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张艺谋,奴才的时代?
作者:老幺
最近一直听到骂声,骂马季的,骂张艺谋的。
都说,“骂之深,爱之切”,骂马季的未必不喜欢相声,骂张艺谋的未必不喜欢电影。骂马季的多是因为传说中马侯的恩怨,马的歌颂型相声,马的后继无人;骂张艺谋的多也是哀其堕落,痛其才尽,乃至中国电影界的黯淡。
前阵子,温总理“非常焦虑”,中国为什么没有大师?我想,马季/张艺谋,都是有条件成为大师而又几乎成为了大师的人,或者在某些人眼中,他们已经是大师!
拿张艺谋的前期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与李安的前期作品《喜宴》《饮食男女》相比,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张艺谋比李安还成名更早一点。然而从《英雄》开始,张艺谋似乎就赢了票房,输了掌声,开始被人痛骂了;而与此同时,李安却坚持自己的特色,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成就了艺术的丰碑。为什么会这样?
网友kschen80写道,“他(张艺谋)不丧失(良心?),就不能拍片,这个时代需要能够很快变换角色的人,需要奴才而且能够创造奴才的时代”
现在的人骂马季、骂张艺谋,骂丢了艺术,丢了脊梁,或许是不公平的。扪心自问,这究竟是马季的错,张艺谋的错,还是我们自己也有错?
就象80年代的人“反思文革”,多少人痛批林彪江青,又有多少人忏悔自己?我们骂马季、骂张艺谋,是否因为他们是旗帜,似乎批判了马张的“媚上”“ 媚俗”,我们就高尚了,我们就脱俗了。
我们问自己,在下网后,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坚持我们在网上呼吁的真诚和勇气?还是正好相反,下网后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是上网的自己所大声痛骂的。
只有网下的自己能够坦然面对网上的自己,网络的正义才不是伪善的正义,网络的批判才是有价值的批判。也只有这样,从网络自由到现实自由,从网络民主到社会民主,才是有实现的可能。
Laoyao2018@yahoo.com 2006年12月22日
请收藏老幺的博客,谈笑有白丁,往来少鸿儒。
博客地址(海外):http://blog.creaders.net/laoyao/
博客地址(国内):http://blog.cat898.com/boke.asp?laoyao2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