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第一部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是McCabe & Mrs. Miller。这是一部关于美国西部的电影。有枪战、有美女也有艰苦卓绝。但是这部片子和其他的西部片一点不一样。到底哪儿不一样,我也说不太上来。有一点是记得清楚的,以前看的西部片总是显得很干燥,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湿漉漉的。电影里面的英雄其实是个小人物,其他的小人物倒好像个个都挺有精神。故事情节进展得很随意。说有情节,又似乎没有情节。看到一半,觉得有点稀里糊涂。看到最后,只要能坚持到最后,能让人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看完以后,意犹未尽,倒回去居然不知不觉地又看了一遍。而且觉得比第一遍看的时候还感动。发现这个貌似随意的电影里面居然有那么多的精心设计的细节。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所有插曲都是那个像得了忧郁症的Leonard Cohen唱的。和整个电影的湿漉漉堪称绝佩。据说Leonard Cohen看完这部片子很生气,觉得他的音乐用在这部电影里实在是掉价,当众让罗伯特.奥特曼下不来台。没想到过了很久,Leonard Cohen主动打电话给罗伯特.奥特曼,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又看了一遍这个电影,发现自己原来冤枉了导演,这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我看的第二部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是The Company。有点像纪实片,讲的是一个芭蕾舞团准备上演一台新节目,最终成功上演,但是露天剧场下大雨,把观众都淋湿了的故事。印象中整部电影显得乱噪噪的,经过像是挫折,又不是挫折,像是故事,又不是故事的若干过程,最终在精彩的芭蕾表演中结束。片子不吸引人,但是也不难看。
第三部是 Prêt-à-Porter,讲的是一场国际时装节上上演的一连串的闹剧。电影汇集了几代大明星,连我这个从来不记演员名字的都能认出来朱丽亚.罗伯茨,切尔和索非亚.罗兰。还有无数的名模,名主持人,名评委、名设计师,名这,名那,不胜名举。直到电影结束,总的感觉,看得累得慌,需要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歇歇。整部电影一直都是在吵吵闹闹中进行。露过面的演员有不下上百人,每个镜头里总能挤进十来号人。情节,好像又是没有,好像又不能说没有。到现在想起来,还能记住其中的若干小故事。仔细回味,忽然意识到导演对国际时装节气氛的把握很到位。这么个场合,还能怎么样?能同时驾驭那么多人,还能让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拍这部片子的难度不一般。可惜,观众评论很差。我的看法是,这部电影必需看完了以后等上两个星期,等大脑把其中的噪音和混乱过滤掉百分之十以后再回味一下,应该还可以。再等两个星期,再过滤掉百分之十以后,再回味一下,应该不错。再等......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
罗伯特. 奥特曼不久前去世了。他的最后一部片子是A Prairie Home Companion。讲的是一个广播歌舞团进行最后一次直播的故事。可能我不说你也能猜到,这不是一个故事,应该又是一个过程。片中充满了对死忘的思考,也许导演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电影里面依然是热热闹闹,依然是明星云集。开始不久,我隐约感觉到这部片子的摄影不一般。在化妆室里,三位演员对话,前面是巨大的梳妆镜,每个人面前又有一面小镜子,演员的面孔通过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镜子里以不同的组合展示出来。看到这里,我几乎忘了听对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画面的创意。以后的情节,除了在台上的表演,几乎所有的后台画面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切分成若干份,或明或暗,或高或低,或里或外,或上或下,或简洁或纷繁......
看着看着我忽然意识到,这简直就是一床大棉被!导演仿佛在用一块块的小棉花不紧不慢地絮,絮了一层又一层,层层叠叠,连在一起是一大块,拆开又是无数小块。而电影的画面简直就是一块百衲被面,拼拼凑凑,断断连连,补丁摞补丁,针脚对针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死亡,来讲述人生就是一堆乱麻,即使不经意也能缠来绕去,最终没有不散的宴席,地球没了谁都照转的道理,实在是高明。
看完电影回到家又忍不住想想以前看过的那些电影,其实每部都是导演在絮棉被,一点一点地絮上来。不断地加厚。导演似乎并不在乎絮得是否圆满,但是他的絮是有控制的,观众对电影中温度升高的体会是不知不觉地。我认为这就是罗伯特.奥特曼,堪称絮棉被的大师。
恢恢
|