而如果各種文明中那些不可調和的部分一定要通過競爭來融合的話,那只有每個民族都盡力拼搏,才能保證最終留下的是最優秀的,這是對全人類的責任。
的確,戰爭的背後是哭泣的母親,但絕大多數,幾乎全部的哭泣的母親都是戰火燃及的地方。看一看中日之間的戰爭吧,中國是戰勝國,可除了現在都沒有出清除乾淨的生化武器,被蹂躪的慰安婦,累累白骨,中國贏了什麼;日本投降了,可除了大批財富,他們又輸了什麼。許多年後人們都會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和平和發展是主流,那我們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所以不論最終結局如何,被戰火燃及國土,就已經輸了一半,這也是本文一再強調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人的角度考慮,中國幾千年的禮教禁錮了人的發展,仁義造成了人性的懦弱。歷史上漢民族經常被人數極少的民族侵略,南宋,明朝,甚至漢朝,侵略他們的民族隊人口都沒有其十分子一,但卻能使其納貢,和親甚至全面占領,就是看準了其仁義的致命弱點,才敢屢屢放肆,這一點,中華民族一定要正視。每次面對戰爭,總是要用仁義,用德去感化,可感化的結果呢,揚州十日,南京大屠殺,這就是仁義的下場。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揚州城裡的的一個老夫子面對清兵的大刀,當南京城裡的一個國學大師看着日本兵爬上他女兒的身體時,他們除了會說:“子曰‘你們這樣是不對的’”,除了閉上眼睛痛哭,還能做點什麼。他們不會想到哪怕就是在地上找塊磚頭也可以打擊一下侵略者,因為他們沒有習慣。甚至到了今天,不還有很多人以傳統的仁義為藉口反對戰爭嗎,對於這樣的人,除了說你們閉門造車,不學無術外,只能說就等着日本人來殺你吧。他們從來不去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不去了解自己的對手,要用一本幾千年前的古書來應對現在的世界,除了被殺,還能做點什麼。
說到了了解對手,這裡也簡單的分析一下日本。
三. 了解日本
日本文明,及其意識形態和中國有很大的相似性,日本幾乎繼承了漢唐以來中華民族的全部文化,除了仁義。至今在日本企業中明顯的等級制度,意識形態中對忠和孝的重視,都和中國非常的相似。不同之處表現在日本人的意識形態中沒有中國的“和為貴”的思想,他們反對仁義,崇尚報復,被奉為經典,教育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四十七浪人的故事》就是一個報復的典範。日本人接受批評但仇恨嘲笑,認為嘲笑是對人最大的侮辱;崇尚勇敢,鄙視懦弱,對於抗戰中的英雄楊靖宇,日俄戰爭中戰敗的斯托塞爾將軍都很尊重;戰爭中殊死拼搏,一旦投降又非常順從,早期的歐洲殖民者,二戰後對日本的占領,遇到的都是這樣的情形。
日本歷史也和中國有很大相近之處,蕃和大名與中國的諸侯割據,以及外戚干政等都與中國非常相似。在日本的歷史中沒有出現過類似改朝換代的推翻皇帝的事情,事實上是因為天皇往往沒有實權,只是神道的一個代表而已,沒有人去在意他,而將軍和幕府之間的更換則和這相近。但日本沒有出現過科舉制度,應該說唐朝是中國科舉制度的完善時期,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最盛的時期,但日本的封建社會卻一直以漢朝的方式選拔社會人才,組織政權結構。當然,研究日本沒有繼承科舉制度的原因,以及是否是今天領先於中國的根本原因超出了本文的範圍,但應該看到,中國的科舉制,以及今天類似於科舉制的考試制度的確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日本是一種恥辱感的文化,這與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罪惡感文化不同,這也是我們必須了解清楚的。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在日本人看來只有可恥與否,而沒有最惡與否,當然也不存在正義與否。這裡完全出自研究的信息,而沒有任何情感因素,恥辱感的文化就是這一個樣子,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他。如果從這方面批評日本就像批評牛聽不懂琴聲一樣毫無道理,而應該受批評的是人沒有去了解對象,而把自己的一切強加給了別人,受欺負,嘲笑也就不奇怪了。知道了這個,就會明白小泉為什麼會去參拜靖國神社,而且不理解中國和朝鮮人民為什麼會受到傷害,因為日本人是沒有罪惡感的,我們用人道和罪惡來批評南京大屠殺,但在他們看來卻只是並不可恥,這就足夠了。所以我們也應該明白,靠我們傳統的仁義去對付日本是不行的,就像一隻狼要吃人的時候,卻去給他講吃人是不對的一樣。
四. 如何應對
面對如此的國際,國內局勢,我們能做的只有一點,應對,勇敢的應對。目前正值雅爾塔體制解體,新格局產生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奮力一拼,則可以在未來的新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否則只能忍受欺凌,等待下一次格局變化。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戰爭造成的後果一次比一次嚴重,戰後格局延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機會的不均等對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勢力對比的演變非常之難,下一次也許就是永遠。
目前聯合國的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日本還沒有核武器,在戰略武器方面,中國也有相當的優勢。但日本在謀求發展,政治大國的下一步就是軍事大國,不難想象,以日本現在的實力,我們在武器上的優勢只能一步一步減小。所以要把握目前的有利時機,迅速發動戰爭,給日本以重創,使其不能與中國抗衡,否則如果等其發展起來了,我們就只能伸長脖子等待他們的軍刀了。本人所接觸到的很多人中認為中國人口多,武器暫時比日本先進,日本短時間內是打不過來的,上面的話是危言聳聽。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只想說一點,甲午海戰中日本的艦船也不如中國的,但他們還是贏了。而且即便現在的優勢更大一些,這種優勢也不會永遠存在的,所以要抓緊利用,為什麼一定要等到他們強大了,殺了我們很多人了,我們才會覺醒呢。
戰爭對解決國內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好處,目前中國很核心的一個問題是貧富差距大,社會凝聚力差,從而導致了誠心缺失等諸多問題,這都將影響發展。而凝聚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缺乏共同的東西,不同階層之間生活目標沒有共同點,但有一點,對台灣分裂的反對和對日本的仇恨是一致的。那麼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共同的東西來做一件事情,讓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內部之間的一些牴觸也會在這件共同的事情中慢慢消失,即而產生一個和諧的社會。而在戰爭過程中,也會出現一批新的精英,產生一個新的優秀群體,打破目前的社會勢力格局,減小社會矛盾,消除對立,也為社會提供了現有方式之外的人才提拔方式,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戰爭也將為目前文化中的煩躁情緒提供一個絕好的發泄機會,可謂一箭雙鵰,否則這股煩躁就會發泄到自己人民頭上,成為社會安定團結的一個威脅。
再者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失業率高,這對擴張提出了要求,同時也為之提供了條件。包括二戰,一戰在內的很多次大規模戰爭的起因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經濟危機,失業率高,這也說明這是戰爭的絕好機會。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果們能果斷抉擇,去打一場主動的防禦戰,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我們的民族再受災難,也可以為在新的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奠定一定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解決國內的諸多棘手問題,通過攘外達到安內的目的。這要我們一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被動防禦思想,緊跟時代潮流,放下仁義,開動戰爭機器,打一場主動的戰爭,禦敵於國門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