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生活的粤东小镇,有唯一一间国营粮店,也是全镇最兴盛的商铺,全镇居民甭管你是爱它或恨它,都必须去光顾。 六十年代,这间粮店已经实现“半自动化”了:大米先搬到二楼的大斗,大斗的下面连着小木斗,有十斤、五斤、二斤、一斤和半斤。店员选择各小斗的阀门组合,便可流出不同重量的米。这样的神装置也只有鲁班后人才能做得出,可惜我google大半天也没能找到照片,其轮廓大概就如下面这图。 小镇居民的配粮是23斤/月,中学生优惠到27斤/月。你瞧,政府关心中学生正长身体多给4斤,所以我流着黄鼻涕就会唱“社会主义好”。去光顾粮店的活都派遣我去,父母从不担心我扛不动,因为我家买米每次都仅几斤,有时只是半斤,倒不是因为零手续费,而是囊中羞涩。 我把小布袋紧紧兜住出米口,每次会心跳扑通扑通,生怕兜不紧米撒出来。其实我扑通多余,随着唰一下,就出来怎么点米,没撒出来的可能。 每月23斤米也并非立法保证的哈,时常要按人头搭配其它杂粮,如番薯干,高粱米等,且都带蟑螂屎。 昨天随老婆去买米,袋鼠米、泰国米、减肥长米等任选。想想还是23斤/月限量好,起码不担心会有“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