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依然處於熊市…
作者:老幺
改革開放近30年,中國社會的多元化和非政治化可以說是到了歷史的新高,稱之為“盛世”也不為過。這不,當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中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可惜如此振奮的消息,多數網民卻是“情緒穩定”。
郭興方寫了《誰把我們拉進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一文,“如果中國僅憑藉極少數人的高收入,把大多數人拉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那麼,這個中等收入國家的榮耀能說明什麼呢?或許只能說我們目前的收入差距太大、太離譜了。”
劉洪波在《“我們的世紀”到來了》中表示,“我也不知道,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行列,我們所獲得的教育投入、醫療投入、老人及兒童的人均福利是否也會進入中等收入國行列”
可不是嗎?一面是以3000萬裝修辦公大樓的機關,一面是裝不起避雷針的鄉村小學;一面是9成包養情婦的貪官,一面是3000萬娶不到老婆的光棍;一面是吃50元/斤的日本大米,一面是吃不起10元/斤的豬肉;然後有人出來說,“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受益者是農民!”“不要都想買房子!”“養老不能全部指望政府!”… …
所以有人說,中國需要改革,不改不行。
然而改革依然處於熊市…
許多人在思考,在探索…
“道者道也”在《中國現狀——我的分析》一文中剖析,“特色”經濟其實是“由特殊階層操縱的非正常經濟”,“國民總收入的半數供養着各色的公僕”。
王江火更進一步,認為《中國隱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機》,因為“中國已經在實質上成為了一個血姻式關係化專政國家”。
《管仲陷阱》直指“利出一孔”乃中國問題的根本所在: 一元化的“臣民社會”, “對一切獨立於官府的力量採取禁絕策略”,社會管理陷入“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惡性循環。
三者殊途同歸,指向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政治的一元化和中國社會的政治化。中國政治的一元化,並非什麼舶來品,而是起源於東周的君主制,綿延了2000年的皇權和家天下,可以說是有着燦爛而又悠久的歷史。中國社會的政治化,更是婦孺皆知,“官本位”三個字最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小時候學唐詩宋詞,提到某詩人某詞人,注釋中常常會詳細介紹他的升官貶官經歷,可見一斑。
事實也是如此。改革開放近30年,中國社會固然是更多元了,但“一元”依然左右一切;中國社會固然是非政治化了,但中國的許多問題依然是政治問題。在中國做人做事,依然離不開官,離不開府。哪怕GDP增長,很大部分也是拆房造房,由國家投資拉動,而不是基於民間的技術創新。
其後果是,少數人依靠“一元”先富起來之後,繼續富了下去;剩下的多數人,或者依附“一元”,加入分贓;或者成為弱勢群體,充分地享受“和諧權”。整個社會,看似生機勃勃,實則暗潮洶湧。
改革依然處於熊市,因為改革的共識尚未形成,也許永遠無法形成。用網友httpc的話來說,“現在是不同階層的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已經明顯的不同 ”
改革依然處於熊市,因為改革不可避免地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改革有風險,改革須慎重”。
改革依然處於熊市,改革的成功只有依賴於能夠從改革中得益的最廣大群體的支持。改革的群眾基礎在哪裡?在社會多元化,在生活非政治化,在破除“利出一孔”,在打破“血姻式專政”,在消除“特殊階層操縱的非正常經濟”。
借用牛頓第一力學原理,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先富起來的,會繼續富下去;
借用牛頓第二力學原理,改革的加速度與所施加的外力成正比;
借用牛頓第三力學原理,推動改革的作用力與反對改革的反作用力相等。
聰明的你,一定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Laoyao2018@yahoo.com
2007年9月23日
請收藏老幺的博客:談笑有白丁,往來少鴻儒。
博客地址(海外):http://blog.creaders.net/laoyao/
博客地址(國內):http://blog.cat898.com/boke.asp?laoyao2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