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 (晴 预报有雨但是没下)
今天起来,原计划是去郊游,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集体辩论,全票通过去约克市。最中获胜的论点是,天气预报有雨,在城市里面下了雨可以躲进饭馆,或者街边的商店。
我多年前上学的时候去约克大学呆过一阵子。除了大学以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里的大教堂、小街(Shambles)、老城墙、一座废弃的城堡、河边夕阳下屋顶上黑色的铁猫,还有一家名叫Betty、需要等四十分钟对才能进得去的茶馆。
我们到了以后,没问题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一位导游马上要带队出发。我们连跑带颠地辗上了在市政厅前准备出发的大部队。
导游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说话口音比较重,但是听起来软绵绵的,而且声音不大。他每到一个地方能一口气讲上十几分钟,都是约克古迹的故事。他讲得挺生动,而且挺能逗自己乐。
记得李敖大师曾经说过:旅行中看来的,书上都有,写得清清楚楚。开始以为他又是狂语,渐渐地觉得,他说得太有道理了。就连我们手里的Rough Guide, Lonely Planet, DK和Foot print对约克都是长篇大论地介绍。时间有限,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导游讲的有一处非常值得记下来。英国以前很多有钱人家门的上方有防火标记(fire mark)。这在我们以前住过的Hampstead就能看到不少。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人们意识到对受灾地区的人民和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在当时唯一的救助方式是教会收集捐款,不能顶大用。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1667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火灾办(The Fire Office)。从1680年到1712年期间承接救火保险。着火了,火灾办派人来救火。但是,英国当年的住房没有门牌号码,谁家买了保险,谁没买,无从可查。这就诞生了防火标记。有标记的就救,没有的当然就只能认倒霉。标记开始是铅制的,后来有了其他的材料。房子外面的防火标记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了财富的象征。你走在大街上看见哪家有防火标记,就说明这座房子200年前的主人,有可能很有钱。据说现在当年火灾办颁发的标记已经不再有了。不过,这种救火保险的做法一直沿用了两百多年,后来私营的火灾保险公司也用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来的。这是我以前看到的版本。
老先生的故事里还多了一个情节。看见有防火标记的人家着了火,任何一个公民有义务跑步去消防队报火警。这让我颇为联想了一会儿,那会儿的穷人还真是挺不错的。有钱人家着火了,不是应该幸灾乐祸么?
老城墙很值得去走一圈。距离不是很长,但是能让你更好地看到大教堂的顶部。走在上面,城墙外面新城里噪杂的汽车声不觉于右耳,左耳里面这是一片宁静。让你忍不住觉得这噪声污染是该好好抓一抓了。当年一位同班的女同学在这上面拍下了我和一位男同学爬在墙头向外看。恰好两个人都在往下探头,所以在她的照片里两个人都只有身子,没有脑袋,很是幽默。
Shambles是约克的古街。两边是都铎式的老建筑,建于15世纪。全是上大下小。街面很窄,房屋也都不很高。底层以前都是肉铺,在窗口都有不太高的台子,是用来摆放大肉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条街叫Shambles,在中世纪的英语中是“摊位”、或者“矮凳子”的意思。上层窄的地方街对面的两幢房子离得很近,应该是一偏腿就过去了。据说对面邻家的女人和这边的男人偷情,直接从窗户就过去了。当然,这不是那位斯文的老导游讲的。是六年前我们在约克时,负责招待的当地人在酒过三旬之后领着我们夜游的时候说的。记得当时还是这位老兄告诉我说,进了英国社区的小酒馆,别人看你的眼神是如同你闯入了他家。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进了陌生酒馆的酒客的眼神,确实是这样,到了伦敦以外游客少的地方更如此。
老先生领着我们看了不少我以前没有看到的老城角落。看得出来他对这座城市的每一栋房子都有很深的感情。队伍中有一对夫妇带了小孩,不让推车上的地方他还都安排在哪里会面。大家拖拖拉拉,他也从不催促。路上我就提醒没问题,临走的时候别忘了问问老先生该交多少钱。他可能忘了。我们的路线在Shambles结束,全程两个半小时。老先生跟我们道别,说他会到Shambles的另一边等我们,如果我们有问题,他还会解答。最后,这次导游一分钱不收,消费一概不要。他们就是约克城的历史爱好者,纯粹是为了跟大家分享。当时所有的游客都干瞪眼张大嘴,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集体鼓掌。
我们的午饭就在Shambles上的一家意大利pizza店。Pizza是薄的,味道很不错。饭馆的气氛也挺好,房顶上还挂着当年肉脯的钩子。
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值得一看。这座教堂号称北欧第一大哥特式教堂。原址上也是教堂,不过规模小一些。现在的这座建于12世纪,花了250年才建成。里面确实大,而且细节很多。我们决定还是找个导游给讲解,结果碰上了一位特别有爱心的导游。她为了照顾到周围所有的听众,说话总是从左转到右,又从右转到左。结果是站在一边,总是只能听到半句话。我们很快就没了耐心,离队自己转了。大教堂本身挺雄壮,层层叠叠,里出外进的都是历史。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有一个博物馆,介绍这个教堂建筑的历史和建设过程,和地面上的教堂结构是对应的。里面人很少,而且挺凉快。解说得非常细致,我们不知不觉就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不得不过一会儿就找凳子坐下来歇一会儿为止。
从教堂出来,我们直奔茶室。路上担心正是喝茶的时间,恐怕要排很长时间队。没问题发现这家有一个分店,而且就在Shambles不远。进去也要排队,不过人不多。茶室没有印象中好。服务很慢。小桌子排得人挤人。天气热,屋里很闷。茶水一般。点心好点,但也没到了难以忘怀的地步。除此以外,没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对了,结账时还多算了一位,一琢磨,是因为中间要了一小杯牛奶。时间紧,没时间算帐了,以后肯定不会再来了。果不其然,出来后经过总店,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人排队。看来这家店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了。
临走前去了一趟超市店,买晚上要做饭的东西。没问题的妈妈在门口坐着等。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人走进商店,在门口的酒架上抓了一瓶酒转身逃走。我很吃惊,约克这样的地方居然有这种事。出来见到老太太,她告诉我们,这半天一个醉汉一直在她面前自言自语。我一问穿衣打扮,竟是同一个人。几个女人对这个发现兴奋不已,没问题在旁边说:坏人只有一个,好啊。
回家,吃饭,看书,睡觉。
老墙角
老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