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生活的粵東小鎮,有唯一一間國營糧店,也是全鎮最興盛的商鋪,全鎮居民甭管你是愛它或恨它,都必須去光顧。 六十年代,這間糧店已經實現“半自動化”了:大米先搬到二樓的大斗,大斗的下面連着小木斗,有十斤、五斤、二斤、一斤和半斤。店員選擇各小斗的閥門組合,便可流出不同重量的米。這樣的神裝置也只有魯班後人才能做得出,可惜我google大半天也沒能找到照片,其輪廓大概就如下面這圖。 小鎮居民的配糧是23斤/月,中學生優惠到27斤/月。你瞧,政府關心中學生正長身體多給4斤,所以我流着黃鼻涕就會唱“社會主義好”。去光顧糧店的活都派遣我去,父母從不擔心我扛不動,因為我家買米每次都僅幾斤,有時只是半斤,倒不是因為零手續費,而是囊中羞澀。 我把小布袋緊緊兜住出米口,每次會心跳撲通撲通,生怕兜不緊米撒出來。其實我撲通多餘,隨着唰一下,就出來怎麼點米,沒撒出來的可能。 每月23斤米也並非立法保證的哈,時常要按人頭搭配其它雜糧,如番薯干,高粱米等,且都帶蟑螂屎。 昨天隨老婆去買米,袋鼠米、泰國米、減肥長米等任選。想想還是23斤/月限量好,起碼不擔心會有“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