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冲突最大的障碍 2015-01-16 08:20:54

前些日子突然收到微信群里有人发给我一个短信,她写道: “在德国生活将近7年,一直都能听到周围中国人对德国人的评价是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 相对中国人就有人情味,很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且照顾他们。你作为一个在德国长大的中国人怎么看?

 

这个让我很意外,第一时间尽然想不起来对方是谁。既然她知道我是在德国长大的,我们曾经必定见过或她看过我写的文章。不管怎样我还是先回答了她: “那你的朋友到德国多久了?我当然不这么看了。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你首先要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客观的评估

 

说实话说我妈!一边我妈, 一边我德国老公。这个话题我们讨论很久,她永远都能说过我。其实有时候我有这种感觉,但有时候又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说不清,我现在都很郁闷 “: 她这样回复我。

 

其实很简单的。主要还要按照具体案例。我不知道她原文是怎么讲的,我肯定有办法反驳她。可能她是你妈的缘故,很多事情不好讲吧“? 我回复她。

 

那就总体而言,你怎么认为呢“?

总体而言不好说。没有具体的案列吗?要不这样,你帮我列出一个单子,把你妈妈的言辞记录下来,我看看是不是可以写一篇反驳她的文章。 你意下如何?

 

你太可爱了。 (微笑) 那我要好好组织下。写些什么呢?因为太多事情发生了在我妈到德国期间“.

 

你先别这么说,你又不知道我反驳时是否会用很讽刺的字眼“.

 

他很不开心在这里发生的一切,让我很郁闷“.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我主动的,爽快的答应她之后马上就后悔了。我,一个既没老婆,又没女朋友的中年男士突然间成了别人家庭文化冲突的辅导员了。我凭什么呀?我有发言权吗?瞬间我也为这个问题纠结了一阵子。

 

如果从婚姻的角度去看,那我肯定不行。假如从中国人如何和德国人和睦相处的角度去写,我想我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毕竟我也有过„身经百战“。我到德国的前十年,除了和自己家人以外几乎百分之百每天和德国人打交道,比如老师,同学,朋友(的朋友或家人),排球队队友,教练,邻居等。数不甚数。在接下来的的五年,尤其是高中毕业后到柏林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其他中国人。如果把我接触过的中国人和德国人对比,过去是0%,来到柏林后提高到了25%。再后来由于工作的缘故,比如给国内的公务团做导游和翻译,接触了更多的中国人。这个比例也一下子提高到了70%。不是因为我不和德国人交往了,而是交往的都是曾经认识的。只不过现在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特意去认识更多的德国人罢了。

 

我在德国某小城市生活了10年之后到了柏林。在此经历了我第一次所谓的文化冲击。我对它印象非常深刻。那时我在一家中国人开的鞋店做临时工。我有几个中国女同事。每次下班的时候某一位女同事的男朋友都会来接她。他外表严肃,脸上很少有笑容。这是我对我同事男朋友的第一印象。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本德文版的„经济周刊“ (Wirtschaftswoche),突然间对他有一种莫民奇妙的好感,觉得我们是同道中人,因为我也喜欢看他手里拿着的那本杂志。然后我们就马上聊了起来,而且很投合。下班后他突然问我今晚有没有时间,要不要去他们家一起吃饭。我当时很兴奋,马上回答: „有时间“.

事后多年,有一次我们在他们家一起喝酒。他笑着对我说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问你有没有时间去我们家一次吃饭吗?其实这只是中国人的客套话而已,当时并没有真的想邀请你去我们家吃饭,想不到你这个可爱的傻子尽然当真了,还答应的那么利索。幸好我家总是预备很多吃的东西,要不然可就尴尬了“. 我听了后既惊讶又纳闷。„啊,原来是这样阿?如果你原本不想,为什么还要请我呢?“ 我问他。„这就是中国人的礼仪。很复杂。你不懂的“: 他这样回复了我。就因为我多年前的那句„ 有时间“,让我们现在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其实很能说明问题。以我过往的经验而言,如果你不想邀请某某人,根本不会和他讲种种客套话。我一般(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德国人也)倾向于直来直往,不怎么拐外抹角。如果收到邀请,你可以接受或者拒绝。德国人不会事先邀请你,然后再跟你讲,你回去吧,其实你并没有被邀请。

 

由于我生活环境的缘故,自己一直没有机会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自然而然我的言行举止会造成众多的笑话。幸运的是,我这两位朋友能理解我的处境,并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很有耐心的向我解说了很多复杂的中国特色“. 他们让我增加了很多这方面的常识。当我接触更多的中国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知。毕竟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传统,习俗。即便我有心学,也不容易学会。德国地方虽小,人口也不多,但它同样也有地域上的区别而带来的各种传统,习俗的差异,比如东西德,天主教和新教信 徒,大小城市等。另外要再加上语言和沟通上的障碍。总之,想融入一种全新的文化里,并且再两者之间自由行走,这条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自己在德国长大,在与德国人沟通方面基本上没有障碍,但有时候我还是会遇到一些令我束手无策的德国人。心想,德国人当中还真的存在这种„极品。我这位来自北威州的朋友到德国才7年,可想而知,她自己本身对很多事物很有可能还没有了解彻底,德语水平(听口笔的综合力)也不一定达到很高的标准。没有这个必要的先提条件就很难深入的去了解德国文化。不具备语言这把万能锁,你将会被拒之门外。虽然在她和她的老公二人生活世界里,工作圈里和朋友圈里能够和谐相处,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旦走出这个圈子或者其他人,比如她的妈妈走进这个圈子,就会让一些她以前不需要顾虑的问题突然浮出水面,而自己瞬间又无法给予合情合理, 让她妈妈信服的回答。为什么?她本身缺乏宏观意义上对德国的认识,因为她一直只生活在她的微观世界里。

 

文化上的冲突不是单行道。因为它总是发生在某一个人对他身外的人和事物之间。首先双方要有意愿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学习和理解之间的差异。由于世上有很多事情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意愿实现,当事人要拥有一定包容力的作为前提。

 

接下来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位微信朋友给我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很多生活上的琐事很难说的清谁对谁错,甚至有时也不能用对错来衡量。所说的也不是标准答案,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经验而得出来的一些建议。

 

衫有了褶,在我老公衣服的候,她提出他帮忙把褶熨平,在第一次尝试不成功的基上,我再一次提出同的要求,可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通过这件事情她让这个女婿她根本不关心,连这么小小的要求都不能足。我老公在两次尝试下来,得出结论这件衣服必洗后再熨烫这些褶才能消除。但他没有直接把他的想法出来,只是把衣服还给,没有再做任何尝试。就这样一个疙瘩在我心里下来了。她认为在中国也好在德国也好,她尽可能我吃得开心足,做那,但回来的尽是我的漠不关心。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错“在我这位朋友和她的老公身上,但它有先后顺序。首先我这位朋友的妈妈只是让她老公帮她烫衣服。他烫了,而且还两遍。因此在这个环节上,他没错。他之后告诉我朋友有可能先洗再熨烫才能消除这些皱褶的这个结论。因为她妈妈只要求让他烫,又没让他洗。他又不知道这衬衫是否可以洗。万一他拿去洗,然后洗坏了,那怎么办,谁的责任?因此他还是没错。读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怀疑,德国人不会那么死脑筋吧?如果我没遇到过,我也会这么觉得。但现实和我们想象的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区别。当我的朋友获得这个信息后是怎么处理的才是事件的关键。她如果按我说的和她的中国妈妈解释,她有可能会谅解。以我的观察,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明显的中德差异。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举一个例子:

 

中国和德国老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 前者不问过程,只要结果。后者既关注过程,也重视结果。我这位朋友的妈妈好比是中国老板,她的老公则是德国职员。她只要结果(把我的衬衫烫好)。他注重过程。他烫了两遍,但没弄好。随后也反映了他得出的结论。假如我这位朋友再和他老公讲,那你把衬衫拿去洗了再烫。她老公还是否还是一笑置之,不理不睬呢?我估计不会。

 

某些德国人只执行那些明确的任务。稍有偏差就不做了或者先反应然后再做。如果一开始她妈妈就和她女婿讲,你帮我烫这件衬衫,如果不行,先洗再烫。他还会置之不理吗?她的妈妈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一时半刻很难接受和理解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感觉自己女婿很自私的同时也感觉,甚至后悔自己的女儿嫁错了人,天天在家受委屈。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你可以让他去做一件具体的事。但是你能让他突然聪明,圆滑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她的女婿真的如她妈妈想象的那么自私,他何必还烫两次呢?

 

在我所认识的德国人家里,没有像中国人一样把辈分看的那么重。什么事情都言听必从。他们之间更平等。她老公毕竟是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不可能因为她妈妈这次到德国看望她女儿,他就要强迫自己遵守所有中国人的文化标准。如果这么容易,世上还有外嫁婚姻中所带来的那些烦恼吗?但是她妈妈认为她的全心付出换回来的却是我们的漠不关心。我完全可以理解老人家的这种想法。

 

另外出去旅游的候我老公就是喜去景点啊名啊,去自己喜的地方,却不考想去哪里。所有我郁,一我老公,疼啊!

 

说白了。这也是我朋友和她老公缺乏沟通造成的。 假设我是她老公,丈母娘第一次到德国,我当然先带她去看当地各种有名的,有特色的景点名胜,而不会直接带她去购物。如果她妈妈明确知道想去哪里,她大可以直接跟女婿讲。如果她讲了后,他还是没打算带她去。这个就真的有点过分了。

 

人和人都有各方面的差异。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我会感到高兴能与你一起分享我的经验。如果你反对我的观点,我也不会觉得伤心。毕竟我们不是同一个人。我不强求他人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这种日常生活中所引发的文化冲突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因素。文化冲突和双方对文化的了解成正比:  冲突越深, 相互的了解越浅。

 

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德国专家,只有他才能提供标准,正确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独立体,都应该对事物抱有各自的见解。只要对生活充满激情,热衷幸福的生活, 没有文化冲突是不能够被化解的。它的存在只是在达到最终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现象。不必畏惧,也不要回避,因为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浏览(5625) (6)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91,51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