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2020-07-22 21:52:53

导读: 英国准备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新闻受到多方关注。看完几篇知名自媒体的文章后,发现他们的分析都存有几个漏洞: 把美国的压力视为唯一因素。这个解释并不完整。今天想借此再做些补充。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德国是否也会效仿英国,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迄今为止,大部分关于华为在德的前景都建立在德媒的报道,尤其是引用了默克尔和经济部长的发言。但是,这也是不完整的。它只说明表面现象,并没有从更深层次的视角去探讨。比如,德国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再比如,下一届德国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2021年是德国大选。默克尔不再连任。现任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也会跟着退出一线政坛。因此,面对华为问题,也应该把下一届德国政府作为因素考虑在内。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几个观点。

 

 

 

 

第一章 英国禁止华为还有哪些原因?

 

迄今为止,在大多数的华语媒体的报道中,英国今后禁止华为的决定完全出自特朗普的施压。不禁止华为,美国就不跟英国分享情报、美国就不会跟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不再向华为提供半导体等等。

 

实际上,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因素,否者无法解释英国的举措。1关于国内某自治区的新闻报道起到了部分作用。关键词: ChinaCabels。2此次香港事件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英国对《中英联合声明》的不同阐释以及英国准备提供三百万香港人的长期居留以及入英国籍的声明。先抛开意识形态和站立场,仅仅从英国的视角而言,约翰逊可能也没有更好的选择。3

然而,这又涉及到英国内政: 来自约翰逊保守党众多议员的反对声音。据称,大约有60多位议员向首相施压。

 

我们再把时间线放长。

 

2015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隆会见中国领导后宣布,将开启中英两国的新黄金时代。时任伦敦市长银行约翰逊也积极地向中国投资者抛出橄榄枝。2016年,英国率先加入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接管唐宁街10号的约翰逊刚开始依然敞开双臂拥抱中国。当特朗普首次要求英国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时,被约翰逊拒绝。按原计划,中英的黄金时代理应畅通无阻。

 

约翰逊

 

但,为何英国在五年后会禁止华为,导致中英关系降到冰点呢?仅仅把特朗普的施压作为唯一解释是不充分的。因为约翰逊此前就拒绝过特朗普,并与他在电话上发生激烈的争执。

 

 

 

退一步说,假如真是因为仅仅美国的施压足以让英国做出选择,这能说明一点,英国依旧认为,从长期角度来说,美国比中国更重要,即使短期内因禁止华为会带来更高昂的成本。

 

今年年初,约翰逊还表示,只是局部限制华为,把它的市场分割限制在35%以内。自7月1号后,英国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人认为,英国是一个"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的国家。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德国自民党党魁林德纳在2017年和2019年针对同一件事的两种相反说法。2017年联邦大选后,自民党林德纳拒绝参与组阁。2019年又表示以准备好参与组阁。他给出的原因是如此简单和常见: 因为局势变了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例子运用到英国身上。英国的态度之所以发生急转弯,也是因为局势变了。每当当事人觉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就会以新的参考指数为标准。对英国而言,7月1号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改变局势的分水岭。

 

此外,我们也应该把英美跟英欧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也考虑在内。

 

 

 

1..约翰逊不会单纯地坚信特朗普会轻易连任。假如特朗普向约翰逊许下承诺,他就一定能兑现签署对英国更有利的,而不是“美国优先“的自由贸易协定?再说,美国即将面临大选,英美不可能在大选前敲定自由贸易协定。

 

2.约翰逊急需跟美国谈妥,部分原因来自欧盟的强硬态度。为了不让更多欧盟成员国效仿英国脱欧,欧盟绝不会允许出现一份以"英国优先"的自由贸易协定。

 

3.英美和英欧自由贸易协定本质上是冲突的。美国要求英国降低各方面的标准。欧盟则要求英国保障各方面的标准。如果约翰逊跟特朗普达成共识,降低标准,那么英国更没希望跟欧盟达成自由贸易的协定。反之亦然。不能忽视的是,英欧贸易总额是英美贸易总额的数倍。

 

4英国被动地夹在美国与欧盟中间,现在又跟中国闹矛盾(据说英国正准备退出亚太投行)。它有可能会成为大输家。

 

一直以来,国内不少专家都如此坚信经济至上主义。在他们眼里,任何“经济亏损”或“制造成本”的决策和“生意"都是愚蠢的,因为大家都想着赚钱。都想疯了。不想赚钱的人或国家都是疯子。在中国的语境当中,这种观观念很普遍,常常被视为国际关系的真理或铁律。实际上,这仅仅只是说明了我们如何看世界视角的态度,而不是客观地解释现实世界或现实政治本身。毫无疑问,英国此次充当了一次“疯子”。

 

假如在欧洲只有英国禁止华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英国率先禁止华为是否会起到多米诺牌效应?比如,欧洲第一大国的德国是否也会禁止华为?

 

第二章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1. 表面层面

 

关于德国如何看待华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绝大多数华语媒体人的结论归根结底都来自一个信息源: 默克尔。

默克尔

 

身为德国总理,她拥有制订整体政治方针的权力,也就是德语里的Richtlinienkompetenz。默克尔的发言可以被视为德国联邦政府的官方态度。迄今为止,她都反对采取针对具体某一家企业的政策,比如华为(Lex Huawei)。

 

在默克尔内阁当中,除总理本人以外,只有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一人在很多公开场合发表过相同言论。我在过去几年写过众多文章中都提到过阿尔特迈尔。不管在哪个位置,他实际上都扮演着默克尔的非官方发言人。

阿尔特迈尔

 

华语评论员通常把默克尔和阿尔特迈尔的这番话解读成"德国力鼎华为"。实际上,这种说法也缺乏充分依据。我有以下理由。

 

如果德国力鼎华为,为什么不采取更明确和坚定的态度?比如,默克尔完全可以说: 德国支持华为。但现实是,她并没有做出类似表态,只是不主张明确禁止或反对华为而已。

 

严格来说,德国在华为问题上也是"出尔反尔,不讲信用“。一开始,德国政府在面临美国的压力时说道,它会对所有网络设备供应商一视同仁,不管是华为、爱立信或诺基亚。但,德国官方的态度在过去两年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一开始"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附带条件,比如供应商必须是可信任的。问题是,可信任很难客观量化,主观因素偏多。再后来,内政部出台文件,让所有在德国参与5G建设的供应商都必须给出书面曾诺,必须保障网络的安全,否者将被踢出局。但内政部长的建议又立马被媒体和国会议员否定。反对者认为,仅仅让供应商自己作出信用承诺是远远不够的。

不能只关注当下,而是观察过去两年的变化。如果把过程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它来预测未来,其趋势对华为不一定有利。除默克尔以外根本就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实际性依据。

 

德国三大情报局局长一致认为(情报界人士或许有自己的一番逻辑),华为不可信。

 

如果有谁仔细观察过德媒在过去两年关于华为的报道,有必要把它视为一个过程来看待。不难发现,它的语调以及基本观点几乎一致。自疫情期间的战狼外交以及7月1号以后,德媒在此问题上的观点更具有批判性。

 

德国学术界在华为问题上的观点在过去两年也很一致。尤其是以专门研究中国问题为主的墨卡托研究所,其所长Mikko Huotari以及另一位中国专家Kristin Shi Kupfer也都持有批判性态度。

 

 

Mikko Huotari在《时代在线》的署名文章,"必要时可以少一点中国"

Mikko Huotari

 

Kristin Shi Kupfer

 

在此,必须要提到Mareike Ohlberg。她曾经也是墨卡托研究员。今年三月份跟澳大利亚学者Clive Hamilton联合撰写与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的非文学书籍。德语叫“Die lautlose Eroberung“。简单地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她目前是被德媒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德国《商报》也专门推荐过这本书。很遗憾,所有华语媒体都没有提到过它的存在。Mareike Ohlberg也针对华为问题发表过清晰言论,立场也很明确。

Mareike Ohlberg

 

"Die lautlose Eroberung"

 

在德国国会外交事务政客当中,来自基民盟、社民党、自民党和绿党政客在华为问题上都持有批判性态度。尤其是基民盟的卢特根。他是基民盟下一届党魁候选人之一。在2019年的基民盟党代表大会上,卢特根联合数十位基民盟国会议员强制性把华为问题提上议程(这一点跟英国保守党60多位议员反对约翰逊有相识之处)。他们的建议虽然没有完全被接受,但局部接纳就足以导致德国政府在华为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小的转折点。小到没有引起华语媒体的注意。

 

卢特根

 

以上都是公开信息。用心以及长期阅读德媒报道的同学都应该知道。

 

但如果再继续往深处看,情况就不同了。我们需要把各种不同信息 - 包括支持华为的言论,旧的或新的信息 - 组成一张知识网,把反对派和支持派的观点同时放在桌面上对比,会得出更接近现实的结论。

 

2. 深度层面

 

美的收购德国库卡公司曾引起轰动。大家都只知道这件事闹得很大,影响深远。但深远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很少被人谈及。

如果把这起事件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它完全可以应用到华为身上。为了阻止更多的德国被中国收购(英国目前也在制定相关政策,名叫“Project Defend")。德国政府强化了《对外经济法》(Außenwirtschftsgesetz)。但,德方刻意强调,新条款的出台并不针对具体某个国家或某家企业。可实际上,明白人都知道,世上几乎只有一个国家符合新条款的设置。这是为中国“私人定做“的。官方不会这样说,但实际上会起到这个功效。

 

一方面,德国提高企业被收购或入股的门槛,另一方面,德国联合意大利和法国,在欧盟层面上出台统一政策,避免让德国当独面对东方的庞然大物。

 

德国人深知,在过去多年,很多驻华外企因各种原因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相对比,德国人比较聪明和务实,并没有深刻的切身体验。就近几年而言,戴姆勒在Instagram上发表某自治区灵魂人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导致戴姆勒时任CEO亲自向中国驻德大使“磕头"道歉、莱卡相机广告片因某个被禁镜头而遭到全民谴责(很奇怪,为何华为没有跟莱卡相机决裂)。类似事件常常被德媒提及和引用。在疫情期间,中国驻海外大使馆同时对很多西方国家发表比较强硬的言辞,此举也被德媒视为一种威胁。

 

大使的发言其实是多此一举,针对华为是否可以在德国参与5G建设起不到任何正面的积极效应,反而成了德媒的“方面教材“。

 

默克尔本人也有亲身体会。2007年她在总理府接见某位人物后而立即导致中德关系陷入冰点。她深知,自己做什么或说什么,会引起中方哪些反应。很多欧盟国家会向德国看齐。德国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其他欧盟国家的决策。在这种大背景下,德国小心翼翼的作风就更不难理解了。

默克尔

 

在华为问题上,默克尔会尝试着平衡中国和德国国内的舆论压力。如果她的发言过于亲华为,必定会引起来自国内(比如卢特根、所有国会外交事务政客、媒体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与国际(尤其是美国)的舆论压力。

 

如果她的发言过于反华为,又会引起来自中国的强烈不满。她只能巧妙地模棱两可,即不能指责她偏心华为,也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说她歧视华为。尤其是当华为在中国国内被塑造成民族企业后,反华为就相当于"反华"。"反华"必定会"伤害十几亿中国人的情感。“ "伤害十几亿中国人的情感"的后果很严重。默克尔体验过。德国外长也体验过。我不是在做道德上的批判,而是试着去理解德国的动机。

 

当有人批评她过于亲华为时,默克尔以及她的非官方发言人阿尔特迈尔就会辩护说: 哪有?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让所有供应商做出信誉担保。我们在不断地提高安全门槛。我们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禁止华为。

 

当有人批评她过于反对华为时,默克尔以及她的非官方发言人阿尔特迈尔又会辩护说: 哪有?我们对所有供应商都一直同仁,并不单独针对华为(或某家中国公司),因为我们的标准是一样的。所有供应商都必须遵守我们的标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有回旋余地。

1. 万一华为因达不到某个指标(不一定是技术或价格上的)而被排除在外,德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解释说: 这是华为的问题,并不是德国政府针对华为。为什么其他供应商都能达标,偏偏华为不行?

2. 拖延时间,直到欧盟出台统一应对政策为止(或等美国十一月总统大选后)。欧盟能够出台统一严格政策的可能性或许比较低,但不是不可能,比如设定一个最低标准。可能性更高的是,每个成员国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将华为排除在欧盟市场以外。这个问题有可能在下次中欧峰会时能得以解决。

3. 或许德国也想禁止(全部或局部)华为,但自己不愿意强出头。假如欧盟真的能够达成某种共识,中国就不会对德国怎么样。在中美贸易战还没有结束之前,中国不可能再跟欧盟发生大规模贸易冲突。到时候德国又可以辩护说: 这跟我们没关系,是欧盟的全体决策。

 

我们不妨脑洞大开,设想一下一种可能会发生的场景: 此次欧盟首脑峰会涉及到如何分配7500亿复兴欧盟计划。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力推动数字化与信息化,5G又是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基础。华为的两家竞争对手如瑞典爱立信和芬兰诺基亚都属于欧盟成员国。理论上讲,欧盟首脑完全可以把(大)订单分配给这两家欧盟成员国。“节约四国“如瑞典、丹麦、荷兰和奥地利都表示,想获得欧盟补贴,必须投资到面向未来的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就是面向未来的技术。从7500亿欧元里可以拿出大百亿欧元。今后再把部分农业补贴转向与对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每年也可以拿出大上百亿欧元。很多人(包括欧盟通信公司)都表示,放弃华为意味着消费者必须要多花钱,因为成本会上升,5G建设必定会延迟数年。但假如欧盟愿意多花钱,像英国一样做一次“疯子"呢?

 

 

面对此次华为问题,德国几乎采取了跟《对外经济法》相同的措施。一方面逐步强化限制,另一方面,德方期望能联合欧盟,采取统一措施,避免让自己独自强出头。

 

如果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德国在对待华为问题上也是德国今后对待中国的态度。

 

3. 未来愿景

在所有关于德国与华为关系的文章中,至今为止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思索。我认为是绝对有必要的。

 

总所周知,默克尔在2021年将不会参与联邦大选,如果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下一任德国总理的名字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默克尔。而是另有其人。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总理上任会带来新风向,新的内阁组合以及新的内阁成员。就以目前形式而言,梅尔茨、拉舍特和卢特根会参与年底基民盟主席竞选。假如梅尔茨当选,他不可能把竞选总理的资格拱手让给巴伐利亚州的舒尔德,即便后者在民调中遥遥领先,因为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梅尔茨的背水一战。

 

左起: 拉舍特、梅尔茨和卢特根

 

距离下次联邦大选刚好还有14个月。期间可能会发生众多不可预期的事件。因此,我也只能以现阶段的信息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2021年的联邦政府很有可能不再是当下黑红联盟执政的延续。可能性最大的是黑绿联盟。

 

绿党党魁: Baerbock和Habeck

 

德国绿党比较理想主义化。它很在意某些普世价值观。在此次香港问题上,两位党魁之一的Baerbock、国会党团主席Kathrin Eckhardt-Göring以及国会外交事务发言人Omid Nouripour(注: 出生于伊朗)都发表过立场鲜明的言论。

 

Omid Nouripour

 

针对中德关系,不能不提两位绿党人士。Margarete Bause以及Reinhold Bütikofer(前绿党党魁)。前者是绿党在国会的人权发言人。后者是欧盟议会成员,也是欧盟议会就中欧关系代表团团长。他们近几年就某些中国议题发表过鲜明的言论。他们二人都是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成员。

 

Margarete Bause

 

假如新政府步入黑绿联盟执政,基民盟出任总理,外长的职位由绿党接管。最有可能接管下一任德国外长的是绿党两位党魁之一以及Omid Nouripour。到那时,整个政治风气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按照目前民调显示,下一届德国总理肯定来自基民盟或基社盟,梅尔茨和舒德尔的胜算最大。拉舍特和卢特根胜出的概率相对而言偏低。

 

舒德尔

就中德关系而言,最差的结果是可能梅尔茨出任德国总理。这个结论出乎多数德国华人的预料。他此前并没有专门就中国问题发表过针对性地观点。但梅尔茨近日对德媒表示,把GAF跟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相提并论。奇怪的是,他的言论并没有引起"战狼外交"的反击。或许中方并不认为他有丝毫胜出的概率,因此被直接忽视了。

 

梅尔茨上月在接受《明镜杂志》采访中明确向绿党抛出橄榄枝

 

不少德国华人很看好梅尔茨,大家都觉得他在所有基民盟候选人当中最懂经济,所以他最适合德国跟中国做生意,因此也最有利于中德关系。其实这也是经济至上主义的表现。一直以来,我都不这么认为。因为梅尔茨内心深处还有非常倾美的一面。梅尔茨跟默克尔的少数共同点之一是: 他们两人都不怎么喜欢特朗普,但都特别重视德美的战略关系。

总结以上两点: 黑绿联盟的可能性最高,梅尔茨或舒尔德出任新一任总理的概率偏高(本人预测仅建立在当下民调,不排除拉舍特胜出的可能性)。据卢特根表示,假如他当选新一届基民盟党魁,不介意舒尔德参与总理竞选。他本人在外交事务上有所建树,并表示,对外长职务颇有好感。在所有基民盟政客当中,他对华为的反对意见最强烈。

 

总结

正如我文中所言,大部分华语媒体的所谓"德国力鼎华为"说辞主要来自默克尔的态度。但,默克尔在2021年秋天将退出政坛。到那时,支撑"德国力鼎华为"的依据就会淡化,甚至消失。顾及到潜在新政府内阁党派以及众多候选人人选,很难让人得出"德国力鼎华为"的结论。

 

假如默克尔模棱两可的态度只是缺少一个德国版的分水岭,又或者说,德国其实在等一个分水岭。英国和林德纳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旦局势发生变化,之前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被推翻的。更何况,当事人将不再是默克尔。


欢迎关注同名公号: 新华二代在德国

浏览(465)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85,8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