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的行程实在太紧。我们在上海逛了两天,除了外滩,还没有去看任何标志性建筑。害怕无颜见黄河以北的父老乡亲,于是决定紧急补课。我们的计划,早晨去浦东,下午去上海博物馆。大家都说应该坐坐世界第一快,磁悬浮列车。思前想后觉得世界第一快也不过是火车,比飞机还是慢吧,怎么会真的觉得快呢。世界第一辆火车也是世界第一快来着,现在人如果坐上它不会感到速度的刺激,而是历史的刺激。我们不如也等磁悬浮成了历史在体会也来得及。
一大早阿姨开车带着我们直奔浦东。我们落脚的地方是世纪大道的尽头。若干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浦东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大建筑。对于世纪大道的印象也并不深刻,只记得当时是,很宽的马路,有很多树。我最喜欢的是科技馆的建筑和旁边的地铁站。那个时候这个地铁站好像还没有开放,或者开了还没有什么人用。当时觉得这个车站让人觉得很干净透彻。
这次来,世纪大道两边的住房多起来。一个英国的规划师去过浦东后,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房子的房顶都按照小组给涂成不同的颜色。这样,从金茂或者飞机上看,浦东就像一朵绚丽的花。他觉得上海政府真是了不得,能让上海人乖乖地听话。换了英国,上级政府让涂成红色,下面的人就非给你捣乱,弄成花的。我这次特意注意了那些房顶,确实是齐齐整整的统一色调。
科技馆旁边的地铁站还是那么干净透彻。几个身穿浅蓝色工作服的清洁工正在不紧不慢地打扫。我倒是觉得最能成为上海标志的不应该是那些金刚大厦,因为这样的大厦世界上恐怕也不少。你说你的有特色,别人也说别人的有特色。上海的标志应该是这些无所不在的蓝色清洁工。他们真的无时无刻地不停打扫。没问题几次说上海真是很干净,我顺手一指,就能告诉他干净的原因。虽然伦敦也有身穿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但是显然从人数和工作效果看,都比不上上海。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报上总有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称赞。当时的印象是,他们只是早晨4、5点钟出来,到了8点钟就收工不见人影了。而上海的环卫工人现在好像是24小时不离开你的视线。来来往往的人对此司空见惯,不像我们这些乡巴佬对清洁工还那么好奇。报上不见了辛勤劳动的字眼,既然现在大家都是24小时工作,也就无所谓辛勤不辛勤。
科技馆的造型是一个长了两个招风耳的地球。里面现在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地方。别说,从这里真的能看到上海年轻人的未来。听阿姨说,她的女儿从国外回来,带了孩子就一天一天地扎在科技馆里,孩子有这么好的机会来学习,实在是难得。想当初,伦敦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成就了几代科学幼苗。现在从上海的科技苗圃里,恐怕真的能蹿出几棵科学的大树来。可惜问题多和没问题都不是搞科技的,而且还没有把小问题多和小没问题培养成参天大树的迫切性,否则我们真地会在这里多逗留一会儿。奉劝五味文豪们:哪怕是把科学馆当成孩子的科学催长剂,偶尔地来拔拔苗也是不错的。
从科技馆到金茂的路不好找,阿姨开车几次迷失了路标,绕来绕去我们总算站到了它的脚下。若干人等如是说:这是上海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化的结合的最好代表。去之前我费了好大的劲,终于从网上找到了它的传统之处:它长得像个宝塔,金茂的设计者说。到了现场,我们站得太近,看不出来它的传统玄机。站在这么高大的建筑下,我只觉得自己实在是渺小,连比我高半头的没问题也变得矮得很。记得当年和几个朋友去纽约的世贸大厦,那也是会产生如此视觉效果的地方。不想,还没等仰视一分钟,同去的一位说是要上厕所,碰到了一定提醒他。我们几个边走边看,竟然忘了他的大事,眼见朋友的忍耐到了极限,我们赶紧找到旁边一位穿制服的人询问。那位先生彬彬有礼地说,前面一百五十米左右,向左转就行了。这是我一生中跑过的最开心的一百五十米,看着平日里笑卧商场的朋友歪七扭八的跑相,我真的觉得这个建筑:高,就是高。
不过,我最佩服金茂的,还不是它的高科技,而是中国人踏踏实实的作风。这个作风从哪里体现?你看金茂顶部的天线,或者是高杆儿,就是短短的一节。听说印度尼西亚的前世界第一高是在顶上的杆子作了文章。都盖好了,就差那么几米,怎么办?就把顶上的杆子拉长一点吧。前些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贴出美国西海岸世界最高楼的设计,竟然发现上面要有近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的高度都是杆子。我越来越觉得美国人不厚道了,当时就回帖说以后不如不盖高楼,索性每个城市门口立一根杆子,比比看谁的高就算了。这样还能省了资源和空间,还省得盖了房子租不出去,还省得成了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恐怖分子来了,你撞吧,瞄得准就好,大不了一根杆子钱。如果以后这个技术更发达了,可以把杆子设计成软的,你来撞,我顺势向后倒,让你闪了腰。或者我学齐天大圣,把杆子设计成能伸缩的,你来撞,我忽地就收起来,让你找不见。
眼看时间过得快,我们不能在此久留,阿姨开上车,在迷了两次路之后终于找到了穿过黄浦江的隧道入口,我们直奔人民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