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最大的祝福:加爾文和神化(上) The greatest possible blessing: Calvin and Deification By Carl Mosser
摘要:Many
assume that the patristic notion of deification is absent from the
mainstreams of post-patristic Western theology. Recent scholarship,
however, identities deification in Augustine, Aquinas, Luther, early
Anglicanism, early Methodism and Jonathan Edwards - all fountainheads of
Western theology.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deification is also
present in Calvin's theology. It is not a prominent theme in its own
right and some of the bolder patristic terminology is not employed.
Nonetheless, the concept and imagery of deification regularly appear on
stage while other doctrines are explicated. For Calvin, deification is
the eschatological goal and blessing greater than which nothing can be
imagined. 許多人假設教父教導的神化教義不存在於教父後的西方神學主流中。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奧古斯丁、阿奎那、路得、早期的英國國教主義、早期的遁道主義和約拿森愛德華(Jonathan Edwards)--在這些西方神學的源頭中,都能夠找到神化的教義。本文主張神化也出現在加爾文的神學之中。它不是加爾文神學的主軸,也缺少教父們所使用的詞彙。即便如此,在詮釋其他的教義之時,神化的觀念有規律的出現在(加爾文神學的)舞台之上。對於加爾文,神化乃是救贖的目標和祝福,我們無法想像出還有什麼事情會能夠比它還更偉大。
介言 西方學者的耳朵不太能夠適應神化(Theosis)這個大膽的詞彙,總是將其聯繫於古教父和東正教的作者,並覺得聽起來是褻瀆神的。神化也被描述為不同的神學題目。包括被認養而得到神兒子的名分,有份於神,有份於神聖的生命,被注入不朽(immortality),重建人裡面神的形像(imago dei),榮化(glorification),和基督與教會連理的最終結果。簡單的說,神化對於信徒而言,乃是藉由恩典成為神兒子性質之所是,並領受那些他原不配得着的恩典,作為理所當得的祝福。神化通常更被大膽的描述為,一個信徒與神和基督的,在變化中的聯合,有時候,也被不恰當的被翻譯為‘divinization(聖化)’或‘deification(即神化)。’救贖的目的乃是要信徒成為‘在神裡面的(in-godded)’,故而成為‘神(god)’。
直到近日,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在古教父時期後,除了在中古世紀的神秘主義和某些不正統的教派中,神化對於西方神學是一種異類的教導。西方的神學甚至宣稱神化乃是具有傷害性的(教義)。這種普遍的假設是建立在幾個理由之上。其一乃是,他們都堅信對於正統的神學辯證法而言,因為神化無法與奧古斯丁神學和經院神學相容,而被排除在西方神學之外。另一個原因乃是,極具影響力的Adolp von Harnack以及幾代學者們共有的看法。Harnack視神化為希臘哲學腐蝕東方基督教的主要範例。他被迫承認奧古斯丁確實一度教導神化的教義。但是他也宣稱,也是奧古斯丁為此教義在西方畫上了終止符。
然而,根據我所知道的,沒有任何主要的西方神學家拒絕或否認教父對於神化的觀念。更重要的事實是,越來越多近代的學者發覺奧古斯丁並沒有終結西方神化的教義。明顯的,神化的教義反而在奧古斯丁的神學中占有一個凸出的地位,包括他成熟後的神學。它也能在阿奎那,這位經院神學的代表神學家的神學中被發現。Harnack的神學繼承人-芬蘭路德會提出了對於神化教義在西方神學中最令人震驚的發現。芬蘭學者在路得的神學中發現了神化的教義。他們提出了引起爭議的,對於路得神學的重新詮釋。若我們先擱置爭議的部分,芬蘭學者們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無可否認,路得肯定神化教義的明確教訓之上。神化也出現在英國國教和早期的衛理公會(包括亞米念和加爾文主義雙方),約拿森愛德華的作品中,以及著名的浸信會神學家斯特郎(Augustus Hopkins Strong)的著作中。在二十世紀重要,非常著名的英國國教作者魯易士(C. S. Lewis)也肯定了這個教義。越來越多的當代神學家們在重新發掘並運用古代對於神化的理解。或許,許多人士會驚訝於,他們也包括了一批從不同信仰背景而來的福音派人士。但是,最令人注目的乃是約翰加爾文並不在這個名單裡面,甚至根本找不到他接受,或肯定神化教義的文章。F. W. Norris的評論是鮮有的:‘約翰加爾文看起來在避免教導神化,或根本就不知道它。’我將強烈主張,加爾文不但知道,並肯定信徒的神化。雖然它並不是一個突出的主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加爾文神學中多處,看見神化的用詞和描述。
四處主導教父和東正教對於神化討論的經文是:彼後1:4,詩篇82:6/約翰10:34-5,約壹3:2,約翰17。我會先開始檢視加爾文對彼後1:4的注釋,因為該處代表加爾文對該教義最清晰的解釋。我接着會從加爾文的救贖論,末世論和三位一體論不同的部分,展示其神化用語和描述。加爾文對於約翰17章的注釋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被討論。加爾文的其他觀點,以及他和Andreas Osiander關於‘半教皇主義(half-papists)’的辯論,也會被用來作為證據。加爾文明確拒絕錯誤的神化觀念,並進一步的澄清他相信什麼和他不相信什麼。加爾文對於詩篇82:6/約翰10:34-5的注釋會被留到最後。它將表明,加爾文偏離了教父們對於這些經文的詮釋。但是,在一定成度上,根據約壹3:2,他並不會使用教父們在這些經文上使用的大膽語言來支持不合適的教訓—若我們能夠正確的了解他。
正文 Deification: the greatest possible blessing 神化:我們所能獲得最偉大的祝福
彼後1:4宣稱,因為神的應許,信徒‘能夠成為神性的分享者(may become 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在注釋彼後1:4的前半節的時候,加爾文注意到,‘神的應許乃是帶着一個最高的價值被賜給我們,它們也是白白的,因為它們被當作恩典(或禮物)賜給我們。’這些應許最超絕的地方乃是‘使我們成為神性的分享者這事實。’加爾文立刻指出有份於神性乃是‘遠超我們所求所想的’ [quo nihil praestantius cogitari potest]。這句話明確的採用了安色倫對於神的定義,‘乃是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quo nihil maius cogitari potest]。加爾文未言明的理由乃是,神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例如,最偉大的存有。故此,有份於祂的神性就是一個超越我們一切想像的祝福,例如,最偉大的祝福。
加爾文用傳統神化的語言將‘有份於神性’詮釋為,一個人被提高到神並與神聯合。他寫到:‘我們必須考慮神把我們提升到那麼榮耀的高度。我們就知道我們的境況是如何的低賤,而神讓祂自己成為我們的,好從某種意義而言,叫祂所有的一切成為我們的,這個恩典的深廣乃是我們的思想從未能夠掌握的。’了解這個後‘就能夠給我們足夠的理由來完全拒絕世界,並把我們帶到天上。’加爾文接下來就放膽宣告:‘我們需要注意,福音的目的就是要使得我們立刻或在未來[被模成]像神;實際上,也能夠說,是某種的神化[quasi deificari]。’舊的翻譯更能夠正確的表達這個想法的大膽之處:‘讓我們指出,福音的終結就是讓我們最終能夠被模成像神,或者我們能夠說,神化我們。’加爾文於古教父們一致,將信徒有份於神性視為某種的神化
https://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btrd_id=5504361&btrd_trd_id=1518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