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有話說: 最近網上瘋狂地流傳一篇關於默克爾的爆文。文章標題叫"默克爾告別演講,淚流滿面“。同一篇文章被不同公號和媒體用不同的標題反反覆覆轉載了無數次。比如“默克爾的告別演講: 看看她怎麼評價中國和美國的!“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篇雄文的時候,呵呵了一下,沒太在意。心想,"故事編得挺好“,但完全不符合實際。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是真的。演講者或許也叫默克爾,但絕對不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而是另有其人。過了幾天,幾位朋友私下@我,問我能不能寫一篇闢謠,還原一下事實,因為很多國內的人都信以為真。我的確沒想到居然會有那麼多人相信這篇瞎扯蛋的文章。
第一部分
剛開始我還猶豫了一下,畢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從事“打假“工作了,有點“生疏"。後來又看了一下默克爾在2018年11月21號的演講,頓時又有足夠的子彈上膛,隨時“開火“,徹底揭發這個謊言。
之前說過,我第一次看完這篇文章的感覺是,從頭到尾就沒有一句是真的。 首先這標題就是"假冒偽劣“的產品,而且同時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 默克爾沒有流淚。 第二: 這也不是默克爾"告別總理“的演講。
文章的結尾寫道: “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2018年11月21號“。這天,默克爾的確在國會上發表過演講。但,這不是她的告別演講,而是關於2019年財政預算計劃的一般性辯論(Haushaltsplan 2019, Generaldebatte)。 而且,這是今年第四次一般性辯論。難道說,這是默克爾的第四次告別演講?
你瞧,我說得沒錯吧?從頭(標題)到尾(結尾)都是假的,而且還假的離譜。以往,中國給世界留下一個"喜歡賣假貨“的印象。現在居然還出現造假德國總理的演講。我表示很無語。
這樣說很多人會不服。沒關係。我把這篇文章拆開,從各個不同角度去分析,來證明它是假的。不僅是一般的造假,而是假的"登峰造極“。
首先,我把默克爾真實演講的主要內容具體整理一下。我把它分成六個部分,然後標出具體的演講時間: 讓大家知道她針對哪些部分內容說了多長時間。當然,我還會給出默克爾演講的鏈接。懂德語的朋友可以自己觀看。我真心想給大家一個建議。如今往後再次讀到關於德媒的報道,比如某某人的演講,如果華語媒體不明確標出原文出處,不管對方有多麼權威,一律不能全信。最多只能相信一半!切記!
第二部分
我把原文反覆讀了幾遍,越讀越不對勁。然後又把默克爾在2018年11月21號在國會的演講也再看了很多遍。發現,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演講: 一個是現實版的,一個是虛構版的。由於原文的虛構成分太多,沒必要每段話都反駁。我只針對那些我覺得錯的離譜的內容加以糾正,還原真實的面貌。
默克爾在2018年11月21號的演講大約30分鐘。內容可以分成6個部分(演講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yOfoVw_X8)。 1.)她的開場白是對選擇黨黨團主席之一Alice Weidel的一番粉刺。大致意思是說: „每個人都認為只有自己說的話才是對德國重要的。“ 引起國會哄堂大笑,沒有哭聲。接下來講得是關於這屆德國政府至今為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比如結構變化(Strukturwandel,如何讓夕陽煤款產業成功轉型),國債下調、建築社會福利房計劃、財政預算平衡、年底頒布新移民法、家庭等等。 演講時間: 4分15秒。
2.)關於經濟和技術,比如數據化、氣候變化、人工智能(跟法國緊密合作)、工業4.0、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5G。到2019年年底,4G的覆蓋度將達到全國98%,到2021年年底將達到全國99%。在涉及到數據倫理(Ethik der Daten)問題的時候,她唯一一次同時提到美國和中國。默克爾說,現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美國模式,大部分數據都儲存於私營企業。 第二種是中國模式,政府可以讀取所有數據。這兩種模式都不符合德國的社會經濟。在此,默克爾還額外強調兩點: 數字化帶來的改變以及技術的運用。對於她而言,無論如何,都是人控制技術,而不是被技術所控制! 演講時間4:15至11:52。
3.)默克爾引用了德國總統斯泰恩邁爾在2018年11月9號發表演講內容的一小段話。引用原文如下: „Wir müssen wieder kämpfen für den Zusammenhalt in Europa, und wir müssen streiten für eine internationale Ordnung, die angefochten wird – selbst von unseren Partnern. Denn dieser europäischen Einigung und dieser internationalen Ordnung haben wir es zu verdanken, dass wir Deutschen heute wieder ein Volk sind, das wirtschaftlich und politisch zu Kräften gekommen ist; das in seiner großen Mehrheit weltoffen und europäisch leben will; das von vielen in der Welt geachtet, ja sogar geschätzt wird“(德國總統演講的鏈接 :http://www.bundespraesident.de/SharedDocs/Reden/DE/Frank-Walter-Steinmeier/Reden/2018/11/181109-Gedenkstunde-Bundestag.html)。 1918年11月9號被視為德國宣布共和國紀念日。斯泰恩邁爾在2018年的11月9號的演講是紀念這一天的100年周年。
此外,默克爾強調德法關係的重要性。她在2018年11月10號前往法國,參加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據她說,在法國有一塊紀念碑,上面寫着“Vom verbrecherischen Stolz des Deutschen Reiches“(德意志帝國的犯罪驕傲),直到2018年11月10號w為止,這句話被“Von deutsch-frannzösischer Freundschaft“(德法友誼)所替代。據默克爾說,她是首位站在那裡的德國總理。後來她又提到馬克龍在2018年11月17號在德國國會上說過的一句話: „假如你們聽不懂來自法國的話,我希望你們(針對國會議員以及德國人)知道,法國愛你們。“ 演講時間: 11:52至14:30。
4.)德國從二戰中吸取了什麼教訓?一戰後的停戰協議和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建議,創立國際聯盟都沒有阻止二戰爆發。聯合國的成立是二戰結束後最直接的結果。默克爾還專門強調1948年。當年,聯合國頒布了人權宣言。而且,聯合國的人權宣言跟德國基本法第一款的第一句特別相似: 人權不可侵犯!然後,默克爾再提到由聯合國首次提倡的國際移民協議(Migrationspakt)。她在給國際移民協議做辯護,向國會做解釋,為什麼這項移民協議對德國是有利的,德國為什麼要支持。尤其是關於後半部分內容占了很多時間。 演講時間: 14:30至24:00。
5.)話題回到歐盟。歐盟是一個多邊項目("multilaterales Projekt")。英國脫歐,德國感到很失望,但會接受以及尊敬英國人的選擇。但德國今後必須要跟脫歐後的英國保持良好關係。德英友好以及夥伴關係是最根本的。默克爾反對單邊主義。德國必須要考慮到別人。歐盟應該進一步強化。 演講時間: 24:00至28:15。
6.)最後,默克爾提到冷戰。她認為冷戰時期雖然恐怖(schrecklich),但局勢最終很清晰(注: 默克爾應該指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冷戰結束後30年的今天,當下的多元主義出現很多新的中心(注: 她有可能指中國),情況變得更加混亂,因為各方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對應(注: 她有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糾紛、歐美貿易糾紛等等)。 在這種大背景下,要依賴與每位參與國。德國有責任,也要盡一份力,積極地維護多邊主義。德國利益意味着,要時刻為對方考慮。這才是德國成功的主要原因,這才是一個多邊世界成功的主要原因。 演講時間: 28:15至29:47。92秒。
第三部分
看完真實版默克爾演講後會發現。她的演講跟這篇文章的內容有天淵之別。只能用"無中生有“來形容(我會在第四部分具體指出來)。這位作者不去當編劇,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損失。他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把方的說成圓的,把死的說成活的。
在默克爾這篇所謂的“告別演講“前面,這位作者,不,應該說是這位“失意"的編劇家還刻意寫了一段非常感人的導語。我不知道他的動機是什麼。我也不想去解讀。
這位編劇家要麼根本不了解默克爾,要麼自己也被這篇虛構的演講忽悠了。又或許他本人根本就是一個大忽悠家。
讓我來詳細地分析一下他這段“感人肺腑的話“。他為什麼是錯的、錯在哪裡?
原文: "聽取這位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總理,深情的演講,“ 解答: 她不是最偉大的,而是至今為止唯一的女總理。默克爾也不是德國最偉大的總理。用“深情“來描述默克爾的演講,在德國找不到一個人。默克爾的演講一般都很無聊、非常實在、不會流露任何個人感情、無詩意、中肯、冷靜、平淡、不會讓人激情萬丈,反而更能讓人入睡。她治理德國13年,讓德國人“沉睡"了13年。
原文: "世界上有如此偉大的女政治家,她有着如此細膩而熱烈的情感,如母如妻, 如姐如妹……“ 解答: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偉大"兩字來形容現任政治家的?能不能用偉大來形容默克爾,那是幾十年後的事,或許永遠也不會。如我剛才所說,默克爾的執政方式的特點之一就是沒有“情感“,德國人都因為她而忘了如何辯論,哪裡來的“熱烈"?友情提示,默克爾沒有生育,她永遠都不知道做母親的那種感覺。
原文: "情感如此細膩深沉灸熱,她不僅僅是一個偉大政治家,她還是一個詩人和哲學家“ 解答: 默克爾不僅是一個詩人,居然還成了哲學家?這位編劇家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這位虛構的默克爾在這篇虛構的演講中引用了很多詩人的詞。這是一個大忽悠。在這次演講當中,她沒有引用某德國女詩人,而是引用了德國總統斯泰恩邁爾演講的一小段。斯泰恩邁爾的演講是紀念德國成立共和國100周年。
原文: 儘管她一直站在權力的巔峰,卻一點都沒有對權力的留戀,在幾乎沒有反對派勢力的衝擊下,她放棄了下一屆任期的選舉,她流着眼淚告別熱愛她的民眾,說出了這一段來自心底的語言“ 解答: 默克爾的確站在權力的頂峰,但說她對權力沒有留戀,是一個大忽悠。說她在沒有反對派勢力的衝擊下放棄下一屆任期的選舉是一個更大的忽悠。說她留着眼淚告別熱愛她的民眾是一個無法形容,她本人也不敢相信的超級大忽悠。假如默克爾自己聽到這番話,我估計也會被感動的“流淚"。
第一: 默克爾留戀權力的說法基本上無人反對。如果她不留戀權力,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培養接班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不願看到有人出來跟她叫板。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有多少人被她冷酷地“剷除“了?這位編劇家應該沒有聽說過"總理府後花園墓地"的傳言。那裡堆滿了默克爾政敵的“屍體“。
第二: 的確,默克爾不是因為反對派的衝擊而放棄下一屆任期的選舉。因為反對派從2005年開始就想趕她下台。但是沒用。這次的反對勢力恰恰來自內部。她受到內部的巨大衝擊,被迫放棄下一屆任期的選舉,而不是出於自願。不知為何,這位作者如此刻意地把默克爾描述的那麼高大上。他的目的是什麼?很值得懷疑。
第三: 的確,默克爾曾經哭過。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她當時出任聯邦環保部部長。她事先做了一份草案,禁止從英國進口牛肉到德國,因為當時在英國發生了"瘋牛病醜聞“。在召開內閣會議時,科爾總理跟默克爾說,他之前剛剛跟時任英國首相梅傑(John Major)打過電話,他們已經談好了。科爾當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把默克爾的草案否定了。然後,默克爾獨自哭了。當時在場的目擊證人有澤霍夫。自那時候起,默克爾變得越來越堅強。哭? 甭想了。她只會讓別人哭。不僅讓別人哭,還直接送別人進“墓地"。第一個被默克爾“弄哭"的就是科爾。默克爾是第一個站出來,強調基民盟說要走出科爾陰影的人。第一個被默克爾送入“墓地"的就是梅爾茨。2000年,她拿下黨魁。2005年,它當上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她有哭過嗎?在2018年12月7號的漢堡黨代表大會上,當她在真正告別黨魁職務的演講中也沒有“流淚“,更沒有哭,還是跟往常一樣。
原文: 是她帶領的戰敗後的德國,重新在歐洲大陸崛起,再次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 現在她要走了,站在柏林牆前,她流着眼淚說了這麼一段,痛徹骨髓的話“ 解答: 又是一連竄大忽悠。這種顛倒是非的話都能說得出來,這位編劇家都不會覺得臉紅麼?帶領戰敗的德國走出陰影的是阿登納(被容納西方世界,進入NATO。當時默克爾還沒出生),重新在歐洲大陸崛起的是艾哈德,布蘭特和施密特(經濟奇蹟、新東方政策和處理國內恐怖事件以及國際經濟危機和石油危機,八國峰會的創始人之一就是施密特),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是科爾(在美國的鼎力幫助下實現德國統一,時任美國總統是前不久剛去世的老布什)。簡單地說,默克爾和戰敗的德國、崛起的德國和成為歐洲最大強國沒有一毛錢關係。默克爾是受益者!她成為德國總理時,德國已經是歐洲大陸最強大國家了。
另外,默克爾還沒走。她依然是德國總理。她只是“告別"基民盟黨魁,不是“告別"總理。她也沒有站在柏林牆前,而是站在國會的講台前。默克爾怎麼又突然“流淚"了呢?為什麼默克爾在這位編劇家這裡就那麼愛哭?我總懷疑,是不是這位作者本人被自己虛構的故事所感動了。他所描述的默克爾根本就不是現實中的默克爾,更多的是他自己意淫出來的默克爾。虛構的畢竟不是事實。
第四部分
接下來我在詳細分析一下這篇神文。從內容和上下文結構來看,99%都是假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那些加深部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無中生有的。
比如: 我不再有所顧忌。 這是一種“警告”,我的命運與德國前途…… 可是,沉重的歷史包袱,過往的傷痛記憶,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角色,又令我不得不吞吐難言,如芒刺背。 這就是如今的我,我所嘔心瀝血的,政治生涯中的真實寫照。 這是我對現實的痛徹領悟,對整個歐洲與德國未來命運的一場“控訴”。 只是之前並沒有有所發現,而是最近兩年來才得出的一絲“醒悟”。我為這種“失誤”感到自責。 德國的上空又再次充滿了壓抑的詭異氣氛。而極具諷刺的是,這道枷鎖,卻不是德國自身的“涌動”,而是來自遠方的“強加”。這是一個虛偽的世界,分割的世界。 但卻將納粹主義與猶太人“並列一體”,並作為被仇視的“共同對象” 因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裡,總是會存在着這樣那樣不為人知的骯髒交易,而且早就設計好了。 當然,不僅僅只是針對美國,還要看看那道“柏林牆”。 他們看不慣。 跪了半個多世紀德國,難道不應該是回歸到正常國家。 孤立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摧毀着世界的一切! 美國怒斥歐盟的那盤電話錄音,究竟是被“竊聽的”,還是被“誰送去的”,結合如今的世界格局,至今想來,都還是一大“懸念”。 這套組合拳,究竟是阻止“歐洲軍隊建立”,還是在阻止“英國脫歐”,還是為“倒戈英國首相”助威,我不知道。 這一切,正是我看到了德國“民粹主義”背後所掩藏的“真相”——就是那一道“柏林牆”,分割一切的柏林牆,如今已不再局限於德國,而是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 不分東方西方、不分意識形態,將所謂對華武器禁運的謊言拋離,務必與中國開展太空空間站合作,開闢宇宙、走向人類的美好明天。 歐洲與德國,不能再被“遊戲”與“耍弄”,都應跳出老套的舊世界思路,那道“柏林牆”。 即便失去政壇生涯,失去我曾經的榮譽,我也要告訴歐洲,告訴全世界,別中了“新柏林牆”的虛偽圈套,重新墜入那場血與淚、冰與火的世紀災難…… 這是我政治生涯以來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和盤托出”,但絕不是走向“歧途”,而是揭露新的“枷鎖”,揭露世界正被構建的那道新“柏林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