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号在德国国会召开了一般性辩论(Generalldebatte)。这也是默克尔卸任前的最后一次。 在此次辩论中,默克尔就中国问题发表过讲话。主要内容有三点:
虽然中欧德在今年9月14号进行过高峰视频会议,但仍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欧盟想要一份建立在对等原则上的公平贸易,例如市场准入。 默克尔表示将继续努力,意图到今年年底之前达成政治上的突破,但无法保证。 默克尔对中方就二氧化碳排放量给出的承诺给予高度认可: 到2030年之前达到排放量顶峰,到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平衡或不增加二氧化碳净排放(CO2 Neutralität)(注: 欧盟的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此目标) 默克尔在讲话中强调,基于中国现状,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欧盟应该受到鼓舞"。 中德社会体系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例如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默克尔表示对"桃花岛"自治区的发展深感担忧,"益帼裲智"继续被架空,批评对嫂庶群体荃荔的蚕裤对待。 她还表示,将维护严论字游和嫂庶群体的荃荔。 当我看完她的演讲后,发现没有中文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 预料之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让我立即想起今年五月份默克尔在阿登纳基金会发表就中国问题的那次演讲。随后,很多中文媒体就打出醒目标题: 默克尔拥抱中国。对此我做了详细反驳。因为他不符合事实。
默克尔在阿登纳会议的视频演讲 然后我又想起两年前那次被编造的默克尔"哭的"演讲。默克尔从未做过相关演讲,也没有说过类似语气的话,却被某些华语(自)媒体硬生生地造了出来。对此我也进行过反驳。因为他太不符合事实,简直是在反智商,专门欺骗那些信息封闭的群体。 这次,默克尔的演讲再次提到中国,但华语媒体选择性地忽视。原因很简单,无论哪一点都不"需要"提。没有宣传"价值"。尤其是第三点。很难想象有人再次把他写成"默克尔拥抱中国"。 中方外交辞令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 中德(中美、中欧或中跟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矛盾。到哪或在什么场合都这样说。对大部分国内读者而言,中国跟世上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都远大于分歧和矛盾。 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包涵了另外一层内容: 虽然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矛盾,但分歧和矛盾依然还是存在的。至于都存在哪些分歧和矛盾,能不报的就不报了,不需要知道的就不要过问了。没必要知道太多。秉承此原则,官媒也是报喜不报忧。毕竟喜事人人喜欢。干嘛提一些不开心的事。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养成了专看和爱看喜事的习惯。但是,正常人不都得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吗?假如一个人一辈子只接收喜讯,这是很反常的。我估计任何人都受不了。迟早会面临精神分裂的风险。玻璃心很容易破碎。碎了又很难辅修。辅修后也不会立即回归正常。 "中德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矛盾"的叙述如果缺乏具体内容就会显得很空洞,很模糊。用的太多就会泛滥,会贬值。 事实上,这句话的正确性并不是在哪里都能适用。把他放在当下德国舆论框架,不仅受到限制,而且适得其反。 共同利益固然重要,分歧和矛盾也不能轻视。说到共同利益,普遍被认为是经济利益。这种叙述过于狭隘,是不完整的。 A方利益可以跟B方利益相吻合。但同时,A方眼中的分歧和矛盾有可能也属于B方眼中的利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A方总会试着淡化分歧和矛盾,刻意强调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以前AB双方都是关起门私底下讨论分歧和矛盾。今天,B方不愿意跟A方这么玩了。不仅不再关起门,而且还邀请B方群众参与旁听。当然,不是每位B方群众对他们的谈话内容都感兴趣。A方的做法跟以前一样。不该让群众知道的就不让知道,时而隐瞒、时而回避、时而搞一些虚构性创作,要么选择性少了点什么,要么选择性多了点什么,即便不少A方的好奇吃瓜群众很想知道他们双方到底都聊了啥。久而久之,AB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很好奇,假如AB双方吃瓜群众某一天偶遇,他们会如何聊共同利益、分歧和矛盾等话题?会不会打起来?还是相互鄙视? 拿默克尔9月30号的演讲来说。据我所知,很少德媒详细报道过关于中国部分的演讲内容,只是一笔带过。很多德媒连一笔带过都省了。但是,对于那些认真关注中德和中欧关系的人来说,应该知道此次演讲的内容。中欧关系也是近日欧盟峰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准确地说,就在今天,10月2号。 再说说华语媒体为何没有报道默克尔此次演讲提到的三点内容。 中方对到今年年底能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充满信心,但默克尔没有。绝大多数德媒评论显示,在今年年底之前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微乎甚微。中德或中欧双方对此的评估有很大反差。它不符合报喜不报忧原则。 中方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两个时间点的承诺被某些德媒称之为爆炸性新闻(Sensation)。对很多人而言,中方能做出相关承诺(并履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的贡献。默克尔也给予相当高的正面评价。为什么这条新闻没有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和热议?最少有两个原因: 1.)这意味着环保的标准会逐步或迅速提高,对很多污染性行业而言是弊大于利(从企业利润而言是这样,但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今后必定会提倡绿色经济,对传统工业不利。2)关于气候变化,德国期待中国能作出承诺。对某些少数人而言,利亥国不能听西方的,否者就是示弱的表现。利亥国是不能示弱的。 默克尔此次演讲之所以没有被华语媒体报道,正因为这段话中的其中两句话的其中两个字。对默克尔而言,共同利益固然重要,但基于整体风向的转变和压力,她可能也认为分歧和矛盾跟共同利益是一样重要,有必要表态,把话直白地说出来。其实她可以不用这样说,毕竟没有明年再连任的需要。 其次,这又要提到昨天和今天召开的欧盟峰会。昨天的主题是土耳其。一条有意思的小插曲: 或许是因为疫情缘故,法国居然授权德国谈判。今天(10月2号)的会议重点据说是中欧关系。可以想象,默克尔不仅会提到中欧的共同利益,也会说到中欧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但不会强调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矛盾。不排除此次峰会就华为问题进行商讨。 结语 我在留言区经常会读到一些留言。显而易见是信息封闭的产物。 由于信息封闭,不少人依然停留在"默克尔拥抱中国"的叙述。 默克尔的形象有点被华语媒体所美化。某些负面的言辞(她亲口说的)被"善意"或"有目的性"地过滤。 假如讲究实事求是,就不能过度过滤或捏造相关信息。回归现实,回归正常。 今天的欧盟峰会会针对中欧关系进行善商讨。昨天,欧盟27成员国已经达成一致,制裁白俄罗斯40多位官员。理由: 选举欺诈以及动用武力针对游行者。保持所有对土耳其的制裁方案。谴责俄罗斯对Nawalny下毒。 S: 说到Nawalny, 我准备引用他对《明镜周刊》采访中的一句话。"我很高兴在我身边没有出现认为我不愿回去的想法的人。不回去就意味着普京实现了他的目标。我现在的工作是保持那个不畏惧的人。而且我不怕!如果我的手在颤抖,那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这些东西(被下毒后的症状)。 我不会给普京不回俄罗斯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