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就最近中美关闭领事馆事件也引起德媒高度关注。德国虽然不是直接参与者,但迟早会面对新的世界秩序。上一篇简单地介绍了某位德国政府官员的看法。今天向大家介绍三家德国媒体的四篇报道。第一篇属于知识普及篇。其余三篇属于政治评论。
《南德意志报》
1.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外交辞令都不是偶然的, 要么传达自己的不满意见,要么向对方施压。维也纳公约就外交关系规定了一系列外交制裁措施。然而,外交制裁是有等级的。
初级阶段: 假如A(东道国)与B(派送国)两个国家出现需要进一步沟通的矛盾,A国会友善地邀请B国驻A国大使馆进行谈话。实际上,邀请谈话的举措本身就体现出A国对B国不满的信号。这是一种适度的批评形式,但并不会让外界觉得AB两国已出现严肃问题。
第二阶段: 东道国以正式(书面)方式请B国大使到外交部,并向对方交出抗议信,也被称之为外交措施(Demarche)。此举目的在于,督促B国采取某种行为。假如依然无法起到效果,将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 B国驻A国大使(或大使馆工作人员)会被例如不受欢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行列。派送国被要求,召回大使。此举如同“驱逐出境“。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外交制裁之一。同时,东道国可以将驻B国大使临时或长期召回。
第四阶段: 外交冲突升级的最高级别: 断绝外交关系,比如关闭大使馆或领事馆。假如出现大使馆被关闭,在此情况下会由第三方接管相关业务。比如美国通过瑞士驻伊朗大使馆代表其利益长达四十多年。
就当下中美外交关系而言,正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中间。领事馆级别低于大使馆。关闭领事馆不等于“最后手段“(ultima ratio ),但距离断绝外交关系也不是太远。
事实上,中美关系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底点。
对外与对内政策的相关性
在外交事务上,关闭领事馆都会引起同级别反应。因此,中方关闭美国驻成都或其它城市领事馆也在预料之中。
直到20世纪中叶,外交制裁通常被作为与战争有关的措施。今天,各国所做出的举措都与国内政治息息相关。
除外交制裁以外,国家还具备其他制裁方式,比如武器禁运、被列入名单人员的入境限制、财产冻结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制裁。
https://www.sueddeutsche.de/politik/usa-china-houston-1.4977862
《时代在线》
2.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7月24号,德国《时代在线》作者Steffen Richter就中美关闭领事馆事件做了分析。评论标题"走向对峙"体现出了作者核心观点。
Richter认为,双方关闭领事馆意味着中美关系达到罕见的底点。即使如此,也能看到一丝曙光: 中方可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比如关闭美国驻上海或广东领事馆。
就目前中美关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地步,作者分析了背后几个原因: 政权越来越集权、攻击性的外交、中国外交部自2012年之后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就5G问题、中国驻英国大使接受BBC的采访时就某自治区问题的发言)以及"说好中国故事"的统战部(United Front)等。
即使有来自美国、欧盟以及其他自由国家就中国当下外交政策的抵抗、中方也因出于内政压力不会做出丝毫更改,比如用激情与大量民族主义对社会传达中国伟大复兴的讯号。同时,美国总统宝座上坐着一位名叫特朗普的总统。就像2016年那样,为了提高自己连任的可能,战胜拜登,他需要一个替罪羔羊。他就是中国。
特朗普内阁成员由多数鹰派人物组成。他们看到了一个更有力的反华政策的机遇。原因有很多,比如疫情、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南海军事化、香港等。级别最高的鹰派人物是国务卿蓬佩奥。 蓬佩奥
文章作者最后还引用了蓬佩奥近期广为人知的演讲。Richter表示,当下中国外交已经回不到过去了。从美方角度而言,中美关系也无法重归之前的更平衡状态。毫无疑问,即使民主党人士拜登上台也会继续采取批判性对华政策。
拜登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方只是关闭相对不重要的成都领事馆,而不是更重要的驻上海、广东或香港领事馆,是因为中方不想激发双方矛盾的额外升级,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平衡的决策。
Steffen Richter
https://www.zeit.de/politik/ausland/2020-07/china-usa-donald-trump-schliessung-konsulat-houston-corona-krise/komplettansicht
《每日镜报》
3.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柏林《每日镜报》政治评论员CHRISTOPH VON MARSCHALL就当下中美关系也做了分析。
这篇评论篇幅较长,有重叠内容,因此就提炼少数几个核心观点。
作者认为,将其称之为新冷战是不妥的。他暗示历史的重复,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同时,由于挑战的规模,又有其合理性。
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中国并不像当时的华沙条约组织,以武力威胁欧洲,东西双方也没有缺乏对话机制。相反,中国是国际机构和对话论坛的一部分,在G20集团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与欧美进行贸易。
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赶上美国和欧盟,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后者,比如5G技术与人工智能。中国体制的高效率,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与贫困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多方面合作或一带一路倡议都让中国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伙伴,美国与欧盟的替代品。
地缘战略世界地图正在重新排列。跟西方处于纠纷的伊朗向中国靠拢,拿石油换外汇。少数欧盟成员国如希腊和匈牙利逐渐对中国产生一种危险的依赖性。但整体上而言, 美国与欧盟拥有更多的"软实力"(Soft Power)。
在这种局势下,德国与欧洲的利益是什么?让中国遵守世界自由秩序。最初的尝试,希望通过贸易、接近于融入促进改变,并未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提倡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协定的价值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以及到处"退群"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又出现了香港事件。
中国跟前苏联的区别在于: 他不是军事敌人,而是体制性竞争对手。 CHRISTOPH VON MARSCHALL
https://www.tagesspiegel.de/politik/china-versus-usa-rivalen-nicht-feinde/26039164.html 《南德意志报》
4.文章主要内容如下7月27号,《南德意志报》驻华记者Lea Deuber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外交的文章。很巧,该文章标题跟上面《时代在线》那一篇是一样的: 走向对峙。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跟上面一篇的侧重点不一样。它罗列出很多(外交)纠纷,比如中印纠纷、中澳纠纷、中英纠纷、中加纠纷、中美纠纷和南海纠纷等等。
Deuber还特别提到中国新一代外交官的"特征"。当下,几乎所有中国驻海外大使因不同原因都被东道国邀请谈话。她在文中特意引用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说过的一段话:“我们为朋友们准备了美酒,为敌人们准备了步枪。”
Deuber在文中就此次中美领事馆事件写道,有上百人聚集在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门口,以放鞭炮的方式庆祝领事馆关闭。她认为这是国内民族主义推波助澜的表现。
关于外交: 完全放弃之前的韬光养晦政策。
她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从德国政府的犹豫态度中不难看出,中方的政治与经济压力起到了效果。世界可能不得不适应北京的新声调。
Lea Deuber
https://www.sueddeutsche.de/politik/china-politik-xi-jinping-usa-hongkong-1.4979267
欢迎关注公众号: 新华二代在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