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若退的天空  
“進道若退”……退一步——海闊天空——  
https://blog.creaders.net/u/824/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若退
來自: 無何有之鄉
註冊日期: 2007-05-12
訪問總量: 661,844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圖幻鏈接時好時壞,是谷歌的問題……
關於本博客的版權……
致朋友與過客……
最新發布
· 悼李克強(詩/多圖)
· 重陽節詩歌一組(唐詩英譯/詩/多
· 英譯《七步詩》,回復馬斯克(圖)
· 秋蟬鳴柳 (多圖/詩)
· 沙丘鶴、黃鶴與起重機(詩/多圖)
· 美國獨立日快樂!(詩/多圖)
· 清明節詩三首(多圖)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博主置頂 ▲▲▲】
· 美國獨立日快樂!(詩/多圖)
· 《莊子》 “子非魚”的邏輯分析(
· 人為什麼會作出錯誤的政治判斷?
· 〖本博客分類總目錄〗
· 遊子感秋葉(圖幻/詩/樂)
· 魯迅與我的文學夢(圖)
· 九寨溝攝影(圖幻/動漫)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反革命(圖)
· 手的民主與與腳的民主
·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德”失
【雜文散記/更多…】
· 悼李克強(詩/多圖)
· 沙丘鶴、黃鶴與起重機(詩/多圖)
· 《莊子》 “子非魚”的邏輯分析(
· 人為什麼會作出錯誤的政治判斷?
· 看動機目的還是看行為手段?
· 今日投票日:我選擇不投
· 老子為何推崇女性?(圖)
· 邏輯學家的泡妞絕招
· 老公對與老婆的幽默
· 老子此言不適合昆明恐襲案
【人生感悟/更多…】
· 彩票大獎之禍福與價值觀
· 人生之大樂(多圖)
· 個人生死與世界末日(圖)
· 性自由與心自由
· 婚姻之三色原理(圖)
· 我的門特老道
· 健康兵法之一:論全生
· 女人的色與男人的財
· 從不同宗教透視人生
· 天下是非小議
【學道分享/更多…】
· 老子為何推崇女性?(圖)
· 老子“道可道”與邏輯悖論(視頻)
· 老子為何說“聖人不仁”?
· 《道德經/第二章》散文詩譯及英
· 《道德經》選譯(圖)
· 以道眼觀美女之衰落(圖)
· 關於《道德經》的一些討論
· 《道德經/第一章》散文詩譯及英
· 陳攖寧及其道教救國思想簡介
· 《道德經》一書的讀法
【攝影視頻/更多…】
· 重陽節詩歌一組(唐詩英譯/詩/多
· 秋蟬鳴柳 (多圖/詩)
· 沙丘鶴、黃鶴與起重機(詩/多圖)
· 重演美國獨立戰爭攝影(多圖)
· 獨立節煙花(多圖/詩)
· 【紀實攝影:雙雄相爭】(多圖)
· 黃鸝鳴翠柳(圖幻)
· 朝暉夕照——兼談攝影用光(圖幻
· 攝影動漫:飛雪花燈聖誕夜(多圖)
· 【2013攝影精選:四季好風光】(
【詩詞對聯/更多…】
· 重陽節詩歌一組(唐詩英譯/詩/多
· 英譯《七步詩》,回復馬斯克(圖)
· 秋蟬鳴柳 (多圖/詩)
· 沙丘鶴、黃鶴與起重機(詩/多圖)
· 美國獨立日快樂!(詩/多圖)
· 清明節詩三首(多圖)
· 中秋節詩圖(多圖)
· 美國國歌歌詞漢譯(多圖)
· 【情人夢】(詩/圖)
· 搞笑英詩漢譯——《我怕》
【道經選校/更多…】
· 張三丰《注呂祖百字碑》(pdf)
· 《道德經》若退精校本(pdf)
· 張三丰《水石閒談》(pdf)
· 張三丰《道言淺近說》(pdf)
· 張三丰《大道論》(pdf)
【加按轉貼/更多…】
· 轉評《【亂燉】駱家輝辭職原因大
· 轉評《震撼!中國驚現真正的僧團
· 轉評《傳說中十個看完九個出家的
存檔目錄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11/01/2021 - 11/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10/01/2020 - 10/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3/01/2018 - 03/31/2018
11/01/2016 - 11/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10/01/2011 - 10/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1/01/2009 - 01/31/2009
05/01/2007 - 05/31/2007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張三丰《道言淺近說》(pdf)
   

【若退按:現代流行的各種氣功,若非邪門歪道,即不過正宗丹功之皮毛,道家祖師早有批判。每見盲師自以為是,愚眾趨之若鶩,多因道經不輕易示人,以致大道不彰。張三丰此篇《道言淺近說》將丹功理論和方法和盤托出,文詞深入淺出,而義理明白無誤。吾參照幾種版本,悉心校對,以饗有緣。2011/3/25】

點擊此處:《張三丰·道言淺近說》pdf版的在線閱讀和下載

道言淺近說
【明·張三丰著】

(一)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復返無為”而已。 

(二)

  內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炁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煉己為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 

(三)

  《繫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家層次,一步趕一步工夫。何謂窮理?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閒而保炁,守精神以築基。一面窮理,一面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以至於”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內,待有誠心人,再求訣中訣以了之也。

(四)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勤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炁,相會於炁穴中也。

(五)

  心止於臍下曰疑神,炁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神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兩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六)

  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諸聖真一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七)

  學道甚難,傳道亦不易。傳道者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煩,學道者可不耐煩乎?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萬無一成。孔子曰:“知幾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為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欲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八)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訣曰:玄關火發,杳冥沖醒,一靈獨覺者是也。丹家雲“一念從規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雲“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又雲“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

(九)

  學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絕則道心見。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家園也。頂真學道,要把道當為奇貨可居,乃有效驗。

(十)

  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性在心內,心包性外,是性為定理之主人,心為棲性之廬舍。修心者,存心也;煉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築基也;養性者,澆培鄞鄂,務使內藥成全,即煉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慾不干,無思無慮,心與性內外坦然,不煩不惱,此修心煉性之效,即內丹也。

(十一)

  世有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者,為無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於道,自然無事於心;人若心重於道,自然心輕於事;人若心濃於道,自然心淡於事。守其性兮不散亂,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雜念之擾哉!礎!理勝欲則存,欲勝理則亡。

(十二)

  潛心於淵,神不外游;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炁,息機以純心。精炁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游,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炁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動,常熏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十三)

  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迴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定神清,神清炁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後人慾易淨,天理復明。自古聖賢仙佛,皆以此為第一步功夫。

(十四)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末有不逐日長工夫者。

(十五)

  凝神調息,只要心平炁和。心平則神凝,炁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十六)

  修煉不知玄關,無論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從何下手?玄關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炁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

(十七)

  古仙云:“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心返入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十八)

  初學必從內呼吸下手,此個呼吸,乃是離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十九)

  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炁與外來之炁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入於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了,總是要勤虛煉耳。

(二十)

  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二十一)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二句,可渾講亦可析講。渾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則虛是虛無,極是中極,靜是安靜,篤是專篤,猶言致吾神於虛無之間,而准其中極之地,守其神於安靜之內,必盡其專篤之功。

(二十二)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覓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寬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條一貫;以真心尋道,萬殊一本。然人要用他應事,就要養得他壯大,就要守得他安閒,然後勞而不勞,靜而能應。丹訣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後復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誰雲鬧中不可取靜耶?

(二十三)

  遊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遊行於城市雲山,當以炁遊行於通身關竅內乃可;不打坐於枯木寒堂,須以神打坐於此身妙竅中乃可。

(二十四)

  學道以丹基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醇儒,然後入山尋師,了全大道。彼拋家絕妻、誦經焚香者,不過混日之徒耳,烏足道!

(二十五)

  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崩。火不外熒,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則無精涸之症,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沖,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二十六)

  凡人養神養炁之際,神即為收炁主宰。收得一分炁,便得一分寶,收得十分炁,便得十分寶。炁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不換一分,道人何必與世上爭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屬火,炁亦火種,忿恚一生,炁隨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連母帶子一齊飛散。故養炁以戒忿恚為切,欲戒忿恚,仍以養心養神為切。

(二十七)

  功名多出於意外,不可存干祿之心。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預貪效驗。每逢打坐,必要心靜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內呼吸做功夫。

(二十八)

  煉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盞飯可也,再求飽不可也;一片涼可也,再求大涼不可也;數點蚊不足畏也,必求無蚊不能也。自微及巨,當前即煉心之境。從苦中求甘、死裡求生,此修道之格論也。

(二十九)

  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於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雲口訣?

(三十)

  學道之士,須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藥物也。毋逞氣質之性,毋運思慮之神,毋使呼吸之氣,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動於何時,真神生於何地,真炁運於何方,真性養於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細言之也。

(三十一)

  炁慧者神自清,炁即人身之時神表也,有何難知?特患心不靜定耳。進炁是修道第一步要緊工夫,若不靜心細參,則不能知終知始,如何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時時有瑣碎之心,而不團聚,故本一心分作數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學道總要誠一,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戰。

(三十二)

  凡下手打坐,須要心神兩靜,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自形於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獨。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