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十日 食在广州
东山小厨
空中一号那种地方讲应酬或许是不二首选,然“中看不中吃”,亲人相聚品尝美食还得另寻他处。 这次回穗,南来客拟和表弟表妹两家一聚,寻找餐厅的光荣任务就就交给小妹妹去安排了。 “朋友刚去过,说这家不错,”小妹妹选了“东山小厨”-起义路(海珠广场)那家。 “六点。宁早勿晚。” 小妹妹再三叮嘱。 从太平馆出来,南来客父子和小妹妹姑嫂分头办事,说好六点前在酒楼会合。 出租车在一栋四层高的旧楼前停下。楼是旧楼,装修得古色古香,正门上方写着“东山小厨”四个大字。正门一边是烧腊橱窗,另一边边上有个柜,柜旁有两个婆娘在摘菜,见南来客等走过来,问道:“来食饭?” “系啊,订咗房,大马站。” 大马站是东山小厨最好的单间雅座。 其中一位翻开柜上的笔记本,说,“唔好意思,大马站叶总订咗。” 什么意思?难道把我们的取消了?南来客正想问个究竟,转念一想,小妹妹是托人订的,没准她的朋友就是叶总。进去就知道了。 “食饭上二楼,” 门外的婆娘吆喝道。 二楼有电梯上三四楼。 三四楼是雅座。大马站是最后一间。 小妹妹到了。 楼道上已闻其声,跟老板聊得正起劲。 南来客一边跟老板寒暄,一边环顾四周,房间不大,环境倒挺雅致。看见窗外对面街颇似沙面旧居的那几扇窗户以及旁边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的大榕树和芒果树,南来客顿时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的南国氛围。 广州有不少有名的酒楼是大排档起家的,比如大可以、炳胜等。这家没准也是。 与大酒楼的佳肴美食相比,大排档胜在上菜快、别有风味,够嚄气。 客人一到,小妹妹对服务生说,“可以上菜了。” 服务生先捧来一大煲咸柠檬陈皮炖老鸭汤,拿小碗分好,南来客尝了一口,鲜美无比,萱尝后也赞不绝口。 一碗汤落肚,第二道菜上桌了。 “哩味啱大佬,” 小妹妹说。一盘秘制咕噜肉,色味香俱全。南来客不禁食指大动。尝一块,不柴不腻,酸甜调味正好。咕噜肉是这家的招牌菜之一,据说不是用五花肉而是用猪颈肉做的,南来客从小爱吃咕噜肉,虽然吃不出个所以然,好不好吃还是知道的。自制的没法跟人家秘制的比呀。 接着上桌的是葱油白切虫草鸡-也是他家的招牌菜。鸡选的是𠜎鸡。整只切好摆成一大盘端上桌。嫩,生熟掌握得恰到好处。 不过南来客更欣赏他家的金牌烧鹅。脆皮、肥瘦适中自不待说,一上桌就香气扑鼻。在香港吃了几家驰名烧鹅,都不错,但没法跟这家的比。 然后是鲍汁金蚝火腩焖柚皮。砂锅焖的。小时候见过家中阿姨做猪肉焖柚皮。首先要用火把柚子外皮烧焦,泡在水中过夜脱除外皮,留下柚皮中的白色柚皮肉来焖猪肉,做出来有一股柚皮特有的清香。肉焖柚子皮好吃是好吃,食材也不贵,可是一年难得吃一回。太费功夫了。 另外还点了大件珠瓜焖腩肉(不知有什么讲究),以及罗氏虾。 广州人请人吃饭没有不上鱼的。小妹妹点的是清蒸笋壳鱼。本来赞好说确实不同就得了, 萱还要加上一句:“睇下, 咁先叫蒸熟。” 不外想说南来客蒸的鱼半生不熟。这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极不公平。酒楼大火蒸的自然不同,要比也要跟你自己蒸的鱼相比嘛。 点的青菜是拍蒜豆豉炒番薯叶, 也别有风味。 最后上的是香煎马蹄糕。在美国,萝卜糕时常吃到,马蹄糕则不多见。 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惊喜。 席间,大人与大人回首往事,南二世与两位表妹虽然初次见面, 也有聊不完的话题,相谈甚欢。 南来客和表弟都是77级大学生,还是校友,二人不知不觉又谈起在学校报到时不期而遇。南来客跟表弟的女儿也是校友,不过相差十多二十届。南来客研究生毕业时表弟还没谈恋爱。 吃饱喝足,南来客宣布:虽然南来客做东,菜是小妹妹点的,要赞要骂找她。 剩菜一点没剩, 悉数由表弟夫妇打包回府。 准备下楼时,服务生一脸无奈地说抱歉,电梯坏了。 南来客、小妹妹、还有表妹都不约而同冲表弟乐了,表弟也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萱不解,问笑什么。 “你问他曾经主管过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