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2014-08-04 05:04:23

当第一天踏入初中校园的大门时,我心里也有一点紧张。来到一个陌生环境, 碰到的都是陌生面孔,再加上本身的德语也不是很好,自己又是唯一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难免有点显眼。没过几天就发觉自己的忧虑是多余的。能来到这个学校是我的运气,大家对我都非常友善。除了同班同学之外,很多其他同学也对我打招呼。所谓礼尚往来。我也对他们每个人打招呼。久而久之我几乎和全校的人都“混“熟了。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刚开始还是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和他们走得很近。

我想借此通过介绍我的几个“非常德国”的中学同学描述一下德国式家庭教育。虽然这不能复制在每个德国家庭,但也有一定典型的德国特色可寻。

我和康拉德是在八年级的时候认识的。他刚从萨克森州转学过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才第一次接触但是马上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爸爸是马丁路德教(一个基督教的分支)的神父。信徒虽不多,但比天主教更保守。他家有兄弟姐妹六人,他 排行老五。因为他家就住在我们学校的旁边,步行一分钟,所以放学后我经常去他家。之前我也去过很多德国同学或老师的家。但他家有点与众不同。首先是他家里没有电视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碰到第二个没有电视机的德国家庭。德国家庭电视机拥有比例超过100%。)。他卧室(其实是他和他的哥哥和弟弟共享的。他的双胞胎姐姐和大哥哥已经搬出去了。) 的床分上中下三层。只有一台电脑。他的客厅也不大,中间摆着一张桌子,五张凳子,但旁边有六个堆满了书的书架。

每当我去康拉德家做客的时候我都比较喜欢和他的父母交流,倒是康拉德自己觉得无聊就独自回房练习电子吉他。他父母告诉我他们家为什么没有电视,是因为不让孩子受到电视上众多的不良信息的影响。我想知道康拉德和他的兄弟姐妹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就问他的父母“是不是他们在家里特别用功,还是你们抓得紧?”他们笑了笑,回答说: “虽然我们平常也很关注他们在学校的成绩, 但是我们不会给他们施加压力。在他们小时候时,我们每天给他们朗读各类儿童书籍。我们希望他们不要懒惰, 做事情都要尽力。我们对他们只有两个要求,在学校的时候尊敬老师,平常对他人以礼相待,准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做好眼前的事情。他们现在都上初中和高中,年纪也不小,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另外就是希望他们在课外能花时间各自学一门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深信, 音乐有助于他们成长。“ 果不其然,他们兄弟姐妹都会演奏一门乐器, 而且还都是自学成才,没有上音乐学校。康拉德本人还是一支乐队的电子吉他手。他现在在瑞士读物理博士。兄弟姐妹六人上大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都不一样。他们也没有把赚钱视为首任,而是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和大卫也是在中学时认识的。同一年级,我在D班,他在A班。他父亲是基督教神父,兄弟姐妹四个,学习成绩在校都名列前茅,他排行老大。大卫是我们学校公认的天才. 我们上九年级的时候,他发明了全世界最小的割草机,因此被列入2000版的吉尼斯纪录。他在数学,化学,物理和计算机的领域都是自学成才,不需要复习就得满分。课外时他喜欢编程序。他也是我们年级段的发言人。通过大卫我也认识了他的父母,而且我们的关系也很好。 经常一起在他家喝咖啡,聊天。我一进他们客厅就发现他们的书架。上面摆着价值连城的百科全书。我也曾经问过大卫的父母类似的问题。他们家四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可寻?尤其是大卫。他们都否认这点,然后说: “我们从来都没有强迫孩子们做这个或做那个。把我们的意识强迫给他们是没用的。他们每个人的兴趣和潜能都不一样。他们有什么兴趣,我们就尽量的鼓励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开启自己的潜力。希望他们今后幸福和健康,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如此简单的答案。

有一次我去他家看到一件让我很吃惊的事情。大卫的小妹妹叫勒亚,她那时才四岁左右。我看到她踩在一只小凳子上洗碗。我好奇地问她: “怎么你也洗碗啊?“ 她的回答让更我意想不到。„当然啦。我们家有个工作表,每个人每天做什么家务都列好了。很公平,谁都不能赖的。今天刚好轮到我。” 她回复了我。在我没亲眼看到这幕之前,如果有人这么说, 我可能不相信。但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不能不信。类似事情在德国家庭不是偶然。很多人从小就学会自己打扫,清理房间。当然,德国也有调皮和不听话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会对他们讲道理。房间虽然是你的,但是让自己有个干净的房间是一个文明人基本的礼仪。大卫目前在柏林自由大学的生物系当一名程序编程序师。

我还有一个名叫卡特丽娜的女性同班同学。她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就丢下他们母女不管,不知去向。她母女两和她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长。她家里虽然没有多少藏书,但是她妈妈非常喜欢阅读。她和我的主修课都是德语。在我们高中毕业那一年,卡特丽娜成绩全校第一,比康拉德和大卫还好。她现在在耶拿市当一名药剂师。

以上例子并非虚构。都是我亲身的经历。从他们各人身上可以反射出一些德国教育的背影。德国教育常常被人误解是指单方面学校的教育,而且还都是一边倒的称赞,这些评价都是不太合理的。德国的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是让学生增加知识面,作为培育他们养成开发自己潜能和兴趣爱好的平台,以便他们今后上大学深造或选择工作时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岗位。每个人都应该发挥各自独有的才能。如果人人都想读法律当律师或攻读计算机学成为出色的程序编程专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发展。这样必然会浪费大批人的天赋。恰恰是德国这种能让各人独特的潜能获得开发的教育制度和家庭的背景的支持的结合来迎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康拉德,大卫和卡特丽娜他们家庭有很多相识的地方。他们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没有人参加补习班。他们的父母都喜欢阅读,实践身教。他们所有人在小时候都必须要做家务: 洗碗,擦地板,倒垃圾。我的另一位同学的父亲曾经对我说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自己都不阅读,你就没有资格让你的孩子阅读。”他们都不是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成绩和天赋在学校里无人能及。他们的家庭观比较重,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父母都抽很多时间在家一起陪伴孩子玩游戏。某人过生日或在圣诞节时,他们都会多多少少送书籍作为礼物。

在上初中和高中时,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喜欢踢足球的报名足球俱乐部,喜欢排球的报名排球俱乐部,喜欢音乐或美术上这类学校,喜欢政治的去辩论俱乐部。多数人都会让自己充实的利用课外时间。家长也给与相应的支持。康拉德喜欢电子吉他,所以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利的乐队。大卫还有个妹妹叫安娜,她喜欢吹横笛,她自己存钱买了一只价值2500欧元的横笛。笔者不才,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办了个学生报。据我所知, 这份学生报还健在。针对每个学生的爱好,学校也非常的配合,建立了很多爱好俱乐部。体育老师创办了健身班,物理老师天文班等多种多样的业余班。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

每当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去打工,赚点零用钱。德国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非常有限,所以很多人也会利用空余时间去打工。在上高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少人愿意和父母一起旅游。 他们说这个年纪还和父母一起太没意思了。他们认为还不如自己赚点钱,和朋友一起去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我的很多同学甚至学驾照的费用都是自己攒的。

刚才提到过,德国教育的成功很大成分是建立在良好家庭教育基础上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刀。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可以让孩子接受好的高等教育。在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正好相反。因为它和父母本身受的教育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德国人内心里也有一种龙生龙,凤生凤的潜意识观念。受过大学教育的德国父母,他们的孩子有85%的机会上大学。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是德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巨大缺陷之一。多项调查结果已经证明这点。德国公众舆论认为这是非常的不公平的现象。今后联邦政府必定采取一系列的改革。

我认识的德国父母中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大多数希望他们的孩子心想事成,从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们特别强调身教,并且以身作则。在学校固然老师是榜样,在家里父母就是榜样,而且比老师更有影响力。很多家长可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这么想就错了。这不是德国教育方式。

可能我见识不广,从来都没有听说德国有什么贵族教育,更不用说精英教育。“精英“这个词以前在第三帝国时期用的过度泛滥,导致今天的德国人都很小心用这个词,尤其在政治界。你说多了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纳粹,被不信任。试问,在这种前提下哪所德国学校冒这个险,大声旗鼓的拿“精英教育“做宣传?我再举一个例子更说明这个问题。在2006年由联邦政府和州立政府提倡的一个“Exzellenzinitiative“项目. 主要是给一些大学的某些系在某些领域上的资金补贴,希望他们今后做的更卓越。Exzellenz是卓越的意思。为什么政府不采用“Elite“ 精英这个词呢?这是有必然原因的。德国人自己对精英教育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不推崇精英教育。

在我上初中七年级时,我的年级段有120个学生左右,顺利高中毕业的只有80人,其他的都出于各种原因放弃了。之后大家分道扬镳,各自为自己的理想奔波,去德国各地大学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服兵役,做社会公益工作或就业。在我的同学里很多选择了离开父母, 去外地“取经“,毕竟大家都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的能力。就这样,我们踏入了人生新的一次旅行。



请看下回: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篇


此文发表于德国的"欧洲新报"



浏览(3127)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86,18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